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计算机将校园信息化资源建设成计算机学生实训基地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23178 浏览:991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作为学校的信息化资源不能像企业一样只为信息化的使用需要而信息化,更应该为培养信息化人才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即在保障教学、办公、学生生活需求的同时,完全可以利用自身条件,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直接完成很多有关本专业课程应用技能的实习和有关岗位经验的积累,使校园信息化资源在学校的人才培养上发挥更大的效益。
关键词:校园信息化;技能要求;实践平台;这训基地
信息化作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个领域,也成为当前衡量各个领域的重要指标。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各个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许多新技术的应用都处于领先地位。作为信息化技术核心的计算机技术,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极为广泛、持续的。而作为培养计算机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技工院校,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保障学生技术经验的累积,往往还在为计算机专业各种实训场地的创建和使用、为学生寻找计算机专业有关的实习岗位而发愁。

一、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有关技能要求

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特别是技工院校的学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能解决一定问题的动手能力,而这些往往是现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易掌握又比较缺乏的能力。当然,各学校在这方面也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一方面创建相应的实训平台及模拟环境;另一方面推向社会,联系有关企业,提供一定的实习岗位。
一方面,因计算机实训场地设备的更新率、闲置率、使用性等问题,学校在硬件投入上往往不是很理想。模拟环境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这些与实践的环境及氛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企业要讲成本、讲效益,大多数企业是不愿意承担学生实习培训的,当有人才的需求时,就直接招有经验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直接上岗的人才。

二、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的良好平台就在我们身边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往往比一般企业的投入更大,应用建设更全面,学习环境也好,更是直接面向应用型的使用。如果舍近求远地让计算机专业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很多学生都难以安排在较合理的本专业岗位上。
当前很多学校在校园网络和实训场地的建设及管理维护上,仅仅从管理效益的角度出发,设定了一定的勤工俭学岗位,一方面缓解管理维护上人手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满足部分学生勤工俭学及实践活动的需要。通过这些岗位的设定,我们也可以看到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效益。

1.为学校信息化的管理维护节约了成本,一线专业管理人员减少。

2.提高了学校范围内总体故障处理的反应效率,一线维护人员值班数量大大增加。

3.给部分学生提供了一个计算机专业部分知识点实践应用的机会。

4.增强了全校师生和校园管理团队的沟通渠道及对校园信息化的认知度,对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是这些都没有以学校自身教育教学的需求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其实作为学校的信息化资源不能像企业一样只为信息化的使用需要而信息化,更应该为培养信息化人才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只设定勤工俭学岗位存在问题:
1.管理上的懈怠效应。负责管理维护的教师只愿用少数好用的学生,不愿主动更换新人,只能给少数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
2.对学生自身长远培养有局限性。因没有系统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应用,对学生技能的拓展已没有太大的空间。
3.挤占了学生其他丰富的课余生活。因有日常管理维护的任务和一定的值班要求,长期待在相应岗位,将减少这部分学生校园生活的乐趣。
4.容易产生疲劳效应。学生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会滋生惰性和自满心理,减少了向上的积极心态。在较轻松的时候,往往使用教学资源看电影、玩游戏等,形成不良的影响。

三、将校园信息化资源建设成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训基地

校园的信息化资源在保障教学、办公、学生生活需求的同时,更是可以利用自身条件,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直接完成有关专业课程的技能实习和有关岗位的经验积累,使校园的信息化资源在学校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上发挥更大的效益。
以我校所在的教育园为例,共有1500多台的教学、行政用计算机;20多栋宿舍楼,宿舍网络信息点数超过一万;图书馆、办公场所等地还源于:免费论文网www.618jyw.com
有120多的无线接入点。拟定学生参与校园信息化实训基地实践活动的初步实施指导方案(校园网管理维护方面):
1.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全部参与,作为教学计划中专业课程实践内容的一个环节,分配专业教师做指导,达到相应专业课程或岗位的技术应用水平,可用实践报告来佐证。
2.参与岗位实践教学的同学,以第二学年的学生为宜。第二学年的学生已完成了第一学年基础课程的积累,正是拓展技能应用水平的黄金时期,又没有第三学年实习及就业的心理不安定状态。
3.每个学生在每个岗位上的实践环节以连续2个月为佳,每周不超过8小时(包括周六日)的值勤时间(根据每届学生人数可适当调整),可使学生有一个系统提高的过程。
4.可以不设勤工俭学的岗位,但可设定多种形式的奖励方式,多组织一些专业性课程技能应用的比赛评选。
5.做好岗位的交接及延续工作,岗位交接,除指导教师指导外,可安排上一组同学带岗两个星期。
当前的一届计算机专业学生按200名进行安排,可将学生配分成四组,每组学生50名,实践期为半个学期,同一时期每名教师分配指导10名学生,按拟定的教学实践要求完成实践考核。
可能存在的几个问题:
1.有的学生会有抵触情绪,认为是不是学校节约成本,或者要有自己的业余时间,不愿参加。在计算机专业班级中展开调查时,大部分学生积极要求参加此类实践学习。仅有少数同学怕占用业余时间太长,在了解过后也取消了疑虑。
2.有的学生认为学习知识浅薄、简单,仅是电脑维修。其实不然,整个校园网络是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设备也相对较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服务器运行维护、各种电脑和网络故障的排除等等,都不是仅仅通过课堂就能容易掌握的,并且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需要通过更多的环节不断反复地实践。记得流传很广的电脑DIY专家对菜鸟的一名名言:“修了999台电脑,你也就成了专家了。”
3.担心造成学校网络不稳定,给学校有关资源产生损失。只要相关的规章制度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像很多开源软件,如linux系统等,大家都可以成为它的安全测试者。
4.“校园网管理维护”方面,主要侧重于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环境,计算机软件方向的学生可做适当调整,将其重点放在参与“校园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
另外,“校园信息化系统建设”和“校园服务器管理”的实践安排,可根据“校园网管理维护”方面实践活动的实施指导方案、具体实施反馈情况进一步进行细化制订。各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自身要求的“校园信息化实训基地实施方案”,并将实施过程中暴露发现的问题逐年进行调整改进。总之,要使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够走出去、用起来,达到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将校园信息化资源建设成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训基地,既是对学校自身信息化管理思想的一次转变,也是对学校自身信息化建设方向的一次改革,其中会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干扰。总的来说,在保障教学、办公、校园生活需求的同时,如何使用好校园自身的优势资源,使学校的信息化资源和学生实践需求结合,实现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将使校园信息化建设产生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开发区技工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