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苏文学与“十七年中国文学”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18713 浏览:832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固然在21世纪的今天中俄文学交往似乎渐行渐远,但“十七年中国文学”与俄苏文学的关系却十分密切,中国的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和批评都受到了来自俄苏方面的深刻影响。本论文试图将俄苏文学与“十七年中国文学”的关系作一番扼要的梳理。“”前十七年,我们翻译了大量的俄苏文艺理论,主要包括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及19世纪俄国革命主义者的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也在论文中先容,由于中国事|教育论文范文|通过俄苏这个来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作品方面的译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俄罗斯古典文学,尤其是19世纪的俄国现实主义作品,还有苏联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来自苏联的这种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为特色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文学,在这一阶段的中国拥有大量的读者。在俄苏文学理论的影响下,中国学者和作家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进行了阐释,并且围绕着现实主义进行了一系列的文艺批判运动及论争。特别是围绕着真实、真实性与本质、真实、真实性与典型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人民性和党性等问题,中国学者和作家进行了长期争论和探讨。中国作家,尤其是上个世纪50年代长大起来的那批作家深受俄苏文学的影响,特别是苏联文学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诗歌和小说创作上。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文学进入了“解冻”时期,在苏联文学同行的影响下,中国境内在1956、1957年之交出现了“百花文学”。在这两种文学思潮中产生的文学作品,主要表现了揭露社会矛盾和表现人性|教育论文网|主义这两个主题,在中苏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一页。本论文采用了比较文学中传播——影响研究的方法,以现实主义为线索,对中苏同期的文学作了一番审视。本论文以为|教育论文网|中苏两国的文学固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夸大|教学论文网|写理想,夸大|教学论文网|写所谓的本质,因此它偏离了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的轨道。1958年,中国的“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出台,由于“两结合”特别突出浪漫主义的作用,更加夸大|教学论文网|要在文学作品表现理想,因此产生了很多虚假性的文学作品。与同期的苏联文学相比,“十七年中国文学”的成就不如苏联。【关键词】:俄苏文学“十七年中国文学”现实主义
【论文提纲】:绪论俄苏文学译介历史的扼要回顾及本文的研究方法17-21第一章俄苏及马列文艺理论的译介21-48第一节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译介21-301、高尔基的文艺理论21-222、斯大林的文艺理论22-233、日丹诺夫的文艺理论23-254、“黄皮书”先容的文艺理论25-265、中国学者编选的含有苏联文艺理论的著作26-276、苏联儿童文学理论的译介277、以季莫菲耶夫、毕达可夫等为代表的文艺论著的译介27-30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30-381、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思想30-342、普列汉诺夫的文艺理论译介34-353、列宁的文艺理论译介35-364、卢那察尔斯基的文艺理论译介36-38第三节俄国革命主义者别、车、杜理论的译介38-481、中国人接受的别、车、杜美学理论中的主要观点40-432、别、车、杜理论中的某些偏差和中国学者的误读43-48第二章俄苏文学作品的译介及其对中国作家的影响48-74第一节俄罗斯古典文学作品的译介48-561、俄罗斯经典作家作品译介述评48-542、“”前十七年俄国文学作品译介的特点54-553、中国文学缺少的、俄罗斯文学的独特性55-56第二节苏联文学作品的译介56-651、对苏联文学全方位的译介56-582、特殊的翻译成果--“黄皮书”58-603、苏联儿童文学的译介60-614、中国译者的真诚和偏见(以高尔基、肖洛霍夫作品的译介为例)61-645、中国苏联文学译介的特点64-65第三节苏联文学对中国作家的影响65-741、中国诗人所受苏联文学的影响66-692、中国小说作家所受苏联文学的影响69-74第三章中国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阐释及论争74-96第一节中国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阐释74-861、“延安文学模式”推向全国74-78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正式出台78-823、“浪漫”的神话:“两结合”原则问世82-86第二节与现实主义理论密切相关的文艺批判运动及论86-961、“”前十七年的几次文艺批判和论争86-912、关于真实与典型、真实与本质,人民性与党性等问题的论争91-96第四章苏联“解冻文学”与中国“百花文学”96-121第一节苏联的“解冻文学”思潮96-1051、“解冻”时期的理论探索96-982、“解冻”时期的文学创作98-105(1)“干涉生活”、揭露社会阴暗面的创作98-101(2)弘扬人性|教育论文网|主义的“解冻文学”101-105第二节“解冻”思潮影响下的“百花文学”105-1211、“百花文学”产生的背景106-1082、“百花文学”创作的表现108-121(1)杂文、随笔的创作108-110(2)诗歌的创作110-113(3)小说、特写的创作113-121①“干涉生活”的作品114-116②探索“人性”的作品116-121结束语:对俄苏文学与“十七年中国文学”关系的反思121-126附录:十七年(1949-1966)文学大事记126-138参考文献138-141致谢14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