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马尔克斯马尔克斯“多年从后”句式中时间学报

更新时间:2024-01-29 点赞:7942 浏览:254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头在中国十分有名,曾几何时,这个开头广泛被人谈论或引用,言必称“多年以后”,几乎成为中国先锋文学向现代外国现代文学致敬的标志性词语。这个开头是这样的: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
这是一种奇特的叙事角度,其新颖之处在于:以“现在”为叙述基点,将“未来”某个时间点上的事件或场景提前叙述,但并不做停留,立刻又回到另一个不是“现在”的时间点上,从而展开叙述。这里有三个时间点:①潜在的叙述时间“现在”,②未来的某个时间点“站在行刑队面前”时,③参观冰块的下午。在有限的叙述里,作者将不同的时间和事件高度集中,呈现出一种时间和事件的叠加状态,从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而极大地丰富了文字的内涵。
这是一种关于时间的叙述手段。多年以后,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又创作了著名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多年以后”这种时间叙述的手段在这部小说里运用得更加广泛、自如,成为作者对小说中主人公漫长一生进行叙述的最得力的工具之一。甚至可以认为,“多年以后”已经成为作者的一个叙事习语。据不完全统计,作者在这部小说中前后22次使用了这个习语,每次出现都对时间进行调动或切割,由此带出了新的场景、故事和意蕴,表达功能比之前更加多样。让我们以例句来略做分析。
最基本最普通的功能是制造阅读悬念。例如:
弗落伦蒂诺·阿里萨得知,索塔文托群岛以北四西班牙海里的地方,躺着一艘十八世纪的西班牙沉船,上面载有五千多亿纯金比索还有宝石。这个故事令他惊诧不已,但要等到几个月后,他才会再次想起这件事,爱情的疯狂力量激起了他打捞这座沉没宝藏的,为的是能让费尔明娜·达萨在金子池里打滚。(《霍乱时期的爱情》,杨玲译,南海出版公司,2012,9.第72页)
一直到第101页,作者才接上沉没的宝藏这个线头,叙述弗落伦蒂诺·阿里萨发疯般地打捞沉船的举动。作者在这里的提前叙事不过是结下一个扣子,制造一种阅读预期,并使叙事显出波澜。
这个本子在众多本子中能一眼辨认出来,因为上面写着一个说明一切的标题:她们。他做的第一个记录就是拿撒勒的寡妇。五十年后,当费尔明娜·达萨从她那通过神圣仪式所领受的判决中解脱出来时,他已经拥有了二十五个本子,里面有六百二十二条较长的记录,这还不包括那无数次的短暂,因为它们甚至都不值得他怜悯地记上一笔。(同上,第174页)
在这段里,作者的表达意图并不在这些本子,因为这些本子后来再没有提起。作者的意图是告知读者后来“费尔明娜·达萨从她那通过神圣仪式所领受的判决中解脱出来”,这是一个预告——究竟是怎样的“解脱”,却既明确又模糊,所以也造成了阅读期待。
有时候,作者运用“多年以后”句式,目的只是引导读者跳出当前的情节,站在另一个时空审视世界,提示生活的巨变,并以此达到一种间离效果。如:
最后,它(乌尔比诺医生死后的油画画像)被挂在了艺术学校,那里还为医生举行了第二次葬礼。而多年以后,同样是那里的美术系学生把油画搬出学校,作为某个令人厌恶的时代和某种美学的象征,在大学广场上一把火烧掉了。(第52页)
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呈上了那封具有历史意义的信函,但它后来被错放到其他文书之中,最终下落不明。(第260页)
与此类似的还有一种叙述目的,请看:
于是,他们从维也纳弄来一把精美无比的竖琴,看上去就像金子做的,声音也像。它后来成为了城市博物馆中最珍贵的文物之

一、直到这座博物馆连同里面的一切被一场大火吞没。(第238-239页)

但玫瑰的长势超越了他的能力范围(刈除玫瑰丛):多年以后,两丛玫瑰已如杂草般在一座座坟墓间蔓延开来。从此,这座著名的霍乱墓地改叫“玫瑰墓地”,直到一位不具民间智慧之现实性的市长,一夜间铲除了所有的玫瑰丛,在墓地入口的拱门上挂起一块政府的牌子,上面写着:“普世公墓”。(第249页)
竖琴的最后归宿是其主人命运,甚至世间万物结局的一个象征,具有哲理的意味。玫瑰的命运、墓地的名称演变以及市长的作为等等,都是世相的缩影,它们如同关于竖琴的叙事一样,在看似随意的交代中丰富了文本的生活内涵,使人看到了人生多变和无处不在的世事沧桑的面影。
