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24823 浏览:1091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2-1578(2013)06-0222-02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笔者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2011年,由于工作需要,参加了漳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国家心理咨询师”考前培训和考试;今年3月-9月,又有幸到省教育学院参加2013年福建省第一批基础教育万名骨干教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省级培训班,经过这些培训,聆听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于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精辟见解,也阅读了心理健康教育有关书籍。两年来,笔者尝试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望与潜能,在实现数学的“三维目标”中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用理解浇育稚嫩的心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最大的精神快乐是从关心别人的精神世界、从善于体察他人的不幸中产生,没有这种感受,就不可能有道德美。”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能否体验到这“最大的精神快乐”,能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关键在于能否体察到孩子的喜与厌、乐与苦,并示之予理解。
尽管减轻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让孩子有一个更轻松快乐的童年,轻松地学习、快乐地成长,已经在全社会得到了共识。但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为追求升学率,让孩子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9月18日刚刚结束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减少作业规定的支持率不到七成。看着孩子们整天疲于上课、做作业、参加补习班,课间10分钟也常因老师的拖课而得不到休息,笔者痛在心里。每接手一个新班级(笔者一般任教毕业班),笔者的开场白常常是:“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希望你们轻松地学、快乐地玩,老师会尽量做到:(1)不拖课、不补课;(2)每天课外作业不超过半小时。但希望你们配合做好:(1)上课集中注意力且动作迅速;(2)作业不马虎应付,质量要高。”上课20多分钟后,看着有的孩子注意力快分散了,笔者常抱歉地对孩子们说:“你们太辛苦了,放松1分钟。”笔者理解孩子的犯错:谁不会犯错,改了还是好孩子。笔者理解孩子的考试“失败”:考试的目的就是让你从“失败”中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笔者的理解总是带回太多的回报:孩子们爱上数学课,各方面进步显著。今年的教师节,笔者又收到孩子们的礼物——“老师,您刚来教我们,我就非常地喜欢您,因为您懂我们的心,知道我们很累!但是,您更辛苦!在此,我向您道声:‘老师,您辛苦了!教师节快乐!’”。我总以不断激发孩子求知、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自己的期初诺言,也连年因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毕业会考成绩优秀而被县教育局评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先进个人”。
2 帮孩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动力,是成功的根本保证。孩子们有较强的自信心,对战胜学习中的困难才具备更大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在学习上不断进取。

2.1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就是这么简单”。有的孩子数学基础差,有的孩子对相对枯燥的数学不感兴趣,有的孩子不知从何入手学习数学,有的孩子在还没有学习数学之前听别人说数学难学,就产生了畏惧心理。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孩子乐于并易于接受的方法,让孩子发现并相信“数学,就是这么简单”,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

1.1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其积极思维,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并非神秘莫测,它就在我们身边。如教学“位置”,笔者从实际情景入手,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说出自己的位置,引导他们学会在具体情景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然后,通过座位图中找位置、看示意图确定参观路线、举例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等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其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2.

1.2巧搭桥梁、降低知识难度

数学概念相对枯燥难懂,教学中若能与学生知识储备中浅显易懂的词语联系起来,则能使之生动且易于掌握。如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对于学生较易出错的 “因为3*4=12,所以3是因数、12是倍数”的判断,笔者举例:“因为小王是老王的儿子,所以小王是儿子、老王是父亲”,让孩子判断该说法的对错。孩子们笑成一团,笑声中对于因数与倍数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又如教学“倒数的认识”,笔者将之与“同学”联系起来,让孩子一下子悟到“倒数是指乘积是1的两个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

1.3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数学知识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连续性强,许多“新知识”是由两个及以上的“旧知识”组成的,或可转化成“旧知识”。教学中,笔者总爱充分的复习铺垫,然后将之组合成“新知识”,让孩子们水到渠成自己轻松解答,收获自行“攻克”新知的喜悦,并深切感受到:学数学,原来这么简单。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时,笔者先变式复习“比一个数多(少)几分摘自: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之几的数占‘1’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应用题,再将之组合成“新知识”,让孩子们尝试着自己解答。在体验成功的喜悦时,孩子们也找到了解决此类应用题的关键。教学“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等时,笔者则引导孩子们用“迁移”的方法,将之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体积”。上完新课后,孩子们最爱向我“炫耀”:“以前的什么什么知识点会了,今天的新知识也就会啦——数学,就是这么简单。” 摘自: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