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乡土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性探究

更新时间:2024-04-19 点赞:5814 浏览:1778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堂教学导入的地域资源利用并不是说每次都要带着学生身临其境,而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回忆与联想来思索教学内容中的相关部分。比如在教学何其芳的《秋天》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生固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亲身参加过秋收,但在农村,这种丰收的氛围是相当浓郁而且一定能够感受得到的。教师可以捉住对当地秋天的熟悉引导学生发言,以而导入到课本内容,这样的教学既有效又能为广大的学生所接受。我们说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这样的教学思路也向学生提供了一种讯息——“我们可以以生活中学习语文,原来学习并没有那么枯燥乏味,而且反过来我们的语文学习可以指导我们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美。”这样两者形成良性循环,必将推动教学论文语文的学习与学生情感态度的良好进展。
课文教学内容拓展时的地域资源利用,要求以学生思维的活跃与拓展作为教学中内容拓展的条件。要实现这种拓展自然有效,首先我们要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够捉住教学机遇;其次,我们应该在平时多留意积累与思索,做一名教学界的“牛顿”,多设疑解疑。由于机会总给予有所准备的人,假如平时不留意思索,那么很多教学机遇就可能在教师的“麻痹”中流失掉;再次,我们要尊重学生,教学上讲究教学机智,这种机智不是把学生的聪明当作实现教师课堂预设的垫脚石,我们要严格按照新课程中提倡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展开教学实践。
综上所述,我以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资源还是极其丰富的。除了以上所举的一些,我们还可以看到:学生身上具有大量的教学资源。他们有着较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对自然有着更深的情感,也更轻易感悟自然和生活;教师身上也大有资源可挖。农村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来自当地,经过高一级的学习,他们身上既包含了农村人所特有的性格和生活习性,也具备了对城市一定的了解,这样“城乡结合”,有利于相关教学内容更全面公道地展开。
我们知道,语文素质与能力的形成是无形的,它要靠朝夕的熏陶逐渐浸染,得益于长期的孜孜以求。因此,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选择怎样的手段,都需要教师自觉感受、体验生活,发掘身边的教学资源。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确有着着较多的劣势,却又大有潜力可挖。借用一句名言,我们可以这样说——“生活中不是缺少教学资源,而是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作为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我们不必去抱怨教学条件如何,而应该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围绕在我们四周的美丽资源,积极地加以开发利用,运用到现实教学中,再在运用中进行反思与拓展,以发现更多的教学资源并使原有的资源利用结构更加系统化。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