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环境下如何实施实践性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31594 浏览:1444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08年1月,山东省政府出台了系列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政,目的是推动素质教育革新教学论文在山东的全面落实。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革新教学论文,要革新教学论文用老一套应试教育的策略是行不通的,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只重讲解的满堂灌是培养不出革新教学论文人才的,而注重个性的实践性语文教学是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要实施实践性语文教学可尝试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以“导练”为核心的语文练习方式

“导练”的“导”是指教师的“指导”,“导练”的“练”是指“练习”而不是单纯的“练习”,“训”的本义含有“教导、训诫”的意思。“练习”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具有某种特长和技能,具有强烈的使动性,即夸大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练习,绝不是仅指练习、作业、测试而已。以“导练”为核心的语文练习方式应当遵循以下规律:
首先要遵循“以动机走向目的”(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捷夫创立的论述)的心理规律,重视对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发认知内驱力。例如,作文练习课一般这样组织:教师先通过生动的谈话引导创设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熟悉、交流或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表达需要,然后因势利导,和学生一起确定作文题目要求,让他们布满情趣地进行写作。这样,才能提高练习的效率。其次要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强化语言实践.。语言能力是一种心智技能,必须经反复练习才能形成。正如叶圣陶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根据学生学习语文过程的特点强化语言实践,尤其要夸大积累、模仿。第三要重视写作、听说能力练习的有序性和有效性。语文教学中练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是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因素。

二、摆脱应试动机的束缚,摆正“讲”与“练”的联系

重讲轻练,用繁琐的内容浅析替代扎实的语言练习,这也是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理由。吕叔湘先生曾多次讲到语文教学要“讲”“练”结合,但其夸大的“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语言习得的实践和积累。不“讲”则易盲目,多“讲”便走弯路。但没有大量的语文实践便是空“讲”。现在突出的不足是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太少。为了让学生增加语言习得的机会,教师应当做如下转变:一是恰当转换教师职能,使之成为学生实践的指导者、协作者,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二是重视学生差别性,引导全体介入实践。让优等生“吃得饱、吃得好”,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摘得着、吃得到”。针对具体性差别,除了教师因材施教,激发其兴趣、创造机会、鼓励介入语文实践活动之外,还应充分发挥属于“上风群体”的那一部分学生的作用来帮助他们。这样既使“弱势群体”学生在介入语文实践中得到进展,又让“上风群体”学生在实践中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三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学生实践。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公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能形象直观地出现于课堂,让学生对内容以感性到理性熟悉上都形象、生动、具体,这样再进行实践活动,将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

三、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有效调控学习实践的过程

元认知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ell)1976年在其《认知进展》的著作中提出的概念,他以为,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对策等方面的认知,是人的自我意识、自我制约教学论文和自我调节。①我国心理学家董奇(1989年)以为,“元认知实质上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②。由上可知,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了解和自我制约教学论文,具有两个独立但又互相联系的成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对策”。大量探讨结果表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有关学习的元认知方面进展水平较高,并善于通过这种知识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迅速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而很多智力在中等以下的学生则通常缺乏元认知能力,可见,元认知直接决定着学习能力和效果。大量语文教学实践表明,元认知能力在语文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和学习行为有明确的熟悉,并能在实践过程中正确地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使语文学习活动成为有效的实践活动。拥有三种元认知对策(计划对策、监控对策、调节对策)是语文自主性学习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四、提高迁移水平,有效推动教学论文语文实践学习

要使语文学习实践有效地进行,就离不开迁移。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是两种学习的相互影响。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即正迁移),这种正迁移量越大,就说明通过先前学习所产生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或解决新不足的能力越强,这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或解决新不足的能力,正是语文学习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心理学实验表明,迁移不是自动发生的。所以我们应以教育心理学的科学论述和实验为依据,认真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有效推动教学论文语文实践学习。我们在充分利用汉语文的自身规律推动教学论文迁移时应特别注重以下一些:
一是重积累。传统语文教学特别重视语言的积累是有其道理的,由于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语言感受能力的正迁移才算有了基础。
二是重视诵读感悟。传统语文教学的诵读感悟法,是汉语言教育最宝贵的财富,它符合汉语的整体性、具象性、节奏性特点,是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语言感受能力有效迁移的最好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在这个“自见”也就是在顿悟中的语感迁移。当然对传统语文教学所说的“顿悟”,绝不可以作神秘主义理解,它可以在现代心理学里找到依据,格式塔学派也讲“顿悟”,以为顿悟“可以避免与这一不足情境不相干的大量有机的、盲目的行动,而且有利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不足情境中去”。③所以我们以为“诵读涵泳、感受自悟”应该在现代语文教学中重放光芒。
三是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加强前后学习的联系,使一般知识得以螺旋式递进,同时学习语文也要留意和其它学科相结合,和生活相联系。加涅以为,能力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的能力建立在先前习得能力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本身的逻辑联系性,精心设计教学,使之有利于迁移的产生。
总之,实践性语文教学的提出,体现了对多年来语文教学的反思。重视落实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更是当今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注释:
①杨宁.元认知与教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5,(3).
②董奇周勇.10-16岁儿童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成分进展及作用的探讨[J].心理科学,1995,(2).
③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论述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胡丽娟山东枣庄市第三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