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视角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究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26280 浏览:1194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二)指事字教学。指事字主要以象征性符号来表示作用,表达的多是抽象的概念,它所运用的多是指示符号的象征策略。根据其构造类型,指事字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示性符号,表明所指的事物或意思。教学中应重点讲清指示性符号所表示的含义。如“本”,在树木的下部加一短横,指示树根部分;“末”,在树木的顶部加一短横,表示这个字所指的树的末梢。至此,树、树根及树梢的图像与符号联系起来,“本”、“末”两字便牢牢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并由此引申,理解了“本末倒置”这一成语。
第二种则完全摆脱了具体形象,是用纯粹抽象的符号来表示抽象概念。教学这类字,可以浅析笔画的含义和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组合联系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掌握字的形义联系,进而感悟汉字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一”、“二”、“三”等字的教学,应让学生知道,每一条横线象征数目一,几条横线组合起来即为该字所表示的数目(字义)。并让学生了解“三”字有两重意思,可以是实指的,也可以是虚指的。实指的就是二加一,是个实打实的数目。比如说“三伏”那是指初伏、中伏、末伏,平时总称三伏天。古代说“三军”,是反映上军、中军、下军;今天所说“三军”,指的是陆军、空军、海军。虚指的“三”则表示“多”的意思,如“三头六臂”、“三番五次”、“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维也在进步。“三”字表示多,渐渐地觉得不够了,便给它加倍。于是出现了中国人偏爱三的倍数的数字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如《西游记》里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唐僧西天取经注定要经历八十一难等。
(三)会意字教学。会意字是在独体字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作用的文字,会意字的组合体现力,充分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想象力。教学中一般按照“以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步骤进行。即先让体感知字的形、义、音;再把字分解成若干个构件,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构件的意思;然后再将几个构件组合起来,让学生理解每个构件与字的形义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其“会意”的策略。如“孝”字,先让学生感知“孝”字的音、形、义,再明确“孝”字的上半部分代表着年老力衰的老人,下半部分为“子”,代表后辈子女,并通过字形展开联想和想象一个孩子扶持一个老人的情景,会合其字即意味着:做子女的,顺承父母,敬重和扶助长者,就是孝;以行动上来看,“子”背着“老”,涵意即说父母长辈年老体衰行动不便,须后辈子女背着代步,其中布满着感恩、报恩、关怀之情。教“家”字时,告诉学生“家”字是由“宀”(房屋)和“豕”(猪)两个部件组成,想像并说明此字中包含有汉族先人“屋内有豕为家”的文化观念,并联系汉族在社会文化观念的演变进行教学,以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但这种策略忌长篇大论,扯得太远,偏离识字教学的中心。
(四)形声字教学。汉字中高达80的字是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是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形声字教学的重点在于“形”,可以汉字字源入手引导学生对同一形旁字的字义进行浅析,让学生熟悉到形旁的表义类属性。教学时,可以通过加减偏旁和换偏旁的形式,以了解字义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学会一个字的同时,学会一串新字。如“女”,加“马”为“妈”,加“户”为“妒”,加“眉”为“媚”,加“未”为“妹”……,这些以“女”字为偏旁的字均与女性有关。以“女”部作偏旁的字有中性的,有褒义的,也有贬义的。如“妈”、“奶”、“姐”、“妹”、“姥”等,表达的是中性的意思。“娟”、“妙”、“妩”、“媚”、“媛”等,则是表示美好意思的褒义词。如“娟”字指女子姿容娟好;“媚”字甲骨文像一个面朝左跪着的妇女,头部有一只大眼睛,眼睛上部有两根弯曲的眉毛,表示好看,“媚”字含有美好的意思。但贬低女性的以“女”为偏旁的字也很多。如“奴”字金文字形,左上是“女”,右下是“手”,合起来为用手抓人,表示掠夺俘虏为奴,本义是“奴隶”。“妒”,本义是因别人好而嫉恨于心。“妖”,本义为女子的笑貌,引申为艳丽,如:妖艳、妖娆,又引申为邪恶,如:妖怪、谣言惑众等,这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歧视,以为女子是“红颜祸水”,如同妖怪一样害人。诸如此类的汉字体现了在当时社会中,男女地位不同等、妇女人格遭到歧视的现实。以字形,可想见古代妇女的奴隶地位,以很多带女旁的字,也可浅析出很多严重歧视、侮辱妇女的地方。
这样的教学在充分直观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自觉概括出形声字的“偏旁部首表意、基本字表音”的构成规则,帮助学生在文字的认知领域中建立起一个科学有序的系统,又领悟了偏旁所传达出的有关文化的丰富的内涵。
总而言之,识字教学不能脱离汉字的文化根基,不能忽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应以文化的视角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同时,通过字形表层和深层,了解汉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文化精神、文化情趣,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玉昌,探讨汉字文化蕴涵,改善中学汉字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4.
[2]薛晓光,在识字教学中开掘汉字文化[J].小学语文教学,2005(4).
[3]聂在富,语言文字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王朝忠,汉字形义演释字典[M].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
作者先容:
梁春莲(1965-),女,广西扶绥人,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讲师,探讨方向:现代汉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