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主体性浅析初中数学主体性进展教学方式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32283 浏览:1467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初中数学是塑造学生计算操作技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也逐渐成为教师重视的教学方式. 本文就此探讨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
【关键词】 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应用
一、前 言
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自主性和思维创新性. 初中学生已经不像小学生那样由教师引导学习,而是能积极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天性好动,对未知事物探索比较强烈,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主体性发展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独立自主性和积极创造性是相当科学的.

二、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1. 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如果照搬照抄书本上的教学内容,那么数学是相当枯燥的一门课. 要想先调动学生学习、探索数学的热情,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自主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数学的奥妙. 教师对情境的设计,一定要符合课堂重点,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非被动源于:本科论文www.618jyw.com
的知识接受者. 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动手实际操作,推导或验证知识的存在性和正确性. 一方面培养学生课堂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对自己推导和验证的知识学得扎实、记忆深刻. 例如:让学生分别在纸板上剪出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直角三角形,然后用尺子量出三个边的边长. 再让学生看看是否有什么规律,再剪一些非直角的三角形,计算一下是否有相同的规律.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剪直角三角形、亲自测量、亲自计算发现规律,学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想要忘记都难. 动手操作,理论联系实际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3. 加强师生交流,弥补学生的不足之处,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交流仅限于课堂上,且大多都是教师讲,学生听. 另一方面,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教师让往东,学生偏偏往西. 所以师生的交流少之又少.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就要求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在交流中发现学生学习的弱项,通过正确引导,良性沟通,弥补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增强学生主体地位.

4.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相关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初中学生的数学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到达很高的水平,这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的实际操作,才能学得多,懂得多,解决得多. 学习就是为了学以致用,课本上的知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 例如,下面的例子就是生活中需要数学来解决的:
(1)日常生活中的什么动物是轴对称的?(联系我们课本上学习的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有蜻蜓、蝴蝶、小鸟,等等. )
三、结 论
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它不仅提高了教师的讲课效率、教授技巧,同时还调动了学生学习、思考、实际操作的积极主动性,强化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同时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也符合当今新课改的要求,为探索培养高素质和创造性人才的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尹存喜.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S1).
曹葭苇.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