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提问浅议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要求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6436 浏览:201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提问实际上就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重要形式。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然趋势。有效提问指的是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一种质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这种状态下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求知欲、浓厚的兴趣、独特的感想和体验、学习动力和愿望
1674-9324(2013)45-0189-02

一、有效提问的特点

1.指向性。有效提问指向要明确,必须受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制约,为高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如《我有一个梦想》一文,该文章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了解并把握演讲稿的语言特色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我讲授该文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作者的那个“梦想”是什么?作者在说出梦想前先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布局?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饱含高声朗读课文,并说说这样的语言有什么好处?这几个问题就紧紧扣住了文本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学中教师若适时地点拨引导,就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启发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才能碰撞出学生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在《五彩池》一课的导入中,我问学生:为什么说池水是五彩的?到底有哪五彩?学生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以寻求答案,为本课的教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又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小女孩最后没有死,结果会怎么样?这个假设性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主动阅读并思考文本,做出了深刻而独特的评判。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地的探索知识,才能启发灵感,点燃创造的火花。
3.全局性。有效提问具有连贯性、逻辑性,环环相扣,或逐步深入,或相互辅佐,既能使学生从全局上把握学习的内容,又能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如某教师教《包公审驴》一课,设计了三个问题:(1)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文章加三个小标题。(2)包公为什么要审驴?(3)包公怎样审驴?问题(1)引导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问题(2)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文本的写作思路,问题(3)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之上,体会包公的聪明才智和过人之处。这里的问题设计科学合理,针对文本的教学重点、难点,整体性强,能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文本。
4.探究性。有效提问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能使学生面对问题,自觉钻研课文,深入课文之中,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有教师执教《愚公移山》,欲让学生理解“孀妻”、“遗男”时的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男孩去挖山,他爸爸同意吗?”学生由寻找小男孩的爸爸到进而发现他没父亲,于是“孀妻”、“遗男”被学生盯住并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和语言环境中得到主动理解。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探究性得到充分体现。
5.开放性。阅读教学往往存在教师把课堂设计得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学生按照老师的“套路”来完成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的情况。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提出的大多是记忆性的、封闭性的问题,学生不需要对知识进行建构,也就没有自己的独特感想和体悟,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语文教材有许多空白处,教师抓住了就能引导学生去探究,培养发散性思维。如上《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战士们的潜伏时间是从天还没亮一直到黄昏时分,然后才发起冲锋,他们在这段时间里会遭遇哪些困难?这就要求学生将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并发挥自己合理的想象。这样的设计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儿童的天性,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有效提问在具体的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表述清晰。问题表述要明确、具体、指向清晰。应避免不规范和模棱两可的表述。其次是及时表扬,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应多给学生以微笑,多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多讲一些鼓励的话,学生年纪小,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老师的表扬是他们学习最好的动力。所以,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要深入发掘其中的亮点,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就算学生的回答不太正确,教师也不应该直接对其进行否定,还应对他们勇于思考问题的精神进行赞赏。再次还要注重过程。课堂提问的目的不是得到答案。通过提问,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才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提出问题,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最后是有亲和力,即教师和蔼可亲,不给人以距离感;有的作风,不唯我独尊,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处处以人师自居;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答问,不优待某些学生,偏待大部分学生;注意非言语行为对提问效果的影响,如走进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上的距离;用目光、手势给学生以鼓励等。教师的亲和力,能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恐惧心理,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总之,老师在实际教学当中,课前对提问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筛选,放弃没有深度、指向不明、限制教学张力的提问,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适时适度,选准时机,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才能挖掘课堂教学发展的不竭源泉。注重提问的实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教学机智灵活机动地生成新的提问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研究。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演绎”精彩课堂的同时也有效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更有利于促进我们自身的教师专业发展。源于: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