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校孤独症儿童语文教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4216 浏览:114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孤独症儿童在语言能力进展上有着迟缓现象,目前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学往往不能适应孤独症学生的需要。本文探讨了语文教学中孤独症学生的常见不足,并对如何针对孤独症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进行科学的语文教学提出了倡议。
关键词:特殊学校孤独症儿童语文教学学习特点
自1943年美国精神医生LeoKanner首次报告11例孤独症以来,对孤独症的探讨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热门之一。我国对孤独症的探讨也涵盖了医学、心理、教育、社会等各方面。
我国学龄期孤独症儿童的一般安置情况为:仅有很少一部分能进入到普通学校中随班就读,大部分往往安置在康复机构、特殊学校及家庭中。特殊学校中的教师往往仅对孤独症的具体体现有所了解,但孤独症学生学习上的特点和针对性的教育康复知识的掌握则处于空缺状态。因此,目前特殊学校中并没有针对孤独症学生学习特点的语文教学,教学效果也往往较差。

一、语文教学中孤独症学生的常见不足

1.学习动机缺乏

孤独症学生往往兴趣单一,对外界环境不关注,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之中。同时因其语言的理解能力较低,听不懂教师的口语和语文教学的内容,所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体现为非常被动,缺乏学习的兴趣,对教学缺乏反应。

2.留意力障碍

孤独症学生在语文课学习时,往往有着留意力不集中、留意集中时间短暂或有着奇特的留意力的体现。他们可能会过于专注于事物的局部,而忽略其它有作用的事物,以致不能配合课堂教学和掌握不了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环境的声音、物体、变化等都会使他们分心,无法专注地学习。

3.基本上课技能不足

孤独症学生不理解基本的上课规范,如:听铃声上课、课上不能随意离开座位、举手后老师同意才能回答不足等,导致不能保证基本的上课时间及正常的教学秩序,以而影响教学效果。同时还可能有着不会按要求翻到指定的页数,不会看黑板,不能抄作业等,也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

4.认知能力不足

孤独症学生在学习时固然机械记忆能力相对较强,但其语言理解力较弱,难以掌握别人的指示和要求。较着重事物的某些部分或细节,不能掌握重要部分和整体概念,也不能把相关的事情联系起来,找出其中的联系,归纳成有作用的概念或因果联系;想象力也较弱,较难理解符号及抽象概念。因此,语文课认字、抄写上的不足常较轻,但理解及涉及创造力的造句、作文则掌握困难。

5.学习方式独特

孤独症学生往往体现为视觉接受信息能力优于听觉接受信息能力,空间性学习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体现为在抄写或按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排列、拼图等方面能力较好,但对口语和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差。

6.泛化能力差

孤独症学生往往当时间、地点、面对的人物及四周环境变化时,其掌握的学习内容出现并未掌握的现象。他们不能掌握不同不足的共通性,也不懂得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不足,并且难以独立进行较复杂的学习活动。

7.有着影响学习的行为不足

孤独症学生的某些不足行为也会影响其上课的效果,如:有着自我刺激的行为时,学生常体现为关注其自我刺激行为的结果,而不留意听讲。出现破坏环境(如:吵闹)、伤人和自伤行为时,也无法保证学习。

二、适应孤独症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科学的语文教学

1.适应个体特点的教学环境

孤独症学生常留意力不集中,不能适应四周环境的变化。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避免出现过多能引起学生分心的环境变化,尽量将学生安置于相对安静的位置,如:离门和窗较远的位置。
当其出现固执性体现时(如:上课时一定要关门,一旦门处于开启状态,必须要求把门关上,达不成意愿即哭闹),为转变其固执行为,应遵循渐进性的原则,不能期待其立即转变。为保证教学,在短期内可适度满足其固执的需要。
当其出现随意离开座位甚至随意离开教室行为时,应将其安置于不易离开的位置,如两位同学的中间。教师也可以较好制约教学论文的位置,如:教室内侧的第一排,教师伸手可及的位置。
当其有着听觉过敏时,其座位的位置应在离教师及其他声源相对较远处。

