农村地区数学主体性教学实践和反思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31355 浏览:144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已经走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培养出的应该是创新型人才。中国教育也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实施教育改革,近些年课程改革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轰轰烈烈的展开。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的软硬件条件相对落后,而受教育者人数众多,农村课改工作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经验反思来反映农村地区当前的课改情况。本文重点阐述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查阅信息和个人调查了解了教育改革在农村的基本情况。目前,农村基层学校的教育改革基本上仍停留在口号上,实际开展起来困难重重。二是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尝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感受到了先进教学模式在农村课堂环境中的教学利弊。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就是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要求学校教育尤其是课堂教育环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就尝试使用主体性教育模式,转变传统填鸭式为学生自主建构式。通过笔者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表明:主体性教学模式确实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明显效果,但对提高大面积学生的考试成绩效果不突出。三是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和反思了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开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随着新课改的推广,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在部分地区的实施中也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在高考的升学压力下,在一味追求升学率的客观现状下,“课改”对多数的从教者来说只能是“课改,想说爱你不轻易”。在农村地区,受种种原因的影响,传统模式依然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得到体现。笔者处在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力图通过在数学课堂中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通过亲身教学实践来探究主体性课堂教学在农村地区发展的客观现状。笔者实践发现:受农村地区客观条件的影响,主体性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把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金钥匙,采用这种教育模式固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在目前的考试制度下,分数定乾坤的人才选拔方式下,这种教育模式还需和传统的模式相结合,互相渗透。只有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将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才可能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实现学生利益的最优化。实践表明:课程改革对我国目前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针对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还需要制定更多切实可行的符合地区特点的实施方式。希望通过本文使更多的专家能更深入的关注农村的课改发展和推广,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农村教育改革顺利推广和实施。【关键词】:主体性教学高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意识
【论文提纲】:摘要3-5Abstract5-9引言9-11第1章主体性教育概述11-151.1主体性教育内涵11-121.1.1主体111.1.2主体性111.1.3主体性教育的涵义11-121.2主体性教育的客观意义12-151.2.1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12-131.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131.2.3介入国际竞争的需求13-141.2.4个人终身发展的需求14-15第2章新课改形式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15-182.1新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15-162.1.1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152.1.2注重数学学习的过程性15-162.2农村地区数学课堂现状16-182.2.1教学目标缺乏创造性16-172.2.2教学对象缺乏主体性172.2.3教学过程存在严重的预定性、形式化,缺乏灵活的变化17-18第3章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18-233.1教学模式18-193.2教学原则19-203.2.1性教学原则19-203.2.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203.2.3过程教学原则203.3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20-23第4章主体性教学实践的结果评价和问题反思23-304.1课堂教学实践的评价23-244.1.1教学过程评价234.1.2教学结果评价23-244.2主体性实验的结果评价244.3主体性教学实践的问题反思24-304.3.1关于本次实验的思考25-264.3.2关于农村课改的思考26-30附录30-441.空间中二直线的位置关系(教案)30-352.《二面角》说课稿35-44参考文献44-45结束语4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