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3964 浏览:104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展,多媒体渐入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有着很多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但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使用信息技术上显得格外复杂,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慎用多媒体。同时,传统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手段也不应一味否定,而应把二者结合起来,寻求二者的有机整合。

一、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优点

多媒体教学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三大特点:第一,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便捷性。它超越时空的局限,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第二,授课的立体性。声、光、电、像、动画等多种媒介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转变了过去平面、单一的教学形式。第三,教学过程的“预设性”。教学更加注重设计,尤其注重教学环节的前期安排。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有以下优点:①信息量大,效率高。课堂教学学习的内容是有限的,而多媒体手段则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以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的容量,便于教师为学生提供背景资料。比传统教学的挂图、板书、作业抄写等效果好,效率高;②增强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兴趣。使用多媒体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其视听等感官介入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出栩栩如生的形象、紧张的情节和美妙的音乐,对于低年级学生更轻易调动其积极性;③直观性强。多媒体可以演示事物的变化过程,将静止的事物动态化;能把复杂的情景、抽象的文字具体化,以图景和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引起联想。比如,教学《海燕》时,那聚集的乌云,那汹涌的波涛,那翱翔的海燕,都可以借助动画变成现实。这对学生理解课文无疑是有益的。

二、多媒体运用不当带来的不足

1.对文字认读和书写带来了严重挑战。传统语文教学是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接阅读来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阅读语言文字意味着在学生和文字之间,不需要其它媒体,语言文字就是媒介。学习和掌握汉字的作用非常重大,它是传承中华文化、进展中华文化的基本工具,同时,汉语方块字字型复杂、数量繁多,认、读、写都比较困难,通常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学会、学好。多媒体的过多运用,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对汉字的直接学习和书写减少,使汉字的认读和书写受到挑战。现在,很多学生患上“文字冷淡症”,这不能不说与生活中太多的视听媒体有很大联系。语文课堂是促使学生亲近文字的重要阵地,假如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也难以静下心来阅读,终极就会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阅读能力的下降。
2.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语文课文,尤其是其中大量的文学作品语言,能为读者提供巨大的想象创造空间,这些想象空间对形成语言、思维,陶冶情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的音像刺激在吸引学生留意力的同时,有可能会为学生的思维想象提供某种启发,但更多的时候会极大地限制思维空间,使得文字丰富的内涵大大缩小。例如,很多名著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后,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甚至使读过作品的人深感失望。理由就在于这些改编的影视作品在创造出视觉形象、产生感性直观的冲击力的同时,也会部分地限制观众的想象力,规定观众的想象方式,使文字信息的丰富性变成图像信息时发生信息衰减。在语文课上,多媒体课件生动而定型的画面,动听却不一定切合的乐曲,体现了制作职员对作品的解读,它在给出一种形象直观的视听冲击时,也悄悄地阻碍了学生独特的知识建构。如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假如直接为学生播放浩瀚大漠和滔滔长河的影像,的确直观很多,但学生却很可能被课件的画面所束缚,自动地放弃了自己的想象。
3.减弱了师生情感的交流。目前,多媒体的运用,降低了师生交流的社会学作用。教学内容制作在“课件”上,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课件”内容展示给学生,这就导致了满堂的“机灌”现象。事实上,无论何种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教师站在学生身边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魅力。课堂教学之所以富有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具有教育作用。学生以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谈等获得的人生启迪是任何先进技术都无法比拟的。而多媒体技术减少了师生的交流时间,学生由看老师转向看大屏幕,导致了师生情感交流的缺失。
4.导致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忽视。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在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离开了语言学习,就谈不上语文阅读教学。无论怎样的课文,学生都必须先阅读它,然后才能有教师的教。离开了学生的阅读,只靠教师的讲解、浅析,这就违背了阅读规律。假如把语言转换成图像,学语言变成看图像,这与教师“满堂灌”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实践发现,多媒体的运用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直接阅读,使学生阅读时间减少。可以这样说,无论运用怎样先进的技术,假如减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时间,就不可能取得革新教学论文的成功。

三、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必须整合传统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不能也不应该拒绝多媒体的介入,而应以积极的态度利用这一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不能淹没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而应与学生的阅读体验建立密切的联系。
1.“课件”的制作要服以于课文。学生的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课文语言懂得蕴藉蕴藉是反复品味才能感觉到的,而观看“课件”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事情。例如,《荷塘月色》中写荷花“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等等,这都是无法用“课件”展示出来的,即使展示出来了,学生也难以与作者在情感上达到共鸣。因此,应尽量不用文学作品的画面资料。即使使用也要以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理解语言出发,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主题。要先阅读课文,后播放“课件”,以课文为本,以语言为本,这才是语文阅读的本质特点。此外,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教师的体态、布满感情的讲解等,在引导学生浅析语言时,也有必要加以综合运用。
2.多媒体的运用应以丰富学生的思维、推动教学论文理解为目的。录音等手段的使用,不要造成学生原始理解的干扰,而应在后期丰富学生的理解。教师要利用原始阅读,为学生创造一个内心独立体悟的阅读环境。当学生的个人体验产生之后,教师再把外来理解先容给学生,使学生自己的理解与外来理解互相碰撞、交流、渗透,使思维经历一个选择、判定、扬弃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更有利于其思维品质的提高。
3.多媒体的运用要有利于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和感悟。以《沁园春·雪》为例,教师播放了有关图片资料后,要立即转回到课文中,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原作。此时,学生心中有了景,在朗读过程中会进一步去想象、发挥、感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捉住几个关键词句,反复品味,沉浸其中,就会进入语文教学的佳境。
4.多媒体的播放要适量,课件不能代替板书。播放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不应超过课时的三分之一,课本中已有的内容,就不必重复出现。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板书的作用,引导学生不断练习自身的书写能力。但现实是,多媒体的运用使得多数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功能,而以直接输入课件为主,有的教师甚至完全以课件代替板书。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忽视对自身书写能力的培养,这对其今后进展是很不利的。
5.借助多媒体应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为主要目的。网络世界多彩缤纷,可以给学生的阅读和探究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在阅读课上,师生可以利用网上资料库查找有关资料,扩大学生的视野。比如,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以以网上查找有关海子的资料;学习《拿来主义》,可以上网查找鲁迅评价梅兰芳的文章。值得留意的是,网上的资料多而杂,教师在利用时,不能盲目取用,要进行系统地收集、整理,使之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自主阅读,事后再总结交流。
总之,教师应将传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与网络下的阅读结合起来,将信息搜索与信息阅读结合起来,有意识、有步骤地进行默读、朗读、精读、泛读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