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23921 浏览:1076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应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展示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也就是说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就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体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聪明。教师在教学时要捉住这种有效时机,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王海滨老师的《匆匆》一课,教师在上课之时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匆匆》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很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教师接着又说:“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对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策略学习?”学生立即联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标与策略。显然,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了。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多种多样,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不足等。如笔者在教学《周总理的睡衣》一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精神的短文。当笔者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读完时,学生受到了感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感受到总理精神的伟大。
另外,针对某些学生社会交往活动少、生活视野较封闭的特点,教师应以同等的、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扉,以他们的内心世界出发去打开他们学习知识的大门,使学生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高昂的阅读兴趣。亲密无间的师生联系能给学生春雨润物般的熏陶,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自觉介入学习的全过程。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教师应该寓学法于教法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式,做到“会学”“善学”。
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不同,阅读策略也不同。一年级的阅读课只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懂一句话;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表达出一句话的意思,就达到了教学要求,就可以给予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教师要求学生不仅能读通、读懂一句话,而且要正确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较正确地表达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读通、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充分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以文中感受作者的感情。正是对不同年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天永日久,才使学生逐步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于理解全篇内容。
这样的要求实在也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常用的“以质疑、解疑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学生很轻易接受。这种教学方式的结构形式是:质疑──归纳──解疑──总结。就是以学生“质疑”为切入口,以学生“解疑”贯串整个学习过程。其间,教师只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落实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相关的教学要求,以完成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介入,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不足由他们提出,也由他们解决。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读”。阅读就是要“读”: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感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以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抑扬、表情的喜怒哀乐中感受情感,才能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于漪老师夸大:“书是读出来的。”如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笔者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传授学生理解课文的策略,不包办、代替学生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时笔者只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句子、段落,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学生反复读,使其读出情感,理解含义。阅读课文时笔者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释疑。碰到较难的不足先让学生互议,笔者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增强,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完成得轻松愉快。教给了学生阅读的策略,就是授学生以“渔”,真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要求。

三、倡导学生的自我感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浅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由于自身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文化积淀的不同,往往在对同一个阅读材料的理解上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果。在这多元化的理解中,既会有正确的熟悉,也会有偏离主题的答案、超越“常规”的想象、违背“逻辑”的“阔论”。对于学生众多的独特感受,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感受和理解”,倡导学生有自我感悟,对学生的自我感悟给予庇护和包容性评价。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主动探究的精神。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引导学生理解这篇课文作者以小草﹑百花﹑和风﹑细雨四个方面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然后请学生以四个方面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方面进行学习,把最能体现春天美景的句子画出来反复朗读,最后用自己最拿手的策略表达出来。有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的学生即兴做了一首小诗赞美春天,有的学生画了一幅春景图。这使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学习中,积极介入了交流,真正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力,使学生能动地利用为他们提供的各种条件,完成内化吸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学生只有主动地全身心介入,其意志品质、道德情感、健康心理、独立个性才有可能随之得到全面进展。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充分地阅读、专心地感悟、反复地揣摩、不断地积累和灵活地运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味到学习的独特魅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