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过程中教师体态语在待进生转化过程中意义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7586 浏览:247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师体态语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教育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教师所应当具备和合理运用的一套除口头语和书面语之外的身体语言。这种身体语言不仅可以支持、修饰或否定人们的言语行为,还可以部分地代们的言语行为,表达人们用言语难以表达的情感和态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体态语对学生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能够强化口头语言信息,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感性体验,而且还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智慧、心灵与个性,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因此,在探讨教师课堂行为时,不能不涉及到教师的体态语问题。然而,已有研究大多只谈论教师体态语在课堂教学或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而对教师体态语之于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品行的影响还缺乏进一步的探究。那么,什么是教师体态语?教师体态语在待进生转化过程中当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一些思考。

一、什么是教师体态语

人们彼此之间传递信息,除了靠有声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还可以借助眼神、表情、手势、身姿等体态动作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这种通过人的面部、体态的变化和动作来强化口头语言信息和表达情意的身体语言信号,叫做体态语言,简称体态语。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体态语的名称会有不同的称谓:与有声语言相区别,通常把体态语叫做“无声语言”;为解释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关系,可称为“伴随语言”或“副语言”;根据表达手段,又称为“行为语言”、“人体语言”、“人体示意语言”、“肉体言语术”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从事普通职业的人在使用体态语时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精心设计与周全考虑,而教师则不然。教师体态语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会参与其整个劳动过程,并影响到劳动后的过程。这主要源自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即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不同于其他职业的特性。首先,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模仿性极强、而自我意识发展又不够完善、敏感且脆弱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且教师本身就是学生效仿的榜样,因此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智力和心灵。其次,教师的劳动手段就存在于教师本身,如教师把凝结于教材、教科书中的智能,乃至情感、世界观等转化为其作为主体的智能、情感和世界观,且教师的人格、言行等都是教师劳动的重要手段。因此好教师应懂得“身教重于言教”,应学会“此时无声胜有声”。再次,教师劳动的“产品”是深受教师影响且能够继续自我发展的人。在师生交流中,体态语与口语相比,所花时间短、传递的信息更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更迅速,这种影响不仅不会随着劳动过程的完成而消失,甚至还会持续影响他们的整个人生。当教师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所欣赏时,不仅能引起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影响学生的品行,而且也因此产生移情作用,对教师所教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而当一个教师的整体形象为学生所厌恶时,则产生反向移情。因此,从体态语产生的效果来讲,可以将教师体态语分为三类:积极的体态语、无意义的体态语和消极的体态语。积极的体态语能增强教育效果,无意义的体态语一般不干扰效果,没有多大实际意义,而消极的体态语往往严重削弱教育教学效果。本文将教师体态语界定为积极的教师体态语,旨在探析教师体态语在待进生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教师体态语在待进生转化中的作用

每个学生都希望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并得到他人的真诚关心,待进生更是如此。所谓待进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商正常,而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方面的表现暂时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由于他们缺乏上进心,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甚至影响到班集体建设,因而他们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忽视、冷落、轻视甚至歧视。尽管一些教师会给予待进生更多的关注,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成效往往不尽如人意。我们认为,在待进生转化过程中,教师运用得体的体态语言,不仅有助于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又有“江山可易,禀性难改”的说法,因此,一些教育者便失去了改变学生不良习惯的决心。记得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以詹姆斯的观点,与其说性格决定命运,不如说习惯决定命运,或者说,命运就把握在自己手中,因为个人的命运最终是由个人的行为决定的。因此,对于教育者来说,要改变不良习惯,必须从纠正不良行为开始,既要有改变学生不良习惯的决心,又要看到改变那些由长期行为形成的不良习惯势必存在很大的难度。然而,我们发现,当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不见成效时,教师使用得体的身体语言,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例如,教师A在谈到待进生转化话题时,用个人经历故事说明了这点。
教师A:在做班主任期间,我遇到一位性格十分倔强的孩子,他名叫S。我这一辈子都无法忘记他。他是内初班的孩子,家在和田。我们班共有35位学生,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和田和博州的农牧民家庭,汉语水平低下,家庭教育薄弱,但除亚森外,他们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当S进入初二年级时,开始不认真完成作业,甚至不交作业。我多次找他谈话,并对他进行教育,他虽然表面上答应我一定完成作业,但实际上还是我行我素。我非常生气地对他作出最后警告:若再不交作业,就到教室后面罚站一个星期!然而,这一惩罚并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上课时,他竟会直接走到教室后面站立着,可作业依然不交。我决定不再理睬他。想不到,不久之后,他竟然开始逃课。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主动请他到我办公室,与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他再次答应要完成作业。我立即回答:“为了你的这句话,我们以拥抱为证吧!”于是,我张开双臂,敞开胸怀,拥抱了他。当我松开双臂时,我发现他已泪流满脸。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出现不交作业的现象。
人由身心两部分组成,然而在教育实践中,人们更关注的是“心”,“身”不见了。哲学家怀特海指出,忘记学生身体的教育不会取得良好效果。起初,教师A在待进生转化过程中,当批评无效时便将惩罚落实到学生身体上,即让学生在教室后面罚站一个星期。人的身体“暴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被摘自:本科论文www.618jyw.com
剥”的过程,是“耻感”产生的过程,是人的尊严被剥夺的过程。由此不难理解,学生S之所以逃课,正是为了维护“身体”所包裹着的“人之为人”的尊严。因为身体毕竟不能等同于手术台上的躯体,身体是能动的,它是一个实践模式,是行动者。后来,当教师A以语言回应学生承诺的同时,辅之以“拥抱”的身体语言,这便意味着给予学生鲜活的生存体验,实质上是给了孩子作为目的的“感觉”,从而唤醒其生命的价值感。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就不能不重视身体之于个体的本原性意义,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身体的外部属性、内部感觉、遭遇体验在其自我建构中始终起着重要作用。

