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看以“香菱学诗”中看教与学品质学报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5435 浏览:149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论文是我在上初中语文课文《香菱学诗》时,感动于林黛玉教诗和香菱学诗,便详细理清“黛玉教法”和“香菱学法”,觉得深有意趣。若我们教师都能如林黛玉教香菱学诗一样循循善诱,学生又能像香菱一样刻苦学习,那学习不再是一个苦差事,师生关系一定会有一个大的改观,教学效果也将大不相同,于是写成此论文。总结出“黛玉教法”八种,与“香菱学法”八种遥相照应。供同学们与老师们借鉴、参考。
关键词:教师品质:乐教,善教,善诱导,重探究,严格要求,公正评价,开放自由;学生品质:真诚,存疑,苦思,痴迷,全神贯注,废寝忘食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作者精心塑造的最美丽最具诗化的人物形象。她冰雪聪明,通灵机敏,感情丰富,个性鲜明,美丽善良,富有同情心。为了塑造这一形象,作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细致刻画。课文《香菱学诗》一节,主要人物虽然是香菱,但林黛玉的表现也不可忽略。香菱原本是贾雨村的恩人甄士隐之女,小时候被拐子拐了去,养到十二三岁,拐子将她先卖与冯家,后又卖于薛蟠,两家发生争执,薛蟠仗势打死冯公子,她被带到薛家,做了薛蟠的填房。此时因薛蟠在外,香菱便与薛宝钗同房共眠。薛宝钗的诗才并不比林黛玉相差多少,香菱为什么舍近求远,特地跑到林黛玉那里去学诗呢?《红楼梦》写这一节,原有两个作用:一方面是正面描写香菱的可爱和才华,反衬其坎坷的生世与命运,表达对香菱的同情;另一方面也是从侧面描写林黛玉,把她与薛宝钗做个暗比。薛宝钗机谋深远,沉着稳重,图谋的是功名富贵,不屑于那些“俗事”。在她以为:女子写诗是不务正业,所以,她并不主张女子学诗,当然不会热心为香菱教诗。
而林黛玉之所以热心为香菱教诗,也不是她好为人师,而是因为她对香菱的同情。她的命运与香菱相似,父母双亡,无依无靠,诗歌成为她们慰藉人心表达心意的主要手段。这一点也正是林黛玉与薛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宝钗的又一不同之处。
本文意在论述《香菱学诗》中教与学关系,为什么要谈及人物性格呢?这是因为教与学首先要触及到双方的态度问题。一个热心好学的学生,如果碰到的是一个“乐为人师”“善为人师”的人,学习效果肯定会特别显著;若是遇到薛宝钗这样视写诗为“俗事”的人,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另则:教与学应当是感情的交流,而不是简单地知识传达。此时黛玉刚得了大病,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往,自是喜欢”是她乐教的前提。因此她说:“既作诗,就拜我作师”。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互信互敬的友爱关系,这是搞好教学的前提。黛玉的第一句教导是:“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并不是轻看诗歌创作,而是给初学者一粒“定心丸”,告诉初学者:学诗并不难。在战略上先藐视敌人,不要被“学诗”的困难吓倒。然后她言简意赅地讲述了诗歌创作的基本要点:“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还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强调写诗要诀在“立意”,“不以词害意”。然后推荐王维、杜甫、李白,再读陶、应、谢、阮等人的诗。过一段时间,香菱来换书,请求评点自己的领悟所得,黛玉笑道:“正要讨论,方能长进”,之后又让香菱摸索实践,写“吟月诗”。第一首“因看诗过少,措辞不雅”,“被缚住了”,教她“只管放开胆子去作”。第二首还不好,“过于穿凿,还得另作”直到第三首才写出优美的意境。
综合黛玉教诗的过程,可以总结出师者应该具备的品质:

一、要乐教。就是我们常说的热爱本职工作。

第二、要热爱学生。黛玉对香菱的爱,有同情和喜爱,甚至把她作为诗友,当作命运悲苦的伴侣。
第三、要精于学业,熟练业务知识。特别要善于突破难点,一语中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迷雾顿开,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四、重视自我领悟,以学为主。黛玉总是先倾听香菱个人的感受,然后顺势利导。

五、讲究交流探究,善于点化。找准典型例子,以点带面,深入浅出。

六、主张开放自主的学习方式。“十四寒的韵,有你爱用那几个字去”。

七、善于诱导,注重实践。先让其痴迷于诗中,再让其亲历实践。

第八、公正评价,及时鼓励。及时指出学习中的问题,鼓励其大胆创新;一次不行,再让去做,直到成功。
香菱作为学习者,也体现了她作为学生应有的可贵品质:
1、真诚。“我这一进来,也得了空儿,好歹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为师!”
2、存疑。“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3、琢磨。“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这‘直’字看似无理,‘圆’字似太俗”,“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
4、苦思。“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5、痴迷。“阅性连房也不进,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借宝钗之口“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
6、联想与体验。“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晚住船,岸上有没有人,只有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是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7、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便“至阶前竹下闲步,挖空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8、夜不能眠,废寝忘食。“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到五更才朦胧睡去了”,“只听得香菱在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吗?’”
由于黛玉的乐教善教,香菱的苦学善学,终于写出了惊人的诗篇来。这虽是曹雪芹为塑造人物而构制的故事情节,但却教给我们“教与学”的方法和品质。有些地方,与我们当今教学中提倡的教学思想完全一致,不由不让人对作者超人的领悟能力和超时代的才华所折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