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文言文“三个重视”教文言文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26238 浏览:1197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文言文阅读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能力,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查难度有逐渐加大的趋势,而文言文教学仍存在忽视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现象。

1.轻视诵读

文言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把诵读当作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即使设计了诵读环节,也收不到真正的效果,往往“水过地皮湿”,敷衍应付而已。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诵读是理解与感悟的重要手段之一。面对篇幅较大、艰涩难懂的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618jyw.com
文言文,学生的阅读难度可想而知,读过数遍仍不知所云者不在少数。所以,教授文言文必须高度重视诵读的重要作用。

2.“主动”翻译

有些教师认为,既然文言文理解起来有难度,那么,包办代替算了。于是,教师参考着译文逐字逐句地替学生通篇翻译。一节课自始至终都是教师滔滔不绝、不厌其烦地译,以至于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殊不知,这种做法的最终结果是教师自身的能力提高不少,可学生又会收获什么呢?

3.淡化积累

这里的“积累”是指教授一篇课文的多个课时的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对前一课时完成的教学任务,下一课时要进行巩固性质的课堂提问。教师通过提问,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个过程同样也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
而许多教师却是这样一种做法:推门上台即开始教授新内容。一篇课文的教授,安排了几个课时,这几个课时就是几个相对独立的“豆腐块”,人为地割裂了课文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而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知识同样也是支离破碎、不成系统的。
以上种种,究其根本在于教师对《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研究不透彻,致使文言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不明确,即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的理念不健全。长此以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也就成为空想与奢谈。

二、“三个重视”教文言文

随着新课标、新课改的深入人心,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教学理念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的影响越来越至关重要。课堂教学必须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原则。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始终让“三个重视”即重视诵读、重视积累和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来指导教学,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我愿把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同行分享,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1.重视诵读

即让诵读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起始课时的示范朗读、全体学生的自由读和个别学生的试读目的在于读准字音、熟悉课文。接下来是带着“理清思路”任务的整体感知的默读。学生边读边思考,思维负荷比之前的几次读大许多。这些读属于粗读。之后是学生结合课释疏通文义的读。这就是精读。因为此时的读不仅要解决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还要解决重点实虚词的含义、文言句式的特点等问题,任务量是很大的。最后,在完成整篇文章的学习之后学生再读课文,此时的读就是高品位的读,必须把作者的真情实感读出来。
这样的教学设计突出了诵读的重要作用,学生在数次诵读中不仅对课文内容理解深入而且也为背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重视积累

首先体现在基础知识的积累。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课件展示“读准字音”“指出实词含义”“一词多义的辨析”“判断词类活用的类型”等多种形式的训练题,检测学生知识储备的程度。如“一词多义”训练侧重于把握“其”字的用法,“词类活用”训练侧重于名词用作状语或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的判断等。
其次,通过提问衔接不同课时的教学内容,反馈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对遗忘的知识及时查漏补缺,达到积累的目的。

3.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阅读文言文确有难度,但作为教师不能因此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关键问题。在我看来,只要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任何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让学生动起来”是我教授文言文的指导思想。我是这样做的:读,让学生读,读错了,学生纠正;译,让学生译,译错了,学生纠正。读得怎样,译得怎样,学生点评。包括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探究题也交给学生讨论、交流。意见统一后,在全班展示。没有对错之分,只求积极思考,畅所欲言。教师只是客串、调动,必要时点拨。
总之,“三个重视”让我在教授文言文方面受益匪浅。最值得一提的是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明显提高,这也成为他们学好语文的一种无形动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情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法肯定也不尽相同。但无论怎样,培养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这一根本宗旨是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的。愿我们在语文教学这个领域中各显其能,让语文课堂色彩纷呈,精彩夺目!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