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语文教学作用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4666 浏览:177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朱兆林,天津市新华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第一线,被业内人士称为积极尝试“有效课堂”的带头人,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坦率地讲,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视当今学校中的学习或教学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有人去质疑它们,更没有人去挑战甚至颠覆它们。倒是有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碰到挫折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叹问:这样的学习、这样的教学对我到底有什么用?
随着时代的进展,这样的声音愈发地强烈起来。于是,国内教育界引进并着力推广了有效教学这一理念。这是一种夸大目标管理的理念,是一种凸显结果的理念,是一种关注效率的理念。时光荏苒,有效教学在我国已走过了十余年的历程。如今我们完全有必要,也完全有条件结合学科教学,对有效教学进行反思。本文拟以学理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对语文有效教学作一辨析,进而窥见有效教学之全貌。

一、语文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理念与对策,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教育界。这一理念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思想及社会基础,具体说就是基于当时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探讨成果、科学主义思潮、现代经济学思想、现代管理学论述以及社会对提高学校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业水平的期待。所以,有效教学追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注重教师教学行为探讨,夸大结果的可测性和量化,关注教学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和管理。
在20世纪末,国内的语文教学活动被世人质疑,以为语文教学有着着“低效”乃至“无效”的现象,并且对这个现象开始笔伐。随着21世纪初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纲要(试行)》的出台,有效教学理念开始为很多教师认同、接受和践行,语文有效教学亦应运而生。
尽管语文有效教学的探讨由来已久,但国内关于语文有效教学的界定,至今仍然没有形成高度的共鸣。不过,综合业已发表的各种见解,我们还是可以概括出它的五个基本特点:第一,以教的角度探究和推动教学论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第二,以提高教师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益为条件;第三,有效性体现为学生在语文素养乃至综合素质方面所获得的积极进展;第四,在实施对策上特别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与目标管理;第

五、夸大对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的营造与掌控。

语文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与价值是“有效”。人们一般把“有效”理解为高效率和有效益。高效率显然就是在单位时间里获得最大收益,而有效益则是能够收获理想的结果。那么,如何检验它们呢?概括地讲有三种方式:其一,观察的策略;其

二、问卷的策略;其三,测验的策略。其中第三种策略最简便易行,也常常为教师所采用。

关于有效教学和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内容,我们已经作了概括性的描述。那么,语文有效教学能解决以往语文教学当中有着的不足吗?人们认定语文教学效果差,主要理由是语文教学贯串学生自小学至高中的12年时间,而体现为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人文精神等的语文素养水平却不尽人意。一般来讲,要解决这个不足,就必须明确语文教学在不同阶段,乃至不同单元的具体目标,提供相应的教学、学习资源,并且进行必要的培训、练习以及评估和检查。
以实用主义哲学的视角看,语文有效教学夸大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与实在现手段的统一性。这样,它在客观上就促使教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和时间意识,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必须直接面对学生的学业水平与个人进展,进而把语文教学落“实”,让人们看到实际的效益——语文教学目的达到了,学习的主体得到了进展。
在论述的层面上,语文有效教学理念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当今语文教学中有着的一些重要不足;但是,在实践的层面上,这一理念却未必如人们想象和预期的那样“有效”,甚至可能因此而诱发一些负面不足。
有效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论述支撑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以为人的行为是可测、可控的,依照这样的论述,语文有效教学应该选择科学化的路径,比如量化、标准化、方式化等。事实上,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很强,更由于它不仅关乎人们的能力,而且关乎人们的意识,所以它对科学化的过度追求,在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掌握方面能够产生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与调控、学习策略的摸索与领悟、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改善方面,却显得苍白无力,甚至适得其反。有人基于有效教学的理念,以“教学是科学”的观点来否定教学的“艺术”性质。实在,教学活动中的变通与人性化对策,诸如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等,闪烁着聪明灵光的教学艺术,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人格的健全乃至综合素质的改善与提高,都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语文有效教学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夸大教学的结果、追求教学的效率,而这一切又体现在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上。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可以划分为显性水平、隐性水平和进展水平。显性水平是最直观的,也是可以丈量的,通常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积累;隐性水平主要体现为语文能力和文化修养,这些可以借助阅读、浅析、交流与写作等部分地观察和丈量到;进展水平是指学生的进展潜力,也就是说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较之我们检测到的结果具有提高或大幅提高的可能性。作为语文教学的结果,学生语文水平的进展潜力难以检测到,而且更难以反映语文教学的效率,但就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言,它又具有重大的作用。所以,缺乏辩证的、历史的思维,而单纯地夸大教学效率,难免会失之偏颇。
至此,我们对语文有效教学作为提高当今语文教学品质之利器的预设,不能不产生质疑。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真的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可以划分为一系列具体可见并且具有层级性的小目标吗?而当人们为了看到语文教学的有效结果,看到教学的效率时,能够避免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的倾向吗?

二、语文教学的积极取向

我们探讨语文教学不足,固然需要鉴戒国外的教育教学论述,但是我们毕竟还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有着悠久的教育历史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当我们在中国教育史这个大背景上去审视语文教学的时候,就会发现它是一个古老或者说有着久远文化传统的教育行为。显然这就为我们熟悉和完善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厚的基础。
回眸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可以清楚地看到,语文教学是以实用开始的,其目的就是为了阅读而识字、学习断句,为了记录和交流而学习写作的规范,这就是说最初的语文教学是工具性的。但是,缺乏情境和作用的学习,往往使学习者因寡趣而生倦怠,因单调而难以牢记。于是,人们就以文章作为载体或作为相关知识转移的。任何文章都不可能没有具体的内容,不可能不反映一定的思想与价值观,而这些内容必然要体现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者的情感、思想,这样语文教学也就具有了人文性。实在,无论古今中外,人们最初的学习目的就是求存活,后来才逐渐衍生出精神层面的目的。与学习相对应的教学活动自然就要工具性优先,进而追求人文性,而这也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进展目标。
任何教学都是不会不考虑学习者的有着的,任何教学的成果都是以学习者的学有所成体现出来的,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就深刻地反映了传统的教学活动十分关注教学的效果,而并非自说自话。这一点我们以可以视为最早教学实录的《论语》中得到证实。尽管《论语》中所记录的教学活动还不能算作纯粹作用上的语文教学,但它反映和概括出来的教学理念,不仅代表了时代最先进的教育哲学思想,而且在今天仍然闪烁着聪明的光芒。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