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语文教学浅探

更新时间:2024-01-14 点赞:4946 浏览:155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心领神会,教师往往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甚至把几种教学策略加以综合。所谓肢体语言教学,即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运用身体、四肢、五官而做出种种姿态、动作、表情等进行无声语言的直观教学,使学生一看就理解其真正含义。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取形象、生动、新鲜、有趣的策略,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其各种感官,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肢体语言教学,做好过渡

学前儿童在交往中接触最多的是直观的肢体语言,以及夹杂着大量态势语的有声语言,课本知识接触甚少。如何运用肢体语言教学,提高语文启蒙教学效果,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在课堂上,要把肢体动作学习活动和语文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动手操纵,做一做、动一动、演一演、说一说,使其能主动进行学习,通过自身实践,创造性地运用语文,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非常轻易的事。如,在字母教学中,学生认读“b、p、d、ɡ”轻易混淆,是个难点,教师尽可能多用左右手做手势引导学生认记,有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去寻找生活中的相似物,编成童谣、童谣,加深记忆。这比枯燥的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和齐声朗读效果要好得多。这种有趣的字母学习法,学生乐于接受,乐于使用,易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果,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二、运用肢体语言教学,突破关键

三年级学生向中高年级过渡,在体验情感、领悟文章内容和含义方面提高了层面,理解起来较困难。教学时,一方面,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讲解,化难为易;另一方面,大胆运用肢体语言,突破关键的字、词、句感受文章的魅力。教学中,一些词语理解难度较大,尽管教师苦口婆心,反复夸大,往往欲速而不达,教学效果甚微。这时,假如能借助肢体语言,会使难点不攻自破,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述“接”与“结”组成“接触”与“结束”时,教师通过动作与事件的终止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又如区别“辨认”与“辩论”、“分辨”与“分辩”等词语时,教师单用语言讲解既显得枯燥、空洞,学生也很难弄清楚,而结合肢体语言演练,不足则迎刃而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肢体语言教学,激发学生情感

《穷人》一文讲述了一个渔夫的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抱养其孩子的动人情景,颂扬了一位心地善良的女性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学过程中,我一方面注重发挥朗诵功能,运用有声语言感动学生的心灵;另一方面利用形式多样的肢体动作感化学生。我提出不足:当时,桑娜家里已有两个孩子,再抚养西蒙家的孩子,她内心是怎样变化的?渔夫回家会怎样对待她呢?她会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吗?并让几个学生扮演不同人物进行演示。形象而又夸张的表演,既使课堂生动活泼,又轻易让学生掌握知识。这是教师无法预设而自然天生的出色。所以每学完一篇课文,我尽可能让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课堂上表演,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记忆,同时也练习了学生肢体运作智能、交际智能和语言智能。学生兴趣和情感得到充分调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得到了升华,教育效果之好可想而知。

四、运用肢体语言教学,无声胜有声

探讨资料表明,55的信息是通过教师的目光、仪态、动作和表情来传递的,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的举手投足、仪态、表情尤其重要。上课时多用肯定、鼓励、赞许的目光,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勇气;经常保持笑脸满面、语言柔和、声情并茂,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听课是一种享受,上语文课是一次欢快的旅行。有的时候,教师用行动感化教育学生,比抽象的说教更有效。一次,我发现教材内容有涉及卫生环保方面的知识,我没有抽象地讲解、说教,而是及时捕捉时机,运用肢体语言感染、熏陶儿童幼小的心灵。当时,我发现教室里好几个地方有抛丢的废纸、果皮,我弯下腰捡拾,然后丢进垃圾桶里。结果发现有好几个学生跟我一样行动起来,有的学生酡颜红的,显得极不自然,一种内疚感油然而生。毋庸置疑,这堂爱护环境的教学,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至深,收获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肢体语言教学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策略,它恰到好处地对有声语言起着补充、配合、辅助和修饰的作用。一位好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雄辩的口才,还要有惟妙惟肖的体态语言。它是一种“佐料”,高明的“厨师”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定能做出独特的“美味佳肴”。作为教师,除了研读新课程标准、深钻教材以外,还要脱去“威严”的外衣,充分利用肢体语言走近学生。◆(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县石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