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香菱学诗》看语文教学中激励原则运用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6970 浏览:229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之作,《红楼梦》以其无所不包的博大与雄浑,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不足也在其列。其中,《香菱学诗》堪称《红楼梦》一书中诠释曹雪芹教育理想的出色篇章。《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主要写了香菱在林黛玉指导下学习写诗的全过程,以黛玉对香菱的精心指导来看,林黛玉不愧为有诗性、有灵性、有悟性、有耐性、有创造性、有丰富教学经验、有生机和活力的良师,她的激励措施,跟今天语文新课改的一些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得不让人佩服。

一、目标诱导,深入浅出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香菱学诗》中,林黛玉首先鼓励香菱树立信心:学诗“有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是诗翁了!”有了自信心,香菱自然上了劲,以而有兴趣学下去。另外,林黛玉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虚的,实的对实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又道,“平仄是末事,词句也次之,第一是立意要紧,意趣真了,诗自是好的”。这样简明扼要的讲解,使香菱消除了对未知东西的畏惧感和神秘感,很快缩短了与“诗”的间隔,明确了读诗的要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开头,目标明确,提纲掣领,道规律,明要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留意力吸引过来,以而创设良好的气氛,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过程疏导,循序渐进

教育学探讨表明,人对知识的接受遵循着循序渐进的规律,只有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逐步积累,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黛玉出色地运用了这一原则。她深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道理,在教诗中积极引导香菱先读诗,循序渐进,重视积累和感悟。她为香菱开列了下列书目:王维的五言律诗——杜甫的七言律诗——李白的七言绝句。为什么这样安排呢?“细心揣摩”王维的诗,感受情景统一,进入诗情画意;品味杜甫的七言律诗,进一步感受“真景物、真感情”,明白诗的功力;感悟李白的七言绝句,“返朴归真”,培养诗的个性与想象力。这样安排,注重基础,全面落实,既能达到“入境——入情——想象”的教学目的,又符合由易到难的熟悉规律,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香菱读诗后领略了一些滋味,黛玉又跟她“探讨讨论”,一步步地渗透诗的意境,真可谓循循善诱。交流讨论也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的策略。黛玉的高明之处在于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她主要充当了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她很少开口说话,一说就说在学生“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关键时刻。你看,当香菱对王维的诗洋洋洒洒作评论时,黛玉始终面含微笑,倾听着她的谈论。这微笑本身就是肯定,是鼓励。后来,当香菱赞扬“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一句中“上”字用得好时,黛玉立即翻出了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让香菱明白“上”是以“依依”化出来的。通过启发,使香菱熟悉到脱化前人诗句的道理,以而把她的熟悉能力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方见引导者的功底,这样的讨论才真正能有长进。

三、评价指导,激发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的评价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为学生指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以而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黛玉对香菱的评价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选文中,黛玉作了两次评价:看到第一稿时,黛玉及时点拨,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辞不雅。”同时,帮助香菱找出失败的理由:“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并积极引导香菱要敢于革新教学论文:“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当香菱拿来第二首诗作时,林黛玉固然深感惋惜──“自然算难为他了”,但还是实事求是,严格要求:“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直至她最后写出新巧而有意趣的佳作来。这两处评价,都是先肯定成绩,接着明确指出有着的不足,最后提出具体要求。这样的评价,既能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又能使他们熟悉不足,接下来该怎么学就了然于心了。这样的评价,较之当前语文课堂中流行的“不错”、“你真棒”、“真勇敢”之类的应景评语,实在要高明得多。
激励性原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运用这一原则,我们也应该像林黛玉那样:通过目标诱导、过程疏导、评价指导,不断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催化学习情绪,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郭维永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一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