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育论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1420 浏览:425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解读爱的内涵入手,阐释爱育的意蕴、挖掘爱育的基础、概括爱育的内容、探寻爱育的实现、追求爱育与爱的升华。由于现实教育中对爱育的长期忽略,使我们的教育理论在事实上还很少系统探讨爱育问题。关于爱育的研究,目前既没有较全面的专门性的学术著作,更没有对爱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研究,仅仅是停留在一般的建议和呼吁上。本文基于对教育事业的长期体察和反复思考,概要地从理论上提出开展爱育及其研究的建议。尝试从人学的视角、教育学的视角和历史的视角,着重研究爱的界定与本质、爱育的涵义与意义、爱育的基础、爱育的基本内容、爱育实现的基本要求和爱育的终纵目的等关键性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性、辩证性、实践性和历史性原则为逻辑观照,从事物的基本属性、事物的社会样态、事物的起源和发生、事物的本体和总体性特征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将爱的定义概括为人类对自身及其生存世界的一种普遍关怀的思想情操及相应行为;将爱的本质表述为融会贯通在人类思想情操及相应行为中的普遍关怀。从爱的丰富内涵将爱育的涵义归纳为关于人类爱的教育和培育,表现为爱的健康情感教育与培育、爱的思想观念教育与培育和爱的高尚行为教育与培育;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将爱育最主要的意义理解为有助于主动掌握爱的话语权,有助于构建爱的科学理论体系,有助于完善教育理论体系,有利于教育的成功进行,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学、文学、艺术学、宗教学等学科和人的思想、观念、情感、工作、生活等方面,去寻找爱育的哲学基础、历史文化基础、心理生理基础和社会生活基础。根据爱的对象将爱育的内容划分为爱人教育、爱自然教育和爱社会教育。提出通过树立正确的爱育观念、创建科学的爱育理论体系、优化爱育环境、创建爱育载体和全面实施爱育等方面工作来实现爱育目标。夸大|教学论文网|爱育的终纵目的是实现爱的教化和内化的意蕴升华、爱的人文关怀的理性升华和爱的和谐发展的实践升华。从而富有原创性地初步建构了爱育理论的框架,意在使之成为教育理论的一个有基组成部分和重要补充,从这个意义上说,似可以说是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创新。本文研究的另一个目标是呼吁我国教育界,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下,创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科学的爱育理论体系,并以爱这一美好的思想情操对人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和培育,让爱这真、善、美的内在灵魂来统帅和主导人的社会生活,使世界永续不断地增添爱和真真实实地布满|英语教学论文|爱,从而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意在期盼爱育能够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学科一起,共同构成更加完善的人类教育体系,逐步追求最佳的教育成效,实现教育的理想目标,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爱全面发展的人。【关键词】:爱爱育爱育观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4-6英文摘要6-12引言12-14第一章、爱的解读14-32一、爱的定义14-20(一)从事物的基本属性来看,爱有两个基本属性16-18(二)从事物的社会样态来认定,爱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又是一种社会存在18(三)从事物的起源和发生方面看,爱是人类特有的专利品18-19(四)从事物的本体和总体性特征看,爱是以人为中心形成的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关系性事实19(五)爱的定义的概括19-20二、爱的本质20-23(一)爱的本质和爱的定义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21(二)爱的本质寓于爱的定义之中21-22(三)爱的本质的揭示22-23三、爱的性质23-25(一)爱的无阶级性23(二)爱的阶级性23-24(三)爱的人类性24-25(四)爱的同等性25四、爱的种别25-32(一)对人的爱26-29(二)对自然的爱29-30(三)对社会的爱30-32第二章、爱育的意蕴32-47一、爱育的涵义32-38(一)爱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和培育33-34(二)爱育是一种思想观念教育和培育34-37(三)爱育是一种行动教育和培育37-38二、爱育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38-47(一)理论意义38-39(二)实践意义39-47第三章、爱育的基础47-68一、马克思主义为爱育提供科学的哲学基础47-50(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性表明,爱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47-48(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性表明,爱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48-49(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表明,爱与人同生共存49(四)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表明,爱产生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49-50二、人类从未停息对爱的追寻和论述为爱育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基础50-63(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50-52(二)宗教的爱52-56(三)浪漫主义的爱56-58(四)理性主义的爱58-63三、人类对爱的需要和渴求为爱育提供基本的生理心理基础63-65(一)从爱的生理机制看,爱是对情感反应的移情63(二)从爱的心理需要看,爱是一种原始的内在的自然63-64(三)从社会现状来看,爱是人的精神生活需要64-65四、人类积极的爱的行动为爱育提供坚实的社会生活基础65-68(一)爱的组织越来越多65-66(二)爱的活动越来越多66(三)爱心工作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事业66-68第四章、爱育的内容68-92一、爱人教育68-78(一)爱自己的教育68-73(二)爱他人的教育73-78二、爱自然教育78-85(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教育79-80(二)正确熟悉自然教育80-81(三)公道改造自然教育81-82(四)充分利用自然教育82-83(五)有效保护自然教育83-85三、爱社会教育85-92(一)集体主义教育85-86(二)爱国主义教育86-88(三)社会主义教育88-89(四)国际主义教育89-92第五章、爱育的实现92-114一、树立爱育观念92-94(一)爱育必不可少92-93(二)爱育刻不容缓93(三)爱育以人为本93-94(四)爱育的核心是做人94(五)爱育持续终身94二、创建爱育的理论体系94-103(一)爱育理论体系的界定95(二)爱育理论体系创建的理论依据95-97(三)爱育理论体系涉及的几个主要关系97-103三、优化爱育环境103-108(一)优化爱育的家庭环境103-105(二)优化爱育的学校环境105-108(三)优化爱育的社会环境108四、创建爱育载体108-110(一)爱育载体是承载和传导爱育因素的工具性事物108-109(二)爱育载体不是爱育的方式和途经109-110(三)爱育载体的设计110五、实施爱育过程110-114(一)设置专门的爱育课程110-111(二)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贯串|语文教学论文|爱育111(三)在人文教育过程中贯串|语文教学论文|爱育111-112(四)在科学文化的教学中贯串|语文教学论文|爱育112(五)在学校的其他工作中贯串|语文教学论文|爱育112-114结论爱育和爱的升华114-124一、爱育的意蕴升华:爱的教化与内化114-117(一)通过爱育,使爱内化为人的一种信念114-115(二)通过爱育,使爱内化为人的一种品质115(三)通过爱育,使爱内化为人的一种准则115(四)通过爱育,使爱内化为人的一种责任115-116(五)通过爱育,使爱内化为人的一种承诺116(六)通过爱育,使爱内化为人的一种习惯116-117二、爱育的理性升华:爱的人文关怀117-120(一)关注自我与关注他人的统一117-118(二)关注个体与关注集体的统一118(三)关注人文环境与关注生态环境的统一118-119(四)关注社会的局部与关注社会的整体的统一119(五)关注人类现在与关注人类未来的统一119-120三、爱育的实践升华:爱的和谐发展120-124(一)从自爱实现人身心的和谐120(二)从人的互爱实现人与人的和谐120-121(三)从爱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121-122(四)从爱社会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122-124参考文献124-129在学期间公然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12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