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也需磨刀石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15102 浏览:6847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以教语文以来,笔者深切感到:预习是课堂教学的磨刀石,通过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教学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便于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进展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和模仿性极强,也正是这种特点,创造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也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强的可操纵性。因此,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就要以教会学生预习入手,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1激发学生预习兴趣,引导学生预习动机
让学生通过游戏、表演、观察活动等喜闻乐见的形式,预先感触情景,对课文有关内容有更直接的领会。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的基础。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1.1肯定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

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检查预习情况时,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时,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享受到预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

1.2把竞争意识引入预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在预习中适当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

1.3通过表演,激发预习兴趣

在预习过程中,假如把预习内容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更轻易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小学生喜欢体现自己,恰当的表演,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2重授策略,培养预习能力

2.1要画出自然段

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实在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熟悉:知道一篇文章由很多个自然段构成,有的自然段是由一句话构成,有的自然段是由几句话构成。这种熟悉对于今后的读写会有较好的影响,使学生知道自己今后作文也可以这样安排段落。另一个作用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纵,如学生可直接向老师点明第几自然段的哪个地方有疑问,教师也能方便地向学生点明第几自然段需要留意什么等。

2.2要圈出要求学会的字

学生在完成画段儿后,对照课后生字表中需要“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O”画出。由于在课文中需“学会”的生字和需“会认”的生字无明显标志,这样用“O”一画,就使学生明确哪是要求“学会”的,哪是要求“会认”的,在读课文时会对自己画出的需“学会”的字有所重视,印象也比较深刻。实践证实:通过画圈儿的策略,学生一看一画就认了两遍,策略简易实用,识记生字效果较好。

2.3要勾出需认的字

在画完要求“学会”的生字后,再对照课后要求“会认”的生字,用“V”在课文中画出,以区别要求“学会”的字。这样更明确了“会认”的要求,以便按要求去做。

2.4要画出疑难句

“画疑难句”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打上“?”。读完课文后对疑难不足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长此以往,真正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

2.5还要勾出好词与好句

勾出好词与好句就是指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些妙词佳句往往会使学生“一见钟情”,这种词句作用不可低估,有些词句可能对学生的思想有触动,能赐与启迪;有的遣词造句恰到好处,给人美感;有的是可以帮助自己正确、快速地理解课文等。教师就要求学生用波浪线画出。这样要求会集中学生读书的留意力,学生在读书时也会格外留意妙词佳句,随时标画出。在今后学习中他会对自己画出的“宝贝”不由自主地玩味揣摩,自然练习其创造性的思维。长此以往,提高学生读书留意力,加强其对语言文字的内化吸收,练习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这对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2.6重视朗读,勤于笔记

口耳并用,口读耳听,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这不仅增加向大脑传输的信息渠道,使印象深刻,而且可以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增强阅读的语感、形象感、情趣感。读书动笔,能够帮助学生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浅析综合能力。教师还要把这种策略向课外阅读渗透,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结束语
总之,公道、科学地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课前预习这种学习策略,会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知识掌握扎实,智力得到锻炼,能力得到培养,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但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大五里乡大五里中心完小)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