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监视方式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27868 浏览:1305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公道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潜在事项的不利影响,控制风险使得剩余风险不超过相应的风险承受度。实证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二十世纪以来,国内外由于内控失效而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乃至破产的事件屡见不鲜,为此,各国政府组织和研究机构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报告等来确保本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20世纪80年代的财务舞弊事件迫使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等机构联合创建了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Treadway委员会),后来基于该委员会的建议,其赞助机构成立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1992年9月,COSO发布了第一份内控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监视要素,并指出监视要素的有效实施可以公道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和会计案件的发生严重冲击了美国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而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并终极铤而走险、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原因。为此,美国国会于2002年颁布了萨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Act),其103、302、404条款对确保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做出了明确要求,但过高的执行成本使其饱受诟病。COSO在其随后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较小型公众公司指南》中再次夸大|教学论文网|监视要素的实施有利于维护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自COSO框架发布后,COSO发现很多组织没有充分应用内部控制的监视要素;固然在特定领域进行了有效监视,但是它们并没有充分利用监视的结果来支持其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要么不能充分利用其目前的持续监视程序,要么完全缺乏必要的监视程序,从而导致它们在年末实施低效的评估活动去支持其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为此,COSO开始研究、制定内部控制体系监视指南,并于2009年2月4日发布了《内部控制体系监视指南》。除美国外,加拿大的CoCo和英国的ICAEW也出台了相应的内控报告来指导本国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研究内部控制问题并取得了丰富|教育论文范文|的成果。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又于2010年4月15日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标志着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基本建成。在《基本规范》提出的内部控制五要素中,内部监视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能够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提供公道保证。《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均明确要求应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对企业而言,如何更为充分地利用内部监视要素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如何提高内部监视的效果和效率?本研究将结合我国企业内部监视模式的建立,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本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两方面的研究意义。在理论意义方面,本研究通过揭示企业内部监视模式的内涵与天生|教育论文网|机理,构建基于风险导向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内部监视流程,进一步丰富了内部监视理论,促使内部监视成为维护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工具,体现内部监视的作用和价值,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和缓解内部人控制问题。在现实意义方面,本研究将有助于内部监视目标定位,明确内部监视实施主体、服务对象以及应遵循的关键原则,通过风险导向提高内部监视的效果,通过成本效益原则提高内部监视的效率,有效避免由于管理当局干涉而导致的控制行为异化,有助于防范管理层凌驾风险,促使企业充分利用内部监视要素来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实现有效的内部监视,满足维护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迫切需求。本文共分为八个部分,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主要创新与不足等方面进行了总体说明,是全文企业内部监视模式研究的引第二部分对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及内部监视要素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该部分首先分析美国COSO、加拿大的CoCo和英国的ICAEW发布的内控报告,然后系统梳理我国对内部控制及其内部监视要素的研究成果,最后做出评价并得出启示,引出内部监视的有效实施可以公道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第三部分概述内部监视理论、风险导向理论、成本效益理论和整公道论,为文章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该部分在概述内部监视理论的过程中,首先阐述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内部监视之间的互动关系,继而提出内部监视的动因,最后分析内部监视的一般过程;在概述风险导向理论的过程中,首先对风险导向理论的内容进行说明,然后分析风险导向理论在审计领域和内部控制领域的应用;在概述成本效益理论的过程中,首先对成本效益理论进行说明,然后分析实现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内部监视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内部监视的成本效益分析与决策的一般方法及应关注的方面。