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漂泊无根漂泊者

更新时间:2024-01-22 点赞:9866 浏览:427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北迁的季节》是一部典型的后殖义作品。 它反映了殖义对殖民地的深刻影响,以及殖民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www.618jyw.com
地人民的痛苦。因为他们既无法完全的融入西方文化,有无法再回到自己的故乡,找到归属感。 文章阐释了有着相同经历的两个主人公——萨义德和叙述者在回国之后的身份危机。 本文将会着眼文本, 用拉康的理论来阐释空缺的意象是如何表现失根这一主题的。
关键词:北迁的季节;萨义德和叙述者;拉康;空缺的意象;失根
引言
塔伊布·萨利赫是苏丹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1921年生于苏丹北方夏依基亚部族的一个小农家庭。他的作品一般以苏丹背部农村为背景,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苏丹的社会状况,受到苏丹和阿拉伯国家读者的推崇,也得到其他许多国家的重视。而他一生的流散经历也深刻的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北迁的季节》是他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也是一部典型的后殖义作品。作品中也透露着作品自己的流散经历。 《北迁的季节》是一部以苏丹北方农村和事件大都会伦敦为背景的中篇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萨义德和叙述者在国外学习和生活多年之后,回到自己的故乡,却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融入这个国家之后的痛苦经历。 因为受到欧洲文明的影响, 他们已经无法融入自己国家的人民,文化和生活。 于是他们就成为了无根的漂泊者,最终走向了毁灭的道路。
国外对《北迁的季节》的研究相对来说比国内早和多。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 文化和后殖民方面。 本文将着眼文本, 对文章中空缺的意象进行探讨,并阐述了这些空缺的意象是如何表达和深化失根这一主题的。

一、姓名的缺失

作为文中的主要人物——叙述者,从头至尾我们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为何。 文中所有的人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却唯独叙述者没有。 我们只知道他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萨义德的影子。 在他回国之后,他的家人,朋友从来都没有呼唤过他的名字。而“在拉康心理学中,自我认同的另一重要途径是他者话语。正是他者对。‘我’的呼唤,对‘我,的评价,使‘我’意识到‘我’的身份。在他者话语中,名字是最重要的。第一人称代词‘我’是自我认同的重要标志,但是为自己所用的,而‘我’的名字则是为他人所用的,正是他人对‘我’名字的呼唤,使‘我’将自己与这个名字认同起来,从而确认自己的身份”。 这也表明家人和朋友并不真正的了解他。 他也无法通过家人和朋友对他名字的呼喊这一方式找到自己的身份, 他并没有真正的融入他们。 他像我们叙述了萨义德的和家乡的事情, 却独独没有介绍自己的姓名。 这种对自己姓名的忽视也体现他对自己身份的不确定,无法找到一种认同感。 另外, 如果一个人没有名字也就是被剥夺了生存的形式,永远处于无根之中。 叙述者姓名的缺失也透露了他的无根的一种状态。
穆斯塔法·萨义德,在文中,看似他是有姓名的。但是,他使用了五个不同的姓名在与五名不同的女往时。 在某种程度上, 他也是无名的。 因为正是他人对我的名字的使用,使我可以将名字与自己联系起来,从而确认自己的身份。 因此, 五个名字表明了他对自己身份的迷惘。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有时候他可以是穆斯塔法, 有时候他可以是哈桑,查尔慈,阿明或者理查德。因此,名字的缺失表明了他对自己身份的不确定和深化了失根的主题.

二、双亲的缺失

文章的开始, 穆斯塔法曾提到他自幼就失去了父亲, 父亲早在他出生之前几个月就已去世了。 在这里,父亲形象的缺乏,并不是偶然的, 而是蕴藏着深刻的含义。 “父亲”既是文权威的代表,又是集体记忆的象征。按照拉康的说法,主体的形成是从“镜像阶段”开始的,。婴儿在镜像阶段产生主体意识,随后逐渐从“想象界”进入到“象征界”。在“想象界”中,“母亲”是最初的他者,在主体身份确认中起着主要的塑造作用,而进入“象征界”后,“母亲”就让位于“父亲的名字”(name of father)了。“父名被视为这个象征功能的承载,从远古开始,这个功能就将父亲本身与法律等同”。父亲通过他的语言或他的法律来约束主体,将主体纳入到“象征界”中,在这种语言中将主体客观化了[3]。因此,“父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确认主体身份。相反,父亲形象的缺失象征着主体身份的不确定和集体记忆的丧失。因此, 父亲在穆斯塔法生命中的缺乏, 就表明了他对苏丹本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丧失以及他自己身份的不确定性。
从镜像期开始,孩子逐渐学会了区分自己和他人、主体和客体,主体终究是由自我以外的客体的作用而塑造成的。“认证形成于主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认识中。对于儿童来说,这种关系首先是与母亲之间的既作为同一主体又作为客体的关系。原理在于,主体与他人之间有了差异,感觉的差异使主体产生自身的认识”。母亲是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客体,是主体“客观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见证人[3]。 毫无疑问,母亲是孩子首要的爱的施与者,在孩子构建自身的主体性和实现自我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在文中,萨伊德和母亲的关系并不亲密。他说母亲的脸上有一种类似面纱的东西。正是这种类似面试的东西妨碍了他和母亲之间正常的相处。他和自己的母亲并不亲密也不了解自己的母亲。母子两相依为命,他却总觉得母亲是他在马路上邂逅的一个陌生人。而且母亲从来都不管自己。在萨义德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并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母亲在萨义德的生命中是缺失的。所以,萨义德没有办法从母亲的身上找到自己。
因此,失去了双亲的穆斯塔法,失去根这一事实从小就注定了。

三、身份的缺乏

身份认同就是寻找个人生存的根基,即寻找“我是谁”的正解。在文中,叙述者作为萨义德的影子,一直是没有自己的身份的。自从萨义德出现后,就成了叙述者生活的一部分。不管叙述者愿不愿意,萨义德都成了他的一部分,成了他头脑思维的内容之一,成了一个不肯独自离去的幻影。当他走进萨义德的房间,划亮一根火柴,他看到一个他很熟悉的面孔穆斯塔法。萨义德——一张嘴唇紧闭,气色阴沉的脸。可是,紧接着他却又发现刚刚看到的那张熟悉的脸,原来是镜子里面的自己,脸色阴沉的和自己面对面战着。叙述者经历者萨义德的在欧洲的一系列经历,似乎自己就成了萨义德。叙述者刚开始从镜子里面既然把自己看成了萨义德。他从镜中的镜像看到的却不是自己。按照拉康的观点,自我认同是从镜像阶段 (mirrorstage)建立起来的。镜像阶段指的是六到十八个月的儿童以镜子为媒介,在镜子中逐渐辨认自己的身体形象,将镜中的镜像与“我”相认同,从而形成自我的身份认同过程。“镜子是一种隐喻的象征,还可用于指水、母亲或他人的目光等’。[4]而叙述者从镜子中看到的并不是自己的形象。因此,寻找身份的认同是失败的,他并没有找到自己身份。 而身份认同就是寻找个人生存的根基,没有找到身份认同那也就意味着没有了根。 天亮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他应该摆脱萨义德,结束这一次滑稽剧,把萨义德从自己的生活中赶出去,让火舌把这一切吞没。 可是一直到他关上房门,走出院子并关掉院子的们,他都没有纵火来结束这一切。甚至与最后连他想把钥匙扔掉这一想法都没有做到。钥匙最终没有被扔则表明了他最终还是无法摆脱萨义德,成为了他的影子。因此,最终他都没有找到自己。 摘自: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