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4694 浏览:138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语文不等同于“文学”,不等同于“文化”,但以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面对中职学生这样一个群体,语文更应该承载起弘扬人文精神,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全面进展的责任。
关键词:人文精神中职学生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体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进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以某种作用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学生生理和心理上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独立的、叛逆的性格、自以为是却又自卑的心态。这种心理现象与心理冲突,造成埃里克森所谓的青少年期的自我认同危机。尤其中职学生面对一定的心理和社会压力,一方面有着自己的梦想,另一方面又会感到自卑和没有前途;他们想独立不受管教,却又不得不依靠父母及成人的帮助与支持。这一时期的学生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当心理有很多的困惑和不满的情绪时,他们希望解决这些困扰,却不愿接受父母、师长及成人的指点,同时也有很多学生碍于面子不会向同伴倾诉,对外部干涉的抗拒比较明显,宁愿自己一个人积存在心里。所以,对这一时期的中职学生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尤为重要。通过人文教育,正确引导他们熟悉生命,珍惜生命,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观,推动教学论文健康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人文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而语文教材,尤其是其文学作品,是通过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借以宣扬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表达作者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情操。语文教学因其具有的人文性对学生人格塑造具有得天独厚的上风。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追求其内隐的对精神和人格素质的深层文化本质,通过阅读课文、浅析文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正确的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语文反映人类社会的人、情、事、理,体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等,负载着丰富多采的文化:人伦亲疏、人情意蕴、人世沧桑、人生阅历……人类几千年璀灿的文化在语文书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文以载道,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只有理解了这些人文内涵,才能更好地感悟到语言的体现力,更好地用语言表情达意。纵观古今,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往往是能折射出作家人格的魅力。没有人文的翅膀,创造的鸟儿无法自由翱翔。一个缺乏人文底蕴的作家不可能写出伟大优秀的作品;同样,一个缺乏人文底蕴的科学家,他的探讨和创造肯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文精神是改造社会和我们人类自身的有力武器。它是引领我们人类前进的光辉旗帜,是照亮我们漫漫前途的耀眼明灯!
学习《季氏将伐颛臾》,我们读懂了孔子对礼崩乐坏的痛心、对人心不古的愤慨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的忧患。学习《寡人之于国也》,我们沉醉于孟子雄辩的气力、仁政的理想和以民为本的先进思想。学习《劝学》,我们折服于荀子对人性挖掘的深刻、夸大终身学习的超前意识,以及其优美壮丽的文字、激荡澎湃的行文气势。学习《逍遥游》,我们赞叹于庄子超乎平常的独立人格和至真至善的人生境界。在《鸿门宴》里,我们发现了项羽的领袖人格的缺陷,中国传统政治的流氓特点;在《荷花淀》里,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情爱表达的隐讳、民族大义的高昂;在《陈情表》中,我们感动于孝道的真挚、深沉和执着;在《我很重要》中,我们我们领悟到个体生命的价值诉求和个人人格尊重的追求与渴望。
可以绝不夸张的说,假如说人文精神是歌,语文就是优美的主旋律;假如人文精神是图画,语文就是淡妆浓抹总适宜的水墨画;假如说人文精神是诗,语文就是画龙点睛之笔;假如人文精神是水,语文就是那奔腾不息、源远流长的长江黄河。
语文,是培育人文精神的最好载体。
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呢
首先是注重语文基本功的练习,听、说、读、写之外,再加上一个“悟”。平时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的练习,包括写作练习主要是作为语文的工具性的一面,是必须加强的,由于人文精神的教育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思想教育,固然语文教学中有任务进行德育渗透,但人文文化的培养要有渲染、有气氛、是心与心的交流,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悟”的能力。领悟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品中文学艺术手法特点。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广泛的阅读、积累,自然会丰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人文文化的培养也就有了丰饶的土壤。特别是近年来提倡的自主式阅读,以满足情感的需要,而进行的开放、独立、放松、惬意的阅读,只要不是不健康的书籍。只有让学生沉浸其中,他才能享受读书乐趣,感受到人文文化的熏陶。“夸大让青少年儿童熟悉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进展他们正确地理解和任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培养他们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基点之一,也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一次重要使命”。可见人文精神的渗透必须有较强语文基本功培养,以而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目标。
其次夸大阅读感悟,挖掘人文底蕴
好的文学作品能陶冶人的性情,潜移默化,培养美好的情操。比如像教材中一些古典诗歌,积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情感,具有丰富的意象美、情感美和难以超越的语言美。语文教学就应该捉住这些最能调动学生审美情感的名篇佳作,来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文关怀。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以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迪,领会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策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品读,进行情的熏陶,理的启迪。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同时利用电视广播新闻媒体,不断吸取传统民族文化精华,感受时代革新教学论文的惊涛骇浪和平凡生活的酸甜苦辣,以而有可能在一个较高的视点上熟悉世界,熟悉人生,终极确立自我。在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思想教育方面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没有德育渗透的语文教学,就即是没有了灵魂,实在际是一种纯功利主义的教学观。毫无疑问,它是应该被抛弃的。但语文德育渗透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又要不留痕迹地实施德育。只有充分把握好度,充分把握好艺术性,人文性教学的目的才能完成。学生才会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康完美的人格。
总之,渗透语文课的人文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每位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语文教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专心挖掘教材美的情感、深的哲思,并留意用自己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影响学生,熏陶学生,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定能达到呼唤学生人文情怀的目的,实现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人文素养的现代人的目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