而许多时候,这样叙述不过是为了强调某种效果,加深读者对某种情形的印象。例如:
多年以后,当他试图回忆那个被诗歌的魔力理想化了的姑娘原本的模样时,却发现自己无法将她从昔日那些支离破碎的黄昏中分离出来。即使是在急切等待着她的第一封回信的那些日子里,在他悄悄地望着她却不让她发现的那些日子里,他看到的也只是午后两点的阳光下和纷纷扬扬的杏花中她隐约的轮廓,无论季节如何变化,那情景始终都停留在四月。(第73页)
作者在这里插入多年以后回忆当年恋人时的一种特殊的印象,表达了一种特有的个人经验,有着心理学方面的特征,从而更加真切地表达了弗落伦蒂诺·阿里萨对恋人的迷恋,加强了表达的效果。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这种以强调效果为目的的句式运用非常广泛,除上述例句外,还有:
甚至在上了年纪以后,那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早已在他的记忆中混淆,他却仍旧在想,他是这个城市,或者整个国家中唯一一个因爱情而戴上五磅重的镣铐的人。(第80页)
费尔明娜·达萨重新认识了自己,第一次感觉到成为自己的主人,感觉到被陪伴和被保护,胸中充满自由的气息,这让她恢复了宁静,又有了活下去的愿望。甚至到了暮年,她还会想起那次旅行,而且记忆犹新,越来越历历在目。(第99页)
当她第一次吻他时,他确定,没有什么障碍能阻止他们建立一份完美的爱情。在那第一个晚上,他们什么都聊了,一直聊到天亮,就是没有谈到爱情,以后也永远不会谈到它。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两个人谁都没有做错。(第182页) 上面的例句已经使我们注意到,“多年以后”的句式有种种灵活的变式,已经被其它的说法替代:“在上了年纪以后”、“到了暮年”、“以后也永远”等等。最特别的是下面这段:
之后,两人感谢彼此星辰的交会所带来的灵感火花,在隔壁房间脱掉了衣服,没有商量,没有暗示,甚至也没有谁提议,并且在此后的七年里,每当船长出海,两人一有机会便继续如此脱衣服。没有丝毫被发现的危险,因为……(第201-202页)
这段话里出现的“在此后的七年里”,不仅是一种未来的提前叙述,而且这个未来具有持续性,是一种变化中的变化。
费尔明娜·达萨当初在某种乍现的成熟之光中拒绝了弗落伦蒂诺·阿里萨,而很快,她就因遗憾与内疚感到了痛苦,但她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那时,她也无法解释究竟是什么深藏不露的理智让她做出了那样高瞻远瞩的决定,但多年以后,当她即将步入老年的时候,不知怎的,在一次关于弗落伦蒂诺·阿里萨的偶然谈话中,她突然发现了其中的奥秘。(第233页)
这段文字整体上属于回忆,先回到过去的某个点上,叙述“当初”的事情。然后,作者又从这个时间点出发向未来延伸,叙述“多年以后”的情形,从而形成“过去中的未来”。与本文开头引用的那段话表达的“未来中的过去”恰恰相反,显然是一种变化或发展,两种方式具有同样的曲折迂回、摇曳多变的特点,都是调动时间的高超魔法。大师就是大师,我们由此见识到了他的自由挥洒和随心所欲不逾矩的高超。
也应该承认,有时候作者运用这个句式并无多少深刻的用意,不过是顺手一笔,增加一点情趣而已。
那是一张永恒的照片,……费尔明娜·达萨则一直把她的那张保存在家庭相册的第一页,但后来不知怎的,也不知何时,它突然不翼而飞,经过一番不可思议的巧合,最后竟到了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手中,而那时两人都已年过花甲了。(第152页)
马尔克斯不仅善于将时间的橡皮筋时时向前拉长,然后弹回,而且还善于将这根橡皮筋向后拉到一个时间点,然后突然放手,让它弹回叙述的基点“现在”。例如:
几年前,在一次病重的危急时刻,他也曾讲过自己可能会死的话,而她当时给出的也是同样残忍的回答。乌尔比诺医生将之归咎于女人天性中的冷酷无情,正因为如此,地球才依旧围绕太阳转。当时他并不知道,为了不让别人看出她的恐惧,她总是会抢先竖起一道愤怒的屏障。而那个时候,她所面临的正是她最恐惧的事情——永远地失去他。(第286页)
莱昂娜卡西亚尼的父母已经去世,唯一的兄弟在库拉索岛发了财,如今她一个人住在家里的老宅中。若干年前,当弗落伦蒂诺·阿里萨还没有放弃让她成为自己情人的希望时,常常征得她父母的同意在星期日来拜访她,有时晚上还待到很晚。他对这所房子的修缮做出了很大贡献,以至于都把它当作自己的家了。(第295页)
有时候这种将时间往前拉的手法自如到了随便的程度,比如:
