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初探高校班级管理创新方式之——团组制探讨封面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17795 浏览:7335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校班级管理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传统的班级管理无法触及学生真正的需要。高校班级管理创新模式——“团组制”能有效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团组制”管理模式的核心重点是“人”而非“事”。“对人不对事”的管理理念将对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亲密度和相互关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详细论述了团组制管理模式的内容。
关键词:高校;班级管理;创新;团组制
高校班级管理的基本目的是维护班级秩序、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高校班级管理中涉及到班风学风建设、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参与意识的促进提升、学生心理辅导和素质提升、学生学业就业方向指导等等,是一项较为复 杂的社会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618jyw.com
活动。
1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及其存在问题

1.1辅导员加班干部制度的存在弊端。

长久以来辅导员加班干部制度都是高校班级管理的主导模式,也确实在很多层面发挥了积极主动的作用。但辅导员和班干部的参与度过高,导致了班级管理向少数管理者过分倾斜,因绝大多数的同学无需参与班级管理,自主性较低,甚至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游离于班集体之外。

1.2传统模式造成高校班级管理目标不明确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进入大学之前,学习的全部目标就是提高成绩。但是在大学中,学习的目标除了提高成绩之外,更重要的还有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锻炼社会性的生活能力、以及为就业和深造打下基础。

1.3难以准确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难以有效的解决问题

对学生来说,大学生活和以前的高中生活存在巨大的差异,同时学业的迷茫、就业的压力、以及恋爱问题,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冲击和影响。如果仅凭辅导员和班干部,很难及时、精确地发现学生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隐患,更难以及时解决和排除。
2“团组制”管理模式的构想和概述。
“团组制”的模式是基于将学生分解为十人左右的小组,形成“班级——小组”的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每个小组设立组长一名、副组长一至二名,副组长可轮流更换。组长负责小组目标策划、小组活动模式的探索、副组长负责小组内诸如组员关怀探访、学业落后学生辅导与帮助、就业调查与规划、户内外活动等具体事务的实施。组长和副组长施行男女生混搭,以便能深入寝室,一对一的辅导和探访组员。因为各组人数较少,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密切交流。
“团组制”管理模式的核心重点是“人”而非“事”。作为组长,首要的职责定位是对副组长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作为班干部、首要职责是对班级内各组组长的关心支持。而辅导员只需支持班干部即可。 “对人不对事”的管理理念将对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亲密度和相互关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管理者也可以充分体会管理的本质。
3“团组制”制度管理的优越性

3.1利用小组内的凝聚力和小组之间的竞争力来促进班级管理。

由于小组这个单元的范围较小,有利于形成小组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潜在的竞争力。在这“二力”的作用下,对班级管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2大多数成员得到锻炼。

轮流担任副组长,亲身参与到小组的管理内,可以有效地使更多的学生亲身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识。辅导员在这种情况下,从关注每一位班级成员变为关注班干部,班干部也从关注整个班级变为关注各组的正负组长。最终是使全体或绝大多数成员都在管理和被管理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3.3“团组制”的小组是一个深度了解和交流的平台。

在日常的交往中,各级管理者很容易及时掌握和发现班级、小组内某些学生个体存在的生活和心理问题。有助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同时,由于管理者的高度参与,一些小的问题可以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就得到疏导和解决,避免挤压产生各类安全隐患。
4“团组制”的管理周期。
“团组制”管理可分为四个周期:破冰期、磨合期、成熟期、分散期。在每一个阶段、辅导员工作的重点都是指导各级管理者学习和充实管理技能。四个时期的各自特点如下:

4.1破冰期。

破冰期是“组团制”管理的首个时期。破冰期的重点是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利用强化开展各种户内外活动、野餐、拓展游戏等方法来实现。小组成员在各类游戏和活动中,可以彼此了解和掌握互相的家庭状况、个人兴趣爱好等信息,为以后的小组生活建立基础。

4.2磨合期。

随着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了解,小组成员的矛盾也不可避免的凸现出来,有一些组员会游离于小组之外。这是“团组制”管理的困难时期,但也是提升管理质量和促进彼此关系的机会。在磨合期中,各级管理者需要以个人性质的探访为主要工作手段,对小组中的个别问题组员进行探访和一对一交流。
辅导员在这个期间需要收集前一阶段“团组制”工作的经验,为下一阶段更成熟稳健的开展工作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时昌桂;吴晟志;高校班级管理模式思考与实践探析;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白婧静;普通高校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3] 白云霞;班级管理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