第四部分分析企业内部监视模式的内涵与天生|教育论文网|机理。该部分首先阐述企业内部监视模式的内涵,具体包括企业内部监视模式的涵义、特征和功效;继而分析企业内部监视模式天生|教育论文网|机理,具体包括企业内部监视模式天生|教育论文网|的基本假设、企业内部监视模式的天生|教育论文网|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企业内部监视天生|教育论文网|模式框架——整合系统化。第五部分探讨企业内部监视模式的构建问题。该部分首先对企业内部监视模式的目标、实施主体和服务对象进行定位,明确应遵循的关键原则,然后设计并深入分析内部监视流程,包括营造监视环境、明确监视重点、实施监视程序、整改或验证内部控制体系以及评价内部监视的效果和效率。在营造监视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政策制定与实施等,为企业实施内部监视营造良好的环境基础。在明确监视重点的过程中,监视者按照与控制点相关的风险重要性水平和控制失效发生的可能性,将控制点区分为关键控制点、次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侧重于评价关键控制点的有效性,兼顾次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提高内部监视的效果。在实施监视程序的过程中,说明日常监视和专项监视的实施方法,通过成本效益分析选择合适的监视程序,提高内部监视的效率。企业应对实施监视程序中可能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整改,得到整改或重新验证的内部控制体系。最后,企业应评价内部监视的效果和效率,实现对内部监视的再监视。第六部分提出确保企业内部监视模式有效运行的机制和策略。机制包括权变管理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员工激励机制和理念管理机制等;策略包括提高文档记录的规范化和水平、建立并持续改进内部控制有效性标准、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以及强化信息技术在内部监视中的应用等。第七部分分析典型案例。该部分首先对Y公司进行简单说明,包括背景信息及内部控制现状综述;然后对Y公司的内部监视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来验证本文提出的观点;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Y公司内部监视的效果和效率。第八部分得出本文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在前面各章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政府出台内部监视指引或解释;开展关于加强企业内部监视的宣传教育工作,夸大|教学论文网|内部监视效果与效率的统一;企业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确保内部监视的有效实施。本文的主要创新包括:界定了企业内部监视模式的内涵;提出了企业内部监视天生|教育论文网|模式框架——整合系统化;构建了内部监视流程。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内部监视只能公道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内部监视目标的实现受到了所有管理过程中固有局限的影响;受笔者的哲学修养、理论思维能力的制约。【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监视监视流程风险导向成本效益
【论文提纲】:摘要4-8Abstract8-161.导论16-281.1研究背景与意义16-211.1.1研究背景16-201.1.2研究意义20-211.2研究思路、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21-251.2.1研究思路211.2.2主要研究内容21-231.2.3主要研究方法23-251.3主要创新与不足25-281.3.1主要创新25-261.3.2不足之处26-282.文献综述28-442.1国外对内部控制及内部监视要素的研究综述28-362.1.1美国对内部控制及内部监视要素的研究综述28-332.1.2加拿大对内部控制及内部监视要素的研究综述33-352.1.3英国对内部控制及内部监视要素的研究综述35-362.2我国对内部控制及内部监视要素的研究综述36-412.2.1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36-382.2.2关于内部监视要素的研究38-412.3评价与启示41-443.基础理论44-593.1内部监视理论44-493.1.1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内部监视44-463.1.2内部监视的动因46-483.1.3内部监视的一般过程48-493.2风险导向理论49-533.2.1风险导向理论概述493.2.2风险导向理论在审计领域的应用49-513.2.3风险导向理论在内部控制领域的应用51-533.3成本效益理论53-553.3.1成本效益理论概述53-543.3.2实现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内部监视所面临的挑战543.3.3内部监视的成本效益分析与决策54-553.4整公道论55-593.4.1整公道论概述55-573.4.2整合型内部控制573.4.3整合型内部监视57-594.企业内部监视模式的内涵与天生|教育论文网|机理59-714.1企业内部监视模式的内涵59-634.1.1企业内部监视模式的涵义59-604.1.2企业内部监视模式的特征60-614.1.3企业内部监视模式的功效61-634.2企业内部监视模式天生|教育论文网|机理63-714.2.1基本假设63-654.2.2天生|教育论文网|影响因素分析65-684.2.3天生|教育论文网|模式框架:整合系统化68-715.企业内部监视模式的构建71-965.1模式目标、实施主体、服务对象及应遵循的关键原则71-745.1.1企业内部监视模式的目标71-725.1.2企业内部监视模式的实施主体725.1.3企业内部监视模式的服务对象72-735.1.4应遵循的关键原则73-745.2内部监视流程设计74-965.2.1营造监视环境74-795.2.2明确监视重点79-875.2.3实施监视程序87-945.2.4整改或验证内部控制体系94-955.2.5评价内部监视的效果和效率95-966.企业内部监视模式有效运行的机制和策略96-1116.1企业内部监视模式有效运行的机制96-1016.1.1权变管理机制96-976.1.2责任追究机制97-986.1.3员工激励机制98-1006.1.4理念管理机制100-1016.2企业内部监视模式有效运行的策略101-1116.2.1提高文档记录的规范化和水平101-1026.2.2建立并持续改进内部控制有效性标准102-1046.2.3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104-1066.2.4强化信息技术在内部监视中的应用106-1117.案例研究111-1257.1公司简介111-1167.1.1背景信息111-1127.1.2内部控制综述112-1167.2企业内部监视模式116-1257.2.1监视的目标、实施主体和服务对象116-1177.2.2内部监视流程设计117-1258.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125-1308.1主要研究结论125-1278.2政策建议127-130参考文献130-141后记141-143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14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