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习惯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21336 浏览:958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熟悉世界、进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高效务实的有效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实在就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教学中,一般的教学方式是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走出文本,扩展视野。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出一种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而自觉探究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学生才有阅读和学习的想法。因此,教师在设置情境的时候,要形式新奇,方式多样,引人入胜。

二、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很重要。良好的习惯能让我们受益终生,可见,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
1.要让学生熟悉到认真读是读懂的条件条件。在阅读时,不能浮光掠影,只求大致了解,字的读音、笔画、与前后字的搭配等,要仔细地思索,认真地推敲,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而要逐字逐句地看,随着阅读能力的进展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可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地看,以提高阅读速度。
2.阅读离不开读。朗读是一种能够有效帮助理解课文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夸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浅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初步学会默读,学会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搜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掌握朗读的策略,培养朗读的习惯。

3.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

只有经过认真的思索,才能够在阅读中真正明白材料的意思,才能有所收益。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思索,边读边思,感受文章重要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三、加强阅读练习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对于学生以后的进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要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阅读练习,使学生在动口阅读、动脑思索、动手记录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信息,获得能力,终极实现素质的全面进展。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建构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自我建构。语文教材选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在这样的文章中,读者和作者能够进行思想的交流、观点的撞击,在感受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心灵受到洗涤。语文要回归生命、回归生活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让阅读成为学生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体验生活,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和提升。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内容和方式上精心设置,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新课标的阅读教学新理念转化成教学对策,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层面。只有将阅读教学变得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彻底转变传统阅读课堂烦闷、僵化的气味。
【责编张景贤】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