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天津天津高校人才培养对接社会需求实践研究

更新时间:2024-02-12 点赞:4987 浏览:115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9-9328(2013)10-000-02
摘 要 职业资格制度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一种专业技术管理制度。然而由于政府指导、政策支持与行业参与目前均不够到位,导致在双证书教育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和工作需要探索和完成。本研究通过按摩课程结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教学改革这一个案的研究,探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如何有效对接。通过研究发现,高校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存在着自身的战略定位认识不足、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各高校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基础,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从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培养以及达到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建设。
关键词 按摩课程 职业资格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社会需求

一、研究基础

(一)研究背景

职业资格制度出现于18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并发展为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专业技术管理制度。随着政治、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也初步确立了职业资格证书与书教育并重的“双证书”制度,然而其尚不健全,且未达到与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完整结合,因而仍然需要政府的精确指导、政策的有力支持与行业的有效参与。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急速扩大,使我国年新增就业岗位数量远远滞后于年新增毕业生人数,恶化了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本研究通过按摩课程结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教学改革这一个案的研究,探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如何有效对接,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影响高校人才培养对接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因素,从劳动力市场发展的角度充实高等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理论。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职业资格证书与教学课程改革相关文献,达到教学课程改革与职业技能教育之间的结合。
(2)个案研究法
通过对天津体育学院按摩课程与按摩职业资格证书结合的个案研究,了课程改革与职业技能教育结合的特点,寻求课程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普遍规律。
(3)观察法
通过对天津体育学院按摩课程改革过程的观察,发现该个案对学生职业资格技能提高的影响,进而推广至各个领域及学科的课程改革方式。

2.基本框架

本课题围绕着“如何实现高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这一主题,以论文作者所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改革为案例,探讨高校引入职业技能教育是否可以成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途径,并系统研究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书取得与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有机融合。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天津市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水平对接的现状分析

据统计,2011/2012学年,天津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共有223179人,比去年增长6485人[3],使本已经凸显的社会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同时,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各用人单位将和职业资格证两者并重[4],这导致高校毕业生到技工学校“回炉”的现象的出现。职业技能培训组织的发展壮大,为高校职业技能教育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以及实践经验,使其具有较为实际的可行性。

(二)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的个案研究——按摩课程结合职业资格证书

1.受调查个体进行教学改革前的基本情况

天津体育学院设有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和运动康复与健康本科专业,其开设的主要课程是针对运动训练所需的运动按摩课程,并不侧重于治疗和保健按摩,使该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与中医学专业和针灸推拿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失去优势。这样既拖延了就业时间,还错过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2.天津体育学院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操作水平,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该校对按摩课程进行以下改革:
(1)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关于治疗按摩以及保健按摩的理念及知识,帮助其树立就业目标,为进行针对性发展指明方向。
(2)吸收社会上按摩技能培训机构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与按摩培训机构及劳动局进行合作,共同构建职业按摩师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体系。
(3)加大技能操作课程在按摩课程所占比重,扩大实际操作能力在考试项目和最终评分的比重,增强其实际操作意识。
(4)主动与天津市各大医院开展交流与合作,扩大学校的实习基地,构建社会实践平台,使学生初步对就业情况有所了解,有助于学生早日完成与社会接轨。

3.天津体育学院教学改革的成果与影响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该校毕业生在职业技能操作水平上有了显著提高,表现为:学生的职业化水平提高;大量学生取得了高级按摩师资格,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这不源于:毕业设计论文网{#GetFullDomain}
仅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还缩短了毕业与就业之间的过渡期,同时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方向。

(三)职业技能教育在高校本科教育体系改革中与课程融合的研究与分析

职业技能教育的实际操作比重大于理论教学,具有明显的实践性质。一方面,职业技能教育补充其实践部分的不足,教授学生必要的技能操作知识;另一方面,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使学生能迅速获取市场认可的职业资格能力,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高等院校开展学生职业技能教育存在的问题

(1)目前一些高校在缺乏必备自身资源和必要科学理论指导的情况下,盲目扩大教学规模,造成人才培养的总量远超过社会所能接纳的需求量。
(2)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精神和意识,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社会要求。
(3)目前一些高校的教师仅仅拥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却缺乏实践经验,忽视了实践能力教学。 (4)许多高校学生缺少对于就业的规划,造成了高校生与市场之间的隔阂。

2.影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对接的主要因素

(1)高等院校自身的现有资源以及相关理论指导。高校教学改革必须依托自身资源,结合科学理论,从而达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完整衔接。
(2)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组织方式。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组织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与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3)学生对于学习生活和就业前景的认知程度。一些高校生往往忽视社会实际情况,使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就业意识,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4)劳动力市场的饱和程度。当人才的供给出现饱和甚至过剩时,人才竞争的现象会愈演愈烈,人才的浪费现象会更加严重。只有成为具有市场所需技能的人才,才能获得各用人单位的青睐。
(二)建议

1.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的路径

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制定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纲领紧密结合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学习观念、就业意识以及职业道德。

2.完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对接的具体措施

(1)树立学生对于就业与职业资格能力关系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实践意识,使学生对于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状况具有认知能力。
(2)根据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大纲的相关要求,制定着重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教学计划,编写与职业资格认证内容有关的教程和教材。
(3)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水平,学校应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研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618jyw.com
组关于实践能力教学的进修工作。
(4)主动与职业资格培训机构以及实习单位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体系和课程教材的改革,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实践能力和提高操作水平的平台。
参考文献:
虞思旦,孙晓鲲,李娟娟.国内外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纳入学历教育的现状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

3.4(12):52-55.

黄湘倬,王德清,潘懋元.“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的价值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0(05):181-183.
[3] 天津市教育局.2011/2012学年初天津市教育事业统计信息快报[Z].2012.3.2.
[4] 罗丹杰.面向全日制本科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些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4(3):179-18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