2.个体化的教学目标

首先,当孤独症学存活在较频繁的影响学习的行为不足时,教师应将其教学目标定为不足行为的矫正,可通过功能浅析的策略,浅析不足行为的功能,并制定相应的干涉教育论文计划。有时孤独症学生不足行为可能是由于不适应教室环境,因此在上课时会出现不足行为。对这种适应转变的不足,教师也应遵循渐进的原则推动教学论文儿童对教室环境的适应。
其次,孤独症学生的语文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认知范畴。考虑到学生不能适应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考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遵循规则能力的建立,如:听铃上下课、按要求坐好、想回答不足时举手、不随便离开座位、有事举手等。考虑到学生基本学习技能不足时,应将教学目标调整为学习技能的建立,如:按要求翻到指定页码,听指令看黑板或老师,能抄写作业,按要求完成作业,等等。
最后,当孤独症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留意能力、一定的课堂适应能力和基本的学习技能后,教师才能将学习目标的重点确立为语文的学科学习。在确立具体的学习目标时,还应考虑到学生掌握不同学习内容上的难易。
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能力水平,制定公道的教学目标,语文的课堂教学才是适合孤独症学生个体的。一味地夸大认知而不考虑其他方面,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认知的教学目标也是无法得到实现的。

3.教学内容的确立

针对孤独症学生的特点,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到功能性和实用性。学生学习的内容应是与其生活密切相关,能对其独立生活有帮助的知识。在认字、抄写、阅读、理解、组词、造句、作文等语文教学内容的教学时,应留意到认字、抄写、组词一般较易实现教学,而阅读、理解、组词、造句上常很难实现教学的目标。作文对于特殊学校中的孤独症学生的语文教学就更难实现了。
教师应尽量考虑到孤独症学生个体的兴趣特点,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具、模型等,通过其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或教具等,来推动教学论文其学习动机的提高,延长其留意力持续的时间。

4.教学时间安排

常规的特殊学校一节课时间,对孤独症学生来说是不适合的。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教师应考虑到孤独症学生的留意力持续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其最大的留意持续时间。在其出现明显留意力不集中之前,可通过小游戏、小动画、童谣唱游或其他形式给其一定的放松时间。同时在其他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其留意能力的练习。不同的孤独症学生留意力持续的时间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总体的情况,进行差别化的个别对特,处理的策略有学生回答不足、教师给予关注或叫其到黑板上书写生字等。
不关注孤独症学生留意力情况的教学对孤独症学生来说是无效的,甚至可能会诱发新的不足行为出现,如:出现自我刺激行为、哭闹不足行为等。

5.教学策略的运用

(1)直观形象教学。根据孤独症学生常体现为视觉学习优于听觉学习的特点,可使用直观的视觉影像方式安排学习。如:在语文课文阅读时,可配合多媒体动画让学生边听、边看,推动教学论文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2)图示策略运用。根据孤独症学生常体现为空间性学习优于时间性学习,有较好的拼图能力、绘画能力,在课文结构的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图表的方式推动教学论文其理解。如:总—分—总结构图。孤独症学生的两种上风能力也可结合起来运用。如:当课文是时间顺序展开时,可以使用时间流程图示的策略,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动作配合教学。当出现学生难以理解的动作词汇时,教师可通过出现具体动作的视觉形象,如:多媒体动画、教师示范具体动作或者学生自己配以动作的方式推动教学论文其对动作词汇的理解。
(4)上风能力的运用。当儿童有着上风能力时,教师可用上风能力带动其他方面的学习。如:学生喜欢看图片,能长时间翻阅图册,可以使用配字的图片来推动教学论文认字,学生精细动作能力好,能够较好地描红时,可通过大量描红练习,来推动教学论文认字。
(5)仔细观察及时提示。孤独症学生碰到不足时很少表示、很少寻求帮助,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留意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其留意力分散、听不懂的体现,并在发现后及时给予提示。避免学生固然坐在位置上,可是并没有听懂的现象发生,同时也避免由于听不懂而进一步丧失学习兴趣。
(6)反复练习。孤独症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常会出现遗忘的现象,同时其泛化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应通过转变教师、转变教材、教学形式变化、教学环境变化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巩固练习。同时也应通过家校联络本将学生在课后的练习内容明确下来,保证其学习知识的巩固。
本文是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度青年教师专项课题“孤独症儿童学校适应能力及教育对策探讨”的成果之一。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