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创设创设多种理由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结论

更新时间:2024-03-08 点赞:14992 浏览:606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乐学的趣味性、提高乐学的的有效性、并形成乐学的习惯.
【关键词】 问题情境;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老师,问题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那么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如何充分运用好教材,创设多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对此,笔者谈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一、将问题情境“情趣化”,增强乐学趣味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先出示中国大学生领取金牌的画面,然后富有地说:“中国2001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金牌总数第一. 这是我们全体中国人的骄傲. 请看获得金牌数前三名的国家:中国54、美国21、俄罗斯14. 看到这样的数字,你想说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新颖别致的课件,富有的话语,创设出一种浓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很了不起”.
一个好的“情境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从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但是,我们不能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有偏差,不能编造虚假情境. 如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案例: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路线”时,教师对学生宣布了一条好消息:下星期学校将要组织学生去郊外春游. 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师:那我们怎么去呢?然后展开讨论. 整堂课,学生们都表现非常好,教学进展得很顺利. 下课后,学生们都围着 老师,七嘴八舌地问:“老师,我们真去郊外春游吗?”“老师,我们下周几去春游?”可当时那位教师只是随便应付说:“等以后再说吧!”霎时,学生“啊?”脸上流露出因感到上当受骗而不满的神情. 我觉得,虽然此情境设计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但是,美丽的谎言终究要被揭穿,也终究要破灭的. 因此,我们设计的教学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而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将问题情境“活动化”,提高乐学有效性

“学生的智慧都集中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记得牢. ”教学内容单靠教师讲,学生难以理解,也难以接受,因为学生总是相信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东西,因此只有让他们动手做,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操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知识的情趣. 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册“认识钟表”一课时,通过设计拨一拨(拨时间)、画一画(画指针)、连一连(制订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表)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中掌握知识,引导学生乐学善学. 又如在教学第一册“认识物体”时,通过创设“摆一摆”、“分一分”、“摸一摸”等操作情境,使学生获得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鲜明表象. 并为以后学生利用这些物体拼搭玩具时,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创造性想象,作好厚实的铺垫. 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中能手脑并用,充分活动,达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将问题情境“生活化”,养成乐学习惯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教师应该让学生体验到知识就在生活中,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以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作为载体,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浓厚的感彩. 熟悉的情境能使他们尽快地投入知识活动. 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册“分类”这一知识时,布置学生完成家务劳动,把家中的鞋子进行分类. 有的孩子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放;有的按家里穿的,出门穿的归类;有的按女式的、男式的、大人的、小孩的、冬天的和不是冬天的进行分类. 这样教师把生活与教学沟通起来. 让学生们在劳动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养成喜欢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又如,在教学第一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册“0的认识”时,首先出示“0”的卡通形象,给出“0”的自我介绍:“小朋友,我的名字叫做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你想想在哪儿见过我呢?”学生尽情地回答:“我家的电话号吗是6481053. 我家的门牌号是40……”“0”又说:“那么你们知道我还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吗?”让学生自己说说对零的认识. 这样“0”对小朋友来说并不是完全陌生的,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对生活经验再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0,体会0的含义.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