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学术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7015 浏览:2047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

一、激发学生“创造”动机

1. 情景激励法

在教学“数学与体育”一节时,先用多媒体演示:1. 笑笑与淘气分别从起跑线的A、B位置出发,沿半圆走到C、D,问他们俩人走过的路程一样长吗?为什么?学生很快就作出正确回答 2. 小明、小红、小华、小丽分别从起跑线的A、B、C、D位置出发,沿半圆走到Aˊ、Bˊ、Cˊ、Dˊ你能求出每相邻的两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吗?学生一下子进入热烈讨论的状态,答案是各种各样的.在当时创设了问题的情景下,马上就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

2. 操作激励法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思维和动作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直接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动手、动脑的求知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为数学概念的建立打下形象、生动的表象基础,这样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数学与体育”一节时,我先组织学生们到操场实地走一走,注意观察转弯的地方,使他们容易接受新知,利用联想、实践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3. 悬念激励法

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疑问和悬念,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把“教”转化为学生的 “学”.如在教学“比的应用”时,我先多媒体演示:140个桔子,按3?誜2分给两个班.老师和同学进行比赛,怎样分配才最合理.在老师很快说出答案后,一些同学不相信,还在不断计算;又例如已知圆的半径之比是3?誜2,求周长之比是多少?面积之比是多少?我一下把答案写出来,好些同学还在埋头思考“这里面有什么诀窍?”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渴望想知道答案,从而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发现规律的积极性.

二、以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为前提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可根据学生对数学认知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方法予以启发、予以扩展和提高,才能收到实效,过于强调抽象形式和逻辑结构,置学生的“数学现实”不顾,只能是空中楼阁.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考虑到一些思维能力比较差的同学需要通过直观操作来吸收有关知识,我就让学生准备两张长方形的纸,一张横着卷成圆柱形,另一张坚着卷成圆柱形,学生通过几次操作验证得出:(1)圆柱形的高越长,体积就越小. (2)圆锥体的高越长,体积越小.通过直观教学,全体学生不但了解了圆柱体体积与高的关系,还明白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说明在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教师不能仅通过单纯的讲解,而是结合直观教学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三、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生“创造性”思维

学习数学就是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为解决具体问题建立新的数学思维模式,使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数学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死知识,或只作机械性和呆板的运算操作.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618jyw.com
只有通过灵活运用,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这些知识而且能够应用.如“圆柱体积”问题:把一个正方体铁块放入圆柱形容器,水面上升,求铁块的体积,我让学生拿出盛有水的瓶子,分别把橡皮擦、石块等不规则的物体依次放进瓶子,水面就上升, 当拿出物体,水面就下降,怎样求物体的体积?让学生形成了一种思维方式:其实水面上升的体积或水面下降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再点明体积与放进去的物体形状无关,只与水面的上升或下降有关,形成这种思维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学习与体验“数学”的过程,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数学、“创造”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
责任编辑 邱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