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美文”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实践探究

更新时间:2024-04-16 点赞:24625 浏览:1091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了实现“把人当成人来培养”而不是当成“一块毛坯来制作”、“一个容器来灌输”、“一段木料来加工”的目标,所以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明确新世纪对人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方向。新世纪的“人”基本素质应“具有革新教学论文的精神和探究不足、独立思索的能力,掌握提出不足、浅析不足并进而解决不足的本领,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经典美文与阅读教学又有何种联系?笔者以以下两方面“探讨的成效”和“探讨的反思”来阐述其观点。
实践是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策略。实践是融语言传授与实际练习于一体的教育策略。实践中,不仅是对语言传授内容的验证与强化,而且是对实际练习结果的检验。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身实践,用这种大语文观的角度,开发利用一切资源,尝试了校内的一次公然课。
以下是我参加校级赛课的详案,公然课上阅读的文章《让我看着你》,学生们没有做提前预习,没有学校要求的所谓“学案导学”。笔者没有“做课”、“做秀”,而是临时在课堂上发印好的文章。学生们第一次读中考的现代文阅读《让我看着你》。正是由于学生们第一次欣赏这样的有关母爱的文章,课堂上师生互动,迭起,时而闻声学生哽咽的声音,时而看到教师的眼睛湿润。在此次公然课大赛上,本节课获得校级二等奖。在“十一五”科研课题的探讨期间,“记叙文的四步阅读法”公然课被中国教育学会被评为一等奖的优质课。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语段阅读练习,学生已经能独立地垂钓了,教师真的可以“授人以渔”了!
这种学生的自主学习、读书的策略,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很实用。但目前教研组的探讨还停留在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中,还停留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
大庆一中第十三届“红烛奖”教育教学活动校级展示课

一、指导思想: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讨精神。

2、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3、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运用“四步学习法”来阅读记叙文。
能力目标:多读多练,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记叙文阅读的常用策略和技艺教学论文。
情感目标:感受母爱的平凡而伟大,尊重母亲,热爱母亲。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会学”记叙文的高效阅读法,引导学生“学会”四步学习法。

四、教学难点:

由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增大了教师驾驭课堂的难度。

五、设计理念: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涉及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指出课内的功效占30%,而课外的功效占70%。因此,我们必须充分熟悉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提升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记叙文的阅读策略。

六、教学设计:

1、感知文章,读读看:

四步阅读法:(1)写了什么?(2)为什么写?(3)怎样写的?(4)写得怎样?

2、小组合作,比比看:

(温馨提示)小组活动的目的:
◆交流思想,共享资源。
◆答问释疑,深化理解。
◆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3、师生探究,说说看:

(1)《让我看着你》写了什么?(多指向文章的内容)
本文写了一生追求完美的母亲为了不让孩子陷入窘境要求捐献自己的眼角膜的内容。
(2)《让我看着你》为什么写?(多指向文章的主旨)
突出母亲爱孩子、坚强、豁达、善良、坚强、最求完美的光辉形象。
告诉人们“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3)《让我看着你》怎样写的?(多指向文章的手法和技艺教学论文)
教师侧重以两方面去挖掘文本: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系统,归纳于板书之上。
①记叙文的表达方式:②记叙文的体现手法:
学生提及的方面就非常的广泛:没有任何限制和要求,自由谈论对文章的理解。
①文章的题目设计;②文章的结构布局;③文章的细节描写(“我”和“母亲”的几次落泪等);④文章的主旨挖掘;⑤文章的结尾延伸等。
(4)《让我看着你》写的怎样?(多指向文章的鉴赏)
(4)爱的延续,讲讲看:
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文章结尾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或阅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探讨的反思:

反思是很好的学习途径,反思是很好的提升办法,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反思的确更为重要和珍贵!
(1)四步阅读法,能不能由“阅读教学”扩展到“作文教学”。继续运用这四问指导学生自批自改作文。
(2)记叙文的四步阅读法,能不能由“记叙文”到“说明文”到“议论文”,能否在其他两种重要文体中扩展开来。
(3)我们的这种探讨方式称不上是“教学方式”,也请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提出高贵的意见和倡议。
最后运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中的一段话,结束本课题的探讨:“新的教育思想,必然在教育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应当在教育教学实验的探讨之中,逐步升华与完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