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思维进展学生思维试述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22231 浏览:97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强化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及探究能力,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发扬教学,为学生提问创设良好氛围

宽松自由、教学相长的学习环境是学生敢于提问题的前提,广大数学教师应认真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抛弃师道尊严,破除课堂陈规,善于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平等、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教师是最可以被信赖的,使学生在课堂上毫无压抑,毫无拘谨,毫无害怕,感到自由、温暖和开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问。

(二)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提问题提供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疑,为学生制造“愤”、“悱”情境,在教材重点或难点上,在新旧知识联系上或在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上等方面巧妙设疑,不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促使学生为问题而思,为问题而问,为问题而学。
教师采取学生提出问题,巧妙地将教学要求主动转化为学生认知目标,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求之中。

(三)传授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题

好问本是学生的天性,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剥夺了学生提问的权利,扼杀了学生好问的天性,由于学生没有提问的机会,缺乏锻炼,从而造成学生害怕提问题,进而懒得问,时间长了,自然也不懂得怎样问问题了。

二、培养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初一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学生具有从数学概括到抽象概括的思维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注重偏于感性认识的数学教研活动。
(二)初二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转折点,表现为从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逻辑思维转化,思维发展处于关键期。我精心设置偏于理性认识的题目,全面培养学生各种数学思维方式。
(三)初三学生具有逻辑抽象概括的思维特点,其抽象逻辑思维已转向以理论型为主。在学生初步具有各种数学思维方式基础上,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主要应用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拥有知识不一定具有能力,但具有某种能力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一些学生解题能力的欠缺,往往是由于知识掌握的缺漏,对定义、定理理解不全面,在审题,使用定义、公式、定理解题时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解分式方程,不能认识未知数定义域的要求,就会出现方程的解中有增根的现象。

(二)适度、合理的解题训练

数学解题作为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不可能靠几句妙诀,靠一二个典型的剖析便解决问题的。解题更多地依靠知识、经验背景综合下的个人“题感”,解题方法、解题方向的选择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感觉,只有合理、适度的解题训练,才能帮助个人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解题场”。

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应用数学的

部分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少数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数学内容的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学生的,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再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中,说到应用,我们的脑海里立即反映出“应用题”,看到具体的应用题马上反映出用“数量关系”去解答,这也是数学的应用意识,但这种数学意识是建立在必须有编拟好的应用题的基础上,不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基础上构建的,加之,初中学生生活的范围小,他们对工农业生产以及科学技术比较陌生,故而理解由这些内容所编写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就比较困难,这时,数学中就有一个铺垫、过渡的任务,把例题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熟悉周围事物所产生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再进行知识的拓展。

(三)强化实践,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由于数学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密切联系起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以小组为单位,去搜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的这种实践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深刻领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离得太近。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初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