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建欢快课堂结构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5405 浏览:155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2

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286-02

摘要:老师要以学生、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做到寓教于乐,以趣促思,采用生动的策略,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的由“要我学”转变为“我乐学”,努力创造出整体优化的,欢快的课堂教学结构。
关键词:语文;创建;欢快;课堂结构
我国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乐之”就是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必由之路。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和智力进展的最佳时期,所以教师必须创造愉快的、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使学生真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建欢快的课堂教学结构。

一、了解学生,掌握教学的主动权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大多数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并非篇篇如此,有些内容是不能自动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或者对一篇课文的若干段落感兴趣,对其余段落则兴趣不大。这时教师就要“知其心“,由于这种直接的兴趣对设计教案至关重要。
每学期我都采取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阅读兴趣点。问卷调查在开学初进行,新课本一发到学生的手里,求知欲和好奇心就驱使学生先睹为快。于是我请学生在浏览后,列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课文题目,并扼要教育论文说明理由。收上来之后,首先按教材篇目统计出兴趣点的分布情况,然后以教材和学生两方面浅析兴趣差别的主客观理由。这样既了解了学生对哪些教材有兴趣,对哪些不感兴趣,也知道了学生爱学的动力点和厌学的阻力点。
学生喜欢教材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类是以情见长的,如强烈的爱国之情,洋溢的怀乡之情,真挚的母爱之情。都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共鸣。二是故事性强的、可读性强的、生动感人的故事,紧张曲折的情节都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信息新,离奇有趣的事物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四是文笔优美,语言感染力强的,也能博得学生的喜爱。
以学生方面浅析,阅读兴趣有着差别的理由是多方面的。一是阅读能力的高低制约着阅读兴趣。读得懂的,能理解的就喜欢;读不懂,理解有困难的就不喜欢。二是受爱好志趣的影响,爱好志趣不同,对课文的反映就不一样。三是受性格特点的影响。四是爱好兴趣广泛的学生也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多少有关,对熟悉的事物就喜欢,感到亲切,对不熟悉的事物就不喜欢。
学习兴趣是客观有着的,但又不是固定不变的。知,然后导。教师要运用各种有效的策略形成学生的志趣与教学目的紧密联系的结合点,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突破点,使学生以爱做舟,达到会学的彼岸。

二、探讨教法,推动课堂教学

探讨学生是为了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根据各篇教材的不同特点,学生各不相同的阅读兴趣,制定出全学年的教学案例和措施,落实到每本书,每节课。探讨制定出每节课的最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讲好每一个“这一篇”,使学生以各类教材中最大限度的汲取思想和知识的营养。

(一)利用兴趣点

学生感兴趣的教材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有利因素。但往往也有着这样的情况,好的教材并没有得到设想好的效果,学生读起来还蛮有兴趣,教师教学后倒索然无味。因此对学生感兴趣的课文,要充分利用兴趣点,让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在课堂上积极的活动起来。所谓利用兴趣点,就是让某种情绪、兴致得到进展,得到满足,而不是抑制。例如,有的教材本身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它的感染作用。我在教《可爱的中国》这类以情见长的课文时,就以情入手,牢牢捉住文章的感情来组织教学,以教师情激学生情,以文章之情感动学生之心,捉住饱含情感的句段、词语反复朗读品味,使学生在动情,动心的状态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激发兴趣点

兴趣点明显的我们要利用。兴趣点若明若暗或完全隐蔽的要靠我们来激发。当我们了解了学生对一些课文不感兴趣的理由后,就要以学生的实际出发,排除阻力点,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假如知识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互矛盾时,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例如《穷人》这一课就属于这种情况。他们不喜欢的理由就是对它不感兴趣,离实际生活太遥远,感悟起来太难。因此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就以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入手,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读不懂。学生阅读《穷人》的障碍比较集中,在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上,我就组织学生一边选读对桑娜几种不同的心理描写,一边感悟人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的不同心理。捉住其中主要的心理描写----矛盾心理来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一下就调动起来了,大家开始讨论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我的学生能联系实际生活谈自己的感受。看着他们饶有兴趣的回答,以及我对学生的肯定和赞赏,学生满足的笑了,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学生以阅读实践中感受到了阅读这类课文的策略,感到有成功感,这样又反过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挖掘兴趣点

学生喜欢探讨不足,富有探讨性的、新奇的课文内容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轻易引发他们的求知兴趣。而传统的教学单纯听教师讲则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设置好情境,让学生积极介入,主动加入探讨知识的过程。只有学生自己发觉有的不足还不懂,他们的求知和兴趣才会产生并增加。教师要善于以课文中挖掘这样的兴趣点。
如我在教学《琥珀》这一课时,我考虑到课文里讲的这块琥珀形成的故事是科学家推测出来的。我假如只带领学生学习别人推测的成果,被动的接受这个推测,不如让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进行公道的想象和推测,以中发现真知,探讨真理。于是我就把阅读的兴趣点设在推测上。
课上先让学生观察这块琥珀的实物图片,然后分小组推测它是怎样形成的,待各组意见成熟化可推荐小组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不断完善,充实他们共同讨论的成果。接着组织学生默读课文里推出的内容,画出要点,进行对照,看看自己的推测哪些与作者的不谋而合,哪些不一致,谁说的公道?对作者的推测你哪些没想到?哪些不理解?这个环节将学生的推测引到学习、鉴戒、浅析作者的推测上,对照比较,择优去劣。学生在比较、感悟的过程中,自觉并自然地感悟作者的熟悉、浅析事物和表述事物的策略。最后让学生将写有琥珀形成的条件的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携手以中领悟到:推测既要有科学的根据,又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才能具有雄辩的说服力。以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情趣盎然中学到知识。

(四)迁移兴趣点

有兴趣的可利用,兴趣不强的可激发,兴趣点隐蔽的可挖掘,而对没兴趣的课文可使它和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联系起来,通过一定的手段,把兴趣迁移到此物上来。
如我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迁移兴趣”的策略。学生喜欢看电视电影,由于直观、生动、形象的东西适合他们的思维特点,轻易接受。我就想用电教的手段将学生的兴趣点引发迁移到课文上来。我找来詹天佑这一课的光碟,采用了讲解与看光碟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情绪被调到起来。为了让光碟的内容起到合适的激发兴趣的作用,我对看光碟的时机和方式作了处理。学习“勘探路线”一段时,精读之后看光碟,画面上的陡坡、深谷、狂沙、使学生感受到条件的恶劣,施工难度之大。学习“开凿隧道”一段,阅读之后,我让学生开发想象力试画六个工作面的示意图,然后看光碟与之对照,以而感受到詹天佑的聪明和博学。这样,利用声音、图像等手段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进展兴趣,改善课堂结构

新奇的、变化的、活泼的的学习形式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习起来也饶有兴趣。而一成不变的学习形式,千篇一律的课堂形式会使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教师想方想法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开拓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爱学乐学,学的有兴趣,有兴味,让他们津津有味的感受新知。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文章人物活动丰富、故事情节可操纵性强。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我就把阅读和表演结合起来。有的先学后排练,有的边学边排练,有的先排练后学习。有时我按角色的多少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排练同一个内容,既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也便于互相学习。学生们坐在一起,根据课文的内容讨论各自担当的角色,语言如何说,动作如何做,边感悟边排练,力求正确体现所扮演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使学生真正学得轻松愉快。
总之,教师要以学生、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做到寓教于乐,以趣促思,采用生动的策略,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的由“要我学”转变为“我乐学”,努力创造出整体优化的,欢快的课堂教学结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