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语文教学中情境效应

更新时间:2024-04-18 点赞:3502 浏览:102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文是每个语文老师教学的重点,想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仅仅靠老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很难实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创设各种情境,以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一、网络情境

网络情境必然对语文教学产生影响。网络的最大好处在于它的相互交流,通过网络,可以让更多人阅读自己的作品,给学生带来成就感。所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创设一种作文写作的成功情境,让学生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自己的文章,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作文水平,也获得了最大的成就感。

二、竞赛情境

每个孩子都渴望体现自己,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运用竞赛手段,可以激发竞赛情境。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一种紧张的竞赛情境中去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如《驿路梨花》一课,教学难点中要求理解本文“悬念”、“误会”的运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课文中去找出“悬念”和“误会”的地方来,再小组讨论运用“悬念”和“误会”的好处。

三、音乐情境

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感受感情,感受意境。如初二上册学习余光中的《乡愁》,因其富有结构美和音乐美,给它谱上简单的曲子,韵律和谐,使抽象的乡愁变得具体、生动、感人,强烈地感染了读者。又如初二下册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引用王菲演唱的《希望人长久》,曲调优美,让学生在听歌的同时感受词的意境,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四、表演情境

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以而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的理解课文。如初二的《核舟记》,里面涉及空间位置,先让学生自习课文,然后分成两个表演场景,一个是苏、黄、佛印的神态,一个是两个舟子的神态,分小组进行表演。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以错误的表演中,熟悉自己理解上的偏差,终极得到正确的表演位置。

五、生活情境

在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上,也绝不能满足于对课文的浅析,而要让学生进入生活,去浅析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如学习《人类的语言》一课,在讲人类语言的丰富性时,仅仅去浅析课文是不够的,生活幻无穷的语言远比课文上的丰富的多。比如:“我成绩上升时回到家,爷爷大方地说“吃什么弄什么”,成绩下降时爸爸就不这么说,而是“弄什么吃什么”。让学生明白“语言”就在自己的身边,以而能不由自主的开拓语言的“运用环境”。

六、创造情境

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教学的主要任务,所以在课堂中设置一种创造情境,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如初三的《范进中举》,范进中举后的为人处事及四周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等,让学生自由想像,写一篇《范进中举以后》。或者想像范进假如此次没有中举,他会怎样,写一篇《假如范进没有中举》。
总之,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入理解课文,以而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341400江西省南康市第五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