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评价革新刍议

更新时间:2024-04-02 点赞:4069 浏览:126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大学语文》是我国高校非中文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的不理想与其落后的教学评价标准密不可分。我们要革新教学论文现行落后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学实践的导向作用。科学的《大学语文》教学评价系统应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介入意识作为基点。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评价;主动介入
[作者先容]李泽需,梧州学院中文系讲师,广西梧州543002
[中图分类号]0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3-0194-05
教学评价对教学实践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大学语文》是我国高校非中文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这与现行的《大学语文》教学评价系统的落后是分不开的。目前人们对《大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往往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考试成绩。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现行的《大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必须革新教学论文。笔者以为,对《大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固然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但最关键的是应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介入意识作为基点。

(一)把培养学生的主动介入意识作为教学评价的基点。是课程学习内容的必然要求

现行的《大学语文》教材多以古今中外短小动人的精美文章为实体,力求用选文的典范性来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主要目的,以选文的丰富性取得思想启迪、道德熏陶、文学修养、审美陶冶、写作鉴戒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也就是说,现行的《大学语文》课主要是通过学习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来达到其教学目的。而文学是人学,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作家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它以丰富的情感感染人,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文学对世界的把握是一种审美的把握,是偏重情感体验的。文学的这些特性,必然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具有一种主动介入的意识。没有介入就谈不上有情感体验,就不能真正进入到文学的世界,光靠教师的讲解是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全方位的主动介入。

(二)把培养学生的主动介入意识作为教学评价的基点。这是有其深层论述依据的

1 建构主义教学论述。这种论述反对以前那种把教师当作教学的主要信息来源、教师的工作就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观点,它主张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一种学习者通过自己与概念、原则和事实的相互作用,使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这种论述夸大学生的主动学习意向,以为只有当学习者与外界环境主动地进行交流和联系时,才会出现真正作用上的学习。换言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以前的那种静态被动地接受各种孤立事实的过程,而变成了一种学生认知结构的动态和连续进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少“讲”而多支持和辅导学生的学习,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留意交流、探讨、发现和革新教学论文。目前,建构主义教学论述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国内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学者的重视并运用于教学实践。
2 主体性教育论述。这种论述以为,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主体性作为人的一种特性,它集中体现为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充分尊重、发挥人的主体性,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他们成为熟悉的主体,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进展。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主动介入教学过程。
3 接受美学论述。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学探讨中一种新兴的策略论,它把文学批评的重点以传统的文学作品的本体探讨转向了对文学作品接受对象的探讨。接受美学把没有经过读者阅读和检验的文学作品称为“文本”,经过阅读检验的才称为“作品”。尧斯以为,在文学进程中,不仅有作家作品,而且有读者。文学史是作家作品和读者的联系史,文学价值是作家创作意识和读者的鉴赏意识构成的。也就是说,接受美学论述以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和美学价值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实现,作者、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是一个动态的完整文学过程,读者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被动的反应环节,而是积极地、能动地反作用于作家作品的。

(三)把培养学生的主动介入意识作为教学评价的基点。是符合教学革新教学论文潮流的

在现代教育技术日益丰富多彩的今天,人们正在努力探讨新型的教学方式,以求优化教学过程。固然目前对于什么是新型的教学方式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界定,但一般都以为,新型的教学方式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2)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发现者。(3)媒体作用的转变。媒体由辅助教师演示讲解的工具转变为学生手中的熟悉工具。(4)教学过程的转变。教学过程由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听讲、记笔记、温习笔记、考试检查”转变为“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探讨、协商、讨论作用建构”。可见,新型的教学方式的每一个基本特点都离不了学生的介入。也就是说,只有在学生完全介入进来之后,新的教学方式才有实现的可能。
以上述可以发现,《大学语文》教学成功的基点就在于学生的主动介入,因此,对《大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就不应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视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建构起一整套科学的主动介入教法。
那么,怎样才是科学的主动介入教法呢?简而言之,就是捉住三条线索,做好四个步骤,坚持三个原则。
(一)在实施对策上。要把握住三条线索:一是教师的“导”线;二是教材的“图”线;三是学生的“行”线
1 教师的“导”线,即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和辅导作用。教师的职能虽说由传统的“教”变为“导”,但不即是说放任自流。在奥妙无穷、纷繁复杂的文学海洋里,教师要优化教学结构,尽量避免学生走弯路。此外,教师还应该教学生学会探讨文学奥秘的策略。学生的介入应是全方位的。学生不仅应在课堂上介入,还要学会课前的介入、课后的介入;不仅有教学内容的介入,还要有教学目标、教学对策、教学评估等的介入,例如师生共同制作课件(有条件的话可让每个学生都制作一两个文学课的课件);在介入的方式策略上,除了常用的回答式外,还应有讨论介入、辩论介入、探讨性介入、合作介入;等等。
例1:合作介入
中外爱情诗之比较:分组搜集资料一分组先容一合作归纳异同
例2:探讨性介入
文学的蕴含与李商隐无题诗解读
文学论述诠释一具体作品浅析- 找出规律
例3:批判性阅读介入
《青春之歌》结尾初版稿与重版稿的优劣之比较
2 教材的“图”线,即是发挥教材“导游图册”的作用。现行教材的编写虽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了,但其编排系统已日趋严密科学,古今中外文学的经典“景点”大多已在“图册”上标示明白。充分发挥
1[2][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