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生物力学浅析

更新时间:2024-04-16 点赞:6605 浏览:221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运用ARIEL/APAS三维图像解析系统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余世钦、朱文涛的反手台内侧拧技术动作进行了三维立体拍摄和解析,获得了技术动作过程相关运动学参数,运用excel进行数理统计。对两名优秀队员反手台内侧拧技术动作过程的重心、下肢各关节角度、躯干的扭转角、上肢各关节角度、上肢环节、球拍速度、挥拍方向、击球用力方向及球拍轨迹等运动学参数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结合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的知识,揭示其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运动学特征。从而指导运动员更公道有效的运用此技术,也为反手台内侧拧动作技术教学、练习、评价、诊断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两名队员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中身体重心的左右转换量不大,没有明显的上下起伏;技术动作过程下肢的屈曲下蹲动作,为挥拍击球时的蹬伸作准备,同时说明下肢的发力主要来之于右侧脚;在整个动作过程中,作为基础运动环节的躯干起协调稳定作用;运动员引拍阶段,肩关节上提,上臂内收并内旋,肘关节抬高,前臂内旋,手作屈。此时刻横拍的肩关节角度比直拍运动员大。迎球挥拍阶段直拍手腕、肘关节做伸、前臂外旋,横拍手腕迅速外展并做伸,肘、腕关节角度迅速增大,肩、肘、腕、球拍速度迅速增大;击球后的随挥过程肩、肘、腕关节的速度逐渐减小。球拍在迎球挥拍阶段是向左前下方运动后迅速向左前上方迎球,击球后变为向右前上方运动,直到接近随挥结束时刻有短暂的向右后上方运动。击球后的随挥阶段肩关节角度没有明显变化,以保持稳定。小臂和手腕在迎球挥拍的基础上继续顺势运动,肘、腕关节角度在随挥结束时刻达到峰值,击球动作主要由前臂和手环节的运动完成。随挥结束到还原时刻,人体全身放松,迅速还原,以准备下一击球动作。【关键词】:乒乓球反手技术台内侧拧生物力学分析
【论文提纲】:摘要5-6Abstract6-91引言9-102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10-142.1乒乓球技术动作的理论分析102.2乒乓球技术动作的实验研究10-122.3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研究12-143研究对象与方法14-163.1研究对象143.2研究方法14-163.2.1文献资料法143.2.2摄像法14-153.2.3图像解析法153.2.4数理统计法153.2.5理论分析法15-164结果与分析16-304.1动作阶段的划分和研究内容的确定16-184.1.1动作阶段的划分164.1.2研究内容的确定16-184.1.2.1研究范围的确定及动作时相的划分16-174.1.2.2研究内容及所涉及的参数17-184.2技术动作过程的生物力学分析18-304.2.1身体重心位置变化18-194.2.2髋、膝、踝关节运动19-214.2.3躯干运动21-224.2.4上肢及球拍运动22-304.2.4.1上肢及球拍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22-234.2.4.2肩、肘、腕关节的角度变化23-254.2.4.3肩、肘、腕关节及球拍的速度变化25-264.2.4.4挥拍方向、击球瞬间用力方向26-284.2.4.5球拍运动轨迹28-305结论与建议30-325.1结论30-315.1.1身体重心的变化情况305.1.2下肢在技术各环节的运动方式305.1.3躯干在动作过程中的扭转特征305.1.4上肢各环节的运动方式305.1.5上肢及球拍的的速度特征305.1.6挥拍击球方向及击球瞬间用力方向的确定305.1.7反手台内侧拧技术动作要领30-315.1.8横拍反手台内侧拧动作与直拍动作的主要区别315.2建议31-32致谢32-33参考文献33-3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