2.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能够说明学生为什么学习,能够说明学生的努力程度,能够说明学生愿意学什么的原因。奥苏伯尔从影响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角度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其中,前一种内驱力属于内部学习动机,后两种内驱力属于外部学习动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在人的学习过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通常的情形是,当一个学生在获得某种奖励的推动下进行学习时,渐渐地对学习产生了兴趣、热情或责任感,于是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这样,外部学习动机便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当一个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或学习责任感的推动下进行学习而取得优秀成绩或获得奖励时,这种奖励又使他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劲头。这样,内部学习动机又引发外部学习动机。[3]也就是说,外部学习动机与内部学习动机可以相互交替和转换,只有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对行为产生最佳的推动效果。但对待进生而言,由于他们往往处于不被重视,甚至受轻视的处境,因此,他们比一般孩子更渴望得到关注与尊重,但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时,他们内心会产生一种很深的痛苦和沮丧,长期下去,就会自暴自弃,从而失去学习动机,破罐子破摔,越发走向后进的一面。如何培养和激发待进生的学习动机,这既是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待进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基本途径。班杜拉认为,人对各种活动的内部动机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只有当人们胜任某些活动、认为自己在这些方面是有能力的,才会产生开展这些活动的内在动机,即只有在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够产生开展活动的内在动机。[4]对待进生来说,教师应该将重心放在通过外部强化来提高内部动机上。不少教师正是在不断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和信任,从而促使这些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激发了学习兴趣。但是,如何在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待进生转化为优秀生,尤其是成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们发现,教师身体语言在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B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他在教学反思中呈现的故事能够诠释教师体态语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师B:一位在物理课上并不活跃,甚至不交作业的学生怎么会在上其他课的时候做起来数学题呢?这让我对他产生了兴趣。下课后,我找来了课代表,向她打听这位学生,原来他就是Y。课代表告诉我,Y以前并不喜欢源于:毕业小结www.618jyw.com
数学,只是因为一次数学课上,苑老师表扬了他,更重要的是在一次课堂练习中,老师点名让Y在黑板上做题,Y做对了。老师不仅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了Y,更让大家吃惊的是,数学老师还当众在Y的额头上轻吻了一下(本地老师很少有这样的举动,苑老师是山东援疆教师)。不久之后,Y竟然在数学考试中名排全班第一名,苑老师写了一封短信夹在卷子中,让Y带回家交给父母。信中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您的孩子在这次考试中成绩排在全班第一,我替您有这样优秀的孩子而高兴,希望您能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成绩会更加优异。”从此之后,Y更加喜欢上数学课,甚至在其他课上做数学作业,只为了能在全班第一个完成作业。
苑老师作为山东援疆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我校担任授课大赛评委,并积极组织开展了校本培训。有一次,我向她请教:“苑老师,我觉得班里学生都怕你,你的课是最安静的,他们的数学成绩是最好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怕你呢?”苑老师很疑惑地看着我,然后说:“为什么要让学生怕你呢?学生喜欢你不是更好吗?而且你应该在课上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
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对学生产生高期望,一旦将这种期望传递给待进生就会使这些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期望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通常采用口头表扬、点头、微笑、书信等身体非接触语言。上述案例中苑老师轻吻学生额头的身体接触语言竟然产生了神奇的力量,使得原本不喜欢数学的学生考了全班第一名。对此,我们可以借用弗洛伊德的相关研究进行解释。弗洛伊德在阐述“附着于统治者的塔布”[5]一节谈到君王的触摸治疗法:在不算太古远的时代,英国诸王都有治愈瘰疬的法力,伊丽莎白一世、查理一世在其统治期间也大量地使用了触摸疗法。国王的触摸之所以有良好疗效,是因为被触摸的人相信统治者具有某种赐予幸福的权力和能力,君王主宰着生存的全部过程。人民感谢他赐予阳光和雨露,使得地上的瓜果得以生长;感谢他赐予坚实的大地,使得人们得以安置双足。正是因为君王有这样的“魔力”,所以君王的触摸治疗见效就是很自然的。弗洛伊德的研究启示我们,重要他人之于个体产生能够重要影响。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几乎有着“君王”的“魔力”。师生交往是一种“体现”过程,身体已把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倾向、情感表达展现出来。学生正是在教师细微的身体表现中感知着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感受、自我期望和自我认同。
当然,教师体态语能够在待进生转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操作与应用,更重要的是教师所持有正确教育信念的体现,习以为常、习焉不察的身体语言常常传递着教师的品质、学识和思想情感,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
参考文献
闫旭蕾.教育中的“灵”与“肉”——身体社会学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 李伯黍.教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 车文博.弗洛伊德文集(8)——图腾与禁忌.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