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言在语文教学中作用和运用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28905 浏览:1330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伴随着教学全过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强大气力,在交流感情、反馈信息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学中要恰当的使用好体态语言。
【关键词】体态语;作用;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体态语言的直观性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在语文课堂中适时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将会明显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大大的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1体态语言有利于发扬教学,创设和谐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中,学生可以老师的体态语中读出亲切、赞许,也会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师生间的和谐互动也会营造出、同等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适时恰当的使用好体态语言。
例如:当一名怯场的学生结结巴巴地回答不足时,老师若皱着眉头,脸上是不耐烦,目光隐含责备,学生必定会停止回答,而且也难有回答不足的胆量。假如老师在学生答不出不足时仍保持微笑,用慈爱的眼神注视学生,给学生以鼓励,学生必会坚持将不足答完,并逐渐克服怯场的毛病,所以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时,对不同的情形应采用不同的目光交流。当学生答题不畅时,老师运用期待、专注的目光,使学生专心思索,力求回答正确,而不能显得不耐烦。假如学生的回答跑了题,教师的目光应带着安抚和惋惜,而不是取笑、指责,让学生下不了台。当学生的发言富有创造性,老师应投以赞许、激励的目光,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此时,一切冷漠和不屑一顾的目光是绝不允许出现的。在课堂讨论出现分歧时,面对这一情形,以老师眼里体现出的态度应是的、开放的,以推动学生积极思维,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而不能用目光传递老师对某一方的袒护或压制。对于老师的讲解,学生有权提出不同的意见。对此,老师切忌以烦躁敌视或不以为然的目光相对,而应报以兴奋、宽容的目光,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和能力。这是由于老师的体态语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身体每一部分都可以用来传递信息,特别是眼睛,是最能传达微妙感情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善于运用体态语,对于发扬教学,创设和谐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体态语的运用使得教学艺术化,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悟生活
教学是一种独具特点的表演艺术,那么体态语的运用也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依据课文内容,利用生动的动作,动情的语言、传神的情态、逼真的表演,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视觉、听觉、等相互配合,同时发生作用,将会产生动人诱惑力,使学生的思维情趣与教师的教学意图高度统一,使整个课堂气氛富有和谐的美感。我讲《背影》一文时,学生对“我”的三次流泪,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眷恋不能透彻的理解。在一次公然课上我请来一位老教师扮演父亲,我请了一位学生扮演儿子,他们表演了在车站买橘子这一段。尤其在“蹒跚”、“探身”、“攀”、“缩”、“微倾”、“抱”、“爬”、“拭”、“搀”等词上。和着音乐,表演者泪流满面,听课老师和学生都潸然泪下。这样我和学生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学生也真正的融入课堂,感悟了生活,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有位老师在讲《守财奴》时,一跨进教室门就两眼死死盯着讲桌上的粉笔盒,两臂微举,身子一纵,扑向前去,一把将粉笔盒捉住,说:“我抢到了一个金子的打扮盒。”接着,再叫学生翻开课文《守财奴》,以此,葛郎台抢打扮台的形象便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这样新奇别致的导入,还有谁不想听课呢?
鉴于以上陈述,体态语言能起到不少作用,因此,教师上课过程中应尽量多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口头语言,充分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并非运用体态语言越多越好,应熟悉到,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为此,在运用体态语言过程中须留意:体态语言的运用,是感情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的,外在的体现。体态语言是人类语言的一部分,运用这种语言,应该完全出于说明事物、阐明事理、传达思想感情的内在需要,体现出手势、表情的自然流露,假如不是出于内在表达的需要,盲目的使用手势、表情,那就只能给人以矫揉造作的感受,产生不了预期的表达效果。体态语言的运用,必须与口头语言协调、配合。体态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经常与口头语言结合使用,对口头表达起着辅助、强化的作用。要使体态语言发挥好这种作用,就必须在表情达意中,与口头语言协力配合。比如为了显示某事物出现的方位,如需要运用手势、表情,那口说与手指、眼示必须协调一致,不能口说东,手指西,眼望其它的方向。口、手、眼之所以要协调配合,是为着促使二者之间相互感应,互相作用,以一种教学的美感呈现给学生。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熟练运用精确恰当、生动诙谐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应恰如其分地运用体态语,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②罗树华:《教师课堂体态语言浅论》
收稿日期:2011-12-1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