那些耐心等待、幸福憧憬的岁月已成为过去,如今,在地平线上隐约望见的,不过是充满了各种可以想见的病毒的茫茫大海,失眠的清晨一滴一滴排出的尿液,以及每日下午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曾经,每天的每分每秒都胜似他的盟友,如今却开始算计他。几年前他去赴某个约会时就已经开始提心吊胆,害怕发生意外。(第297页)
细心阅读就会发现,这段话里有三次回到过去,分别用“那些……岁月”、“曾经”和“几年前”表达,每次都仅仅是一句话点到为止,中间插入两个“如今”。这种灵活自如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仿佛一个顽皮的孩子将手里的橡皮筋连续随意的弹拉不止。
《霍乱时期的爱情》所写的并不仅仅是霍乱时期的爱情,而是两个人的一生的爱情,大约算来有60年之久吧。而一部小说写60年之久的事情,时间的处理自然是一个问题,稍不妥当就会散漫拖沓,冗长乏味。加西亚·马尔克斯通过上述手段,将漫长的时间切割、穿插、压缩,把人物的命运前后错综交织起来,写得一气呵成,其中奥妙,大约就是这种叙述方式的巧妙运用了。
从整体上看,《霍乱时期的爱情》取消了魔幻现实主义,回到了传统,但它仍然与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有着区别,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就是叙述的方式,而叙述方式中的源于:论文网站大全www.618jyw.com
重要区别则是时间在叙述中的运用。中国传统的小说普遍严格遵守时间的流程,叙述沿着时间的方向一往无前,最多也不过使用一些倒叙或插叙的方式回到过去,而没有至少是绝少将未来的事情提前叙述,更不用说“过去中的未来”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是线性的,而马尔克斯的叙事是动荡的,起伏的,多重综合的,而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也许是思维方式或习惯的差异——时间是思维的介质,正如空间是思维的介质一样。
东方与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确有各自的特点,表现在叙事上便有了如上的差异,这或许能解释“多年以后”的句式不仅在马尔克斯,而且在其他西方作家的作品也多有运用,在《追忆似水年华》里我们发现普鲁斯特已经运用自如,这是法国人的使用。而在《日瓦戈医生》里,帕斯捷尔纳克也多次运用:
现在,她成了……通常称作什么来着?……堕落的女人。成了法国小说里描述的那种女人,可是,明天去学校还要和别的女同学坐在一起,同她相比,她们就是一群小毛孩子。上帝啊,上帝,怎么会发生这种事?
多年以后的某一天,如果可能的话,拉拉也许会把这一切都告诉奥莉娅·杰明娜,奥莉娅一定会和她抱头痛哭的。(《日瓦戈医生》,姚利锁、史燕燕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第41页。)
这段文字写的是少女拉拉被维克托·罗马科夫斯基以后的心理活动,而“多年以后……”这段话则是作者对未来可能性的猜测,而实际上,后来当拉拉受尽生活磨难再见到奥莉娅的时候,已经时过境迁,奥莉娅的政治身份已变,拉拉并没有提起这件事。那么,作者在这里是预先埋下一个伏笔,为后来人物的命运变迁和动荡社会对人的改造做一个遥远的铺垫与渲染。如果说这段话表达的还只是一个虚拟的未来,那么,下面这段话就是不折不扣地实在描述了:
帕沙·安委波夫是那样的幼稚单纯,毫不掩饰见到她时的喜悦,仿佛拉拉是一幅风景画,夏季的桦木林,伴着遍地的青草和漫天飘荡的白云,所以不用掩饰对她的热爱,更不用担心他人的取笑。
拉拉刚一发现自己对他带来的这种影响,她便开始无意识地利用它。然而,几年后,他们的关系更深的时候,她才开始认真把握他那温顺的性格。那时,帕沙已经知道自己是真心地爱上了她,并且已经难以自拔。(第46页)
后来,帕沙和拉拉结了婚,经历了许多磨难,各自有了奇特的人生经历和结局。总之,这种将未来提前叙述的句式和方法在《日瓦戈医生》中已经至少四次使用。这是俄国人的使用。《日瓦戈医生》出版于1950年代中期,而《百年孤独》出版于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则出版于1985年。如果从《追忆似水年华》算起,前后已经过去了80年。由此是否可以说,关于将未来的事情提前叙述或预先告知的方法也有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漫长过程。它暗示出西方思维方式的缓慢演进。
席朝玲,语文教师,现居湖北襄阳。责任编校:晓 苏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