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中文言文背诵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11066 浏览:456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文言文背诵让很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畏难情绪。但《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有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必修一至必修五有二十多篇文言文和诗词要求背诵,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如何科学地指导学生的背诵,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背诵的兴趣

1.教师的积累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韩愈在《师说》中说的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想除了“言传”之外,如再加上“身教”那么效果会更好。另外,教师的引经据典也能激发学生背诵、积累古典诗词文献的兴趣。一个语文教师若能多记忆多背诵,必能让学生在敬佩之中增加了学生背诵的动力,由此可大大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与。

2.名人的古典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

古往今来的很多国学大师,都具有博闻强记的特点。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钱钟书先生也能任人随便以书中抽出一段来,就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正由于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大家。
同志不仅领导中国人民翻身当了主人,而且在古典诗词上也颇有造诣。在他的诗词中化用、活用前人名句的现象俯拾皆是,可见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就引用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诗句。“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就活用了李贺《致酒行》诗“我有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些伟人,无论是他们的生平事迹还是他们的性格品行都让当代的中学生肃然起敬,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伟人,对名人甚或对老师的敬佩心理,多加引导,使学生在背诵古典诗词时有种心理上的认同感。

二、背诵策略指导

1.背诵的条理性——举纲张目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背诵的条件是反复的诵读。然而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较重,要想读书百变,谈何轻易,因此在背诵过程中科学的策略指导十分必要。
到了高中,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抽象思维中迅速渗透辩证的思辨策略,理解力得以迅速进展。因此弄清句与句、句与段之间的联系,将文章思路变成学生的思路。如在背诵《赤壁赋》的三、四两段时让学生留意主客问答的形式,第三段是客人的悲叹,这种悲叹由三方面的因素组成,分别是:1、凭吊英雄不再之悲2、哀叹人生短促之悲3、与神仙同游的幻想无法实现之悲。《师说》第二段也可用同样的策略指导学生。韩愈运用比较论证以三个方面批判了耻于以师的不良风气,首先将“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形成比较;其次,同一个人物的两种体现“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则耻师焉”;最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和“士大夫”的耻于以师形成比较。

2.背诵的正确性——运用理解记忆和联想记忆

《蜀相》默写时竟然有一半的学生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长”写成了“常”。如何才能让学生不写错字呢,必须先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字的区别。“长”可看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这一悲剧事件对杜甫的影响之深,他长久地影响着杜甫的情感,深深地震撼杜甫的心灵。而“常”只写出了频率的多,而缺少对心灵长久的影响。浅析后写错的只有极个别同学了。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有不少学生将“蜡”“腊”写错,“蜡象”让我们联想到的是北国白茫茫的雪景,像一头雪白的大象驰骋在北国的旷野上,而“腊”无论“腊鱼”还是“腊肉”都给人黑乎乎的感觉,怎么能和雪景联系在一起呢。

3.背诵的有效性——利用遗忘曲线图

德国的艾宾浩斯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遗忘规律慢慢为人们所知。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而我们平时的记忆遗忘的过程是这样的:
遗忘规律是前快后慢,熟悉的事物不易忘记。所以为了加强背诵的有效性,可以指导学生天天利用几分钟时间巩固温习前面背诵过的内容。
诗词文赋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涵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知识。学生若能多吟咏、背诵,肯定能深刻理解我们民族历史上的文化和精神。而精美的语言,优美的韵律,浓郁的审美氛围也能让学生增加文化底蕴。心中总是抱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同学们能意识到背诵是一件欢快之事,是一件高雅之事。
(作者单位系息县一高语文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