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计算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系统构建与实施

更新时间:2023-12-30 点赞:32524 浏览:14655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计算机应用技能已成为评价人才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计算机能力培养目标为主线,以课堂教学平台与网络自学平台建设为切入点,以了解基本知识、掌握应用技术、提升设计能力为目的,构建了“一主线、两平台、三层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实践表明,该体系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王希斌(198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侯九阳(1970-),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于E-Learning协同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10546)的研究成果。
1007-0079(2013)22-0105-0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黑龙江科技大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针对过往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零散、教学方法落后、课程评价体系单一以及网络自学效果得不到有效监控等问题,2012年,黑龙江科技大学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行全面教学改革。课程组以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为契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平台建设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适应黑龙江科技大学办学特色的“一主线、两平台、三层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新体系。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1.要实现从“单一学生学知识”向“学生学知识、提能力、升素质三者并重”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都围绕着传授和学习计算机知识这个中心,而在利用计算机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方面重视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计算机知识,而且要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通过小组协作、网络自学等去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在教学中突出教学方法的应用,促使学生产生创新思想,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处理,训练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与素质。

2.要实现从“重教轻学”向“以教为导以学为主”观念的转变

通过多年从教发现,传统的培养模式及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发展。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计算机操作练习中都是老师手把手地教,基本训练也是大量重复地做一些固化式的操作,学生没有自己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获取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上转变,才能强化对学生探索未知能力的训练。

二、“一主线、两平台、三层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1.“一主线”

以学校提出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为核心,结合黑龙江科技大学各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以计算机能力培养目标为主线。培养目标具体划分为知识目标、技术目标和能力目标,在进行教学内容整合后,分别针对培养目标构建课程模块。
(1)知识目标——构建“基础层”。基础层模块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模块、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模块以及计算机操作系统模块。其中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理论基础层,掌握了这三个模块就实现了对计算机基本素养的把握。
(2)技术目标——构建“应用层”。应用层模块包括:Of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618jyw.com
fice办公软件应用模块、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模块以及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模块。每个模块都呈现在具体的教学项目中,以多个技能进行支撑,层层递进,使学生遇到计算机基本软件应用、数据库设计或者网络问题时,能够充分调动计算机应用技能储备,综合考虑解决。
(3)能力目标——构建“设计层”。设计层模块包括:二维动画制作模块、动态网页制作模块以及网络安全方案设计模块。每个模块都由一个综合设计型教学项目进行支撑,每个项目又将从分析、设计及作品展示三个方面进行,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中,做到触类旁通,推而广之,同时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两平台”

围绕“一主线”构建课堂导学平台与网络自学平台。课程组根据各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实际需求,从知识、技术以及能力三个教学目标出发,整合教学内容,形成项目式的教学专题。各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所授专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项目进行课堂上的导学,将其他选学教学项目放在网络中进行自学。“课堂导学+网络自学”的教学模式突破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教学传统,大大扩展了教学空间与教学时间。

3.“三层次”

围绕“一主线”中的三大培养目标,将教学项目分三层进行规划设计。第一层为基础层,以计算机基本知识为主体,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第二层为应用层,以常用计算机软件应用为主体,旨在强化计算机技能;第三层为设计层,以计算机应用设计为主体,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工程设计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图1 “一主线、两平台、三层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图
图1为“一主线、两平台、三层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图。“一主线、两平台、三层次”教学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从计算机认知能力到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再到工程设计能力的递进式培养过程,形成了由相对单一的计算机知识到综合的计算机设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新体系。

三、新教学体系的实施

1.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提出了诸如PBL教学法、任务驱动法、P+T+E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在本课程的三个教学层次上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在原有教学方法上进行研究、发展和应用。
(1)基础层——PBL教学法。PBL教学法应用步骤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在基础层采用PBL教学法,可以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导学平台。
(2)应用层——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应用步骤为:教师提出任务,学生带着任务查资料,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学生展示任务作品,教师进行总结。在应用层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将理论知识外化,从而转化为计算机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应用能力。
3)设计层——P+T+E教学法。P+T+E教学法应用步骤为:教师讲解相关技术,教师提出项目需求,学生分组完成项目,学生展示设计作品,教师进行经验总结。在设计层采用P+T+E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设计项目,掌握相关计算机技术,并且获得设计经验。

2.建立多元化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许多高校都在采用期末通过性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方式,显然,这样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足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因此,课程组提出了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与“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策略体系。
(1)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相结合策略。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间的学生互评相结合,可以从多维度、多方面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进行更科学、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教师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自学情况、作品展示等。学生自评内容主要是课程结束时学生对各学习项目掌握情况的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是指每个小组成员间的互评打分,主要评价内容是其在团队中的贡献。
(2)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策略。过程性评价是指在应用层和设计层中完成每个项目时的阶段性评价,即学生在完成每个学习项目后将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过程性评价会让教师了解到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根据过程性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调整。总结性评价是指课程结束后的一次性总体评价,总结性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学生的个人总结报告、小组的结课作品展示等。

3.加强网络自学监控

网络自学监控措施是否有效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组从两个方面开展网络自学监控:一是小组对学生的监控,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监控。[3]
(1)小组对学生的监控。在网络自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协作自习的方式,每周日小组将在网络自学平台的“学习计划”页面上预约本周的自学项目和自学时间,在自学实施过程中通过网络自学平台的“学习反馈”页面提交小组实际学习时数、学习完成情况、在项目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2)教师对学生的监控。教师对学生的监控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对自学小组组长的监控,督促组长填写学习计划和学习反馈;第二,教师通过网络自学平台的“学习统计”页面,了解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及时根据自学效果对小组进行相应的学习计划调整。
四、效果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课程组根据各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定期进行研讨,并及时将研讨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整实施方式等。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改革了教学方法,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策略,加强了网络自学监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达到了培养目标。表1是“一主线、两平台、三层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前后学生成绩的比较。以笔者两年实际教学情况作为成绩统计分析依据,2011年授课班级共6个班180人,2012年授课班级共6个班157人。
五、总结
根据国家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趋势,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组紧紧围绕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调整,构建了“一主线、两平台、三层次”的课程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方法、评价策略、网络自学监控等方面不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以计算机能力培养目标为主线,在课堂导学平台与网络自学平台上,实施从基础层到应用层再到设计层的层次性培养,使学生具备信息素养、计算机应用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计算机设计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廉龙颖,王希斌,陈荣丽.基于P+T+E教学模式的网络安全实验课程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2,(5).
构建以学生为本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EB/OL].http://u.fanwenq.cn/archiver/tid595fae40f3542f4f.html.
[3]廉龙颖,宋春玉,王希斌.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5).
(责任编辑:刘辉)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