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兴趣挖掘生活,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普通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27249 浏览:1219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让生活经验数学化,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有着无穷魅力。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挖掘生活资源,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发展思维能力;再现生活情境,感受数学魅力;解决生活问题,体验数学价值。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经验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和原有知识出发,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有着无穷魅力。

一、挖掘生活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这就说明了数学的生活性。因此必须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开发生活资源,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时代色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讲授不应是试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方法与开始的意义环境相分离,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生活环境、经验入手,合理利用文本中的内容,让学生体验身边的数学,从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如教学“年月日”这一课,在学生认识大月、小月和二月的规律时,我选择了2007年的年历卡,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认识平年和闰年时,通过对2007年和2008年二月的比较,理解二月是个特殊月,并根据这个月份的天数区分平年和闰年。在教学平年、闰年在公历年份中出现的规律时,教材呈现了1997至2008年连续12年的二月份的月历,要求学生从中找到闰年,探索出“四年一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等规律。教师要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合理利用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有数学价值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经验积累,深入理解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年月日”知识。

2.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素材是知识和思考的重要数学依据。由于学生的环境和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就有了差异。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外,还应尽可能地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使数学学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这节课的学习背景都是生动的生活实例,教师可通过播放课件,演示火车、电梯、缆车、风扇、直升机螺旋桨旋转、钟摆摆动的动画。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然后通过交流讨论,对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认识就更深刻。再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关于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运动现象的认识,尽量让学生感受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加深学生对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认识。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如我曾听一位老师上“认识小数”一课,她先联系家长带领学生逛商店,引领学生轻松走近生活,让学生试读商品标签,并明确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实际含义,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教师接着问:“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小数?”学生争先恐后地介绍:“数学书的价钱是5.05元”,“一瓶可乐1.25升”,“自动笔芯0.7毫米”,“我的身高1.46米,妈妈的身高1.60米,爸爸的身高135米”,“一个文具盒的价钱是10.50元”,“遥控车每辆价钱52.8元”,“桥的通行高度是3.5米”……学生兴致勃勃地介绍了自己在课前搜集的生活中的小数。在相互交流中,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感受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联系生活实际,发展思维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生动而形象,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回忆原有的知识经验,诱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增强学习信心。这样可以使学生进入情境,积极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才够来回,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积累数学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又如在学习了“年月日”这一课之后,让每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出生月份是闰年还是平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学习和理解数学,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感受得到的现实,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三、再现生活情境,感受数学魅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如教学“千克和克”时,教师安排了模拟超市,使生活情景得以再现,让学生切实理解了克与千克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行“今天我买菜活动”,看一看,称一称,估一估各种瓜果、蔬菜及肉的重量等,整节课弥漫着浓郁的“生活味”。学生始终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究规律,构建数学模型。从中体现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充分体验探索讨论中,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四、解决生活问题,体验数学价值

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最终归属。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例如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有这样一道题:129-97:129-100+3。
生:减100怎么还要再加上3呢?
师:我们平时买东西找零钱,有这样的情况吗?
生:爸爸给了129元钱,要我去超市买一双97元的鞋。我付给营业员100元一张(就是129-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这样就是129-100+3元)。
师:这就是这个道理呀,所以就加上3。
这样的数学例子很多,通过生活实例子学习数学,所有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就会变得浅显易懂,就能轻松明白运算的法则,也能学会简便运算的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体验到数学的自身价值,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
总之,生活化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教师只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再现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挖掘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数学问题,就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