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小学语文情感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08 点赞:20321 浏览:935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心理学家以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进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由此可见,情感是人的素质在心理形式上具体体现之一,与认知一样是个体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层面。学生的情感水平不仅是素质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而且对整个素质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引导、定向、激励和强化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如何达到上述目的呢?
一、渲染
胡适先生曾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古人亦云:情乃文之本,情者文之径。因此,我们必须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去引领学生情感进发,去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教学才能取得令人满足的效果。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教师情感的丰富性和外显性,教师的情感是一种“催化剂”。教师通过动情的导语和过渡语,对学生进行情感渲染,拨动其心灵之弦。以而激发学生情感升腾,达到师生共鸣。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设计了如下导语:“人民深切爱戴和敬仰的周总理在病魔的折磨下离热爱他的人民远去了,永远不会回来了。他的灵车在长安街上缓缓前行,他的人民哪里舍得他走啊——男女老少,含着泪。默默地站在阴冷的长安街两旁,与躺在灵车里的周总理告别”。低缓深情的导语,奠定了全课的情感基调,如再配合适当音乐,朗诵使学生在整堂课都沉浸在失去总理的巨大悲痛之中。以而激起学生对总理无穷敬仰的感情。
二、以情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作品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这种美可能是文字的优美,可能是构思的精巧,可能是材料选择的恰当,可能是表达方式的独特,可能是思想内容的深刻,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必然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些情感因素几乎包含了人类情感所有的各种体现,而且多是反映人类的真、善、美的高尚情感。它们都是作家生命体验的凝聚,是对人的生命、生活及作用的叩问。面对这样的领域,我们可以采用以情的对策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就是指教师提高自己对教材内容的感受理解、加工提炼,运用一定的策略手段,尽可能地展现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为此,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披文人情,感受作者感情的波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捉住文章的动情点,架起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把作品的感情波涛正确地传导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对学生的心灵塑造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朗读
“读”在这里主要是讲教师的范读,要求做到以情托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范读,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美,它是语文教师在掌握了文中的感情基调、在与文中作者感情相通之后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最真实的状态,这时的教师仿佛就是作者本人,向小读者们敞开自己的心扉。它不但能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感召力和一种鼓舞人心的气力。还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富有的范读可以再现作品的艺术美,引导学生走进作品的意境中,帮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和体悟作家作品的思想感情。而且,低年级学生由于熟悉的字未几,阅读水平还很低,更加需要教师通过读来传递情感。因此,教师要细细品味文章所蕴涵的感情,循着作者思路,融入自己的个人情感,运用贴近文章情感的语音、语调、语速,真实、正确地再现文章的情感。在范读时,教师声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语言的轻重都必须服以文章的情感需要,做到声情合拍,这样才会富有感染力,以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月光曲》一课有关月光曲内容一节,是皮鞋匠根据贝多芬的乐曲产生的联想,旋律由平静到激昂,指导学生学习这一部分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前部分用平静、低缓的语气读,而后半部分用激动、高昂的语气读。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中,然后让男生读,女生闭目静听,想象月光曲的情境:读完后再让女生读,男生洗耳恭听,进入月光曲的情境。学生在人情入境的朗读中,激发起美的情感。

四、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比较肤浅的,他们的脸部表情便是他们的“晴雨表”如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轻易受老师情感的影响,也轻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因此,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营造一个适宜的情感氛围,不但能有效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起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根据学生身心和情感进展的特点来编选的,其中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如《他是我的朋友》体现了少儿的童真无瑕。“哥们”义气,《金色的秋天》表达了小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固然低年级课本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无一不是作者情感的产物,而要让作者的情感被小读者感受并能使之体验和有所感悟,就要求语文教师正确地把握好文章的动情点,做好与学生进行情感撞击达到共鸣的充分准备,这是教出情感的基础。
但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经验以及智力水平的限制,情感还不够深刻,很多时候还不能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态度,如课文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科学家废寝忘食、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医生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感等等。这些感人的形象在文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假如未被充分挖掘,就不能充分感染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倾情钻研语文教材,在情感的催化下潜入教材深处。探得其中的意蕴和境界,将自己的情感与教材的思想情感融合在一起,然后才能用自己的灵魂碰撞学生的灵魂,终极激起情感的火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