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本位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体操教学中能力本位教学方式运用集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33454 浏览:14825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阐述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涵义,论述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以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学模式 高师院校 体操教学
0450-9889(2013)04C-0044-02
体操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必修的九门主干课程之一。它以徒手、持轻器械或利用器械的各种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健身、健美和拓展活动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为目的的体育实践性课程。此课程以基本体操为基础,以竞技体操为主干,并广泛融合诸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体操类的时尚内容,内容体系完整、成熟且与时俱进。该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体操教学的组织、示范、讲解和教法选择与实施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基层体操教学和开展群众性体操活动与竞赛的基本工作能力的重要任务。为了使体操课教学能出色地完成这一任务,笔者尝试性地对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探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涵义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围绕职业活动中需要的实际能力,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组织课程、开展教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全面分析职业活动中从业者的活动内容、素质要求为出发点,以提供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能力本位教学思想要求在教学活动中突出能力的培养,强调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这是职业教育本质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特点的反映。
结合素质教育思想和我国职业教育实践,能力本位教学中所说的能力,不仅指操作技能,还包括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心理承受能力。简而言之,能力本位教育模式是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

二、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学生的自学,自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体操课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和有关学习资料,并提供有关的教学录像给学生看,然后有针对性地找几个学生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点评后,进行完整的动作演示并讲解动作要领和顺利完成动作的关键,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之后再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在学生熟练掌握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要领后,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纠错,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这样的层层引导,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二)倡导个性化教学。在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身体素质的差异,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结果。因此,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指导下的体操课教学在鼓励学生自学、自练,提倡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同时,教师应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学困生”身上。也就是说,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过程中,应采用集中练习和分组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以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分组练习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优、良、中、差学生搭配分组,并鼓励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对于那些“学困生”,把他们集中起来,由教师进行统一辅导,但辅导仍以启发式为主。
(三)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高师院校培训的是“培训者”。因此,高师院校应培养学生具备未来从事职业工作的能力。
1.体育教师的基本能力。口令指挥与队列队形练习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体育课的各个部分和“两操两活动”,也使用于校内、外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因而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作为一个准职业体育教师,不仅要熟练准确地掌握队列队形练习的内容、要领、口令、方法,而且要在实战中严格要求,反复练习,运用自如,真正具有体育教师的气质。为此,应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实际练习的时间,如利用早操时间安排学生进行练习,同时还可以利用新生入学教广播体操的机会,安排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战练习。
2.体操技术教学能力。体操技术教学能力的培养,通常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采用分组试教的方法来进行。即每次课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轮流试教、试讲。一般情况下,规定2~3个体操技术动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动作示范准确到位、讲解生动形象、言简意赅、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动作、能合理组织练习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反复实践,学生可以对基本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都可得到显著提高。
3.保护与帮助能力。体操的教学动作具有惊险性、独特性,对于学生的感官有刺激作用,也能激起学生强烈的练习,对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有着很大的作用。但体操教学要求在不同器械、不同类型、不同难度、不同空间中完成复杂的动作。因此,学生在练习中就容易出现摔下、跌倒、脱手等伤害事故。因此,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实践中加强保护与帮助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在体操教学实践中主要应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第一是相互间的保护与帮助能力。相互间的保护与帮助,常用的是接、抢、拦、挡、拨等方法。当某一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因动作不熟练或意外失手发生危险时摘自: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由几个学生采取合理的保护与帮助方法避免练习的学生受伤。如在单、双杠的教学中,采用“212”的练习阵形,即一名练习者前后各有两名学生保护与帮助,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第二是自我保护与帮助能力。在体操教学中,对学生灌输自我保护,避免受伤的思想是很有必要的。如教师在教空翻、滚翻、屈臂、团身等动作时,告诉学生当同伴的保护与帮助没有及时跟上时,就应该学会自我保护,让自己远离危险。只有具备了必要的保护与帮助能力,才能胜任未来的体操教学工作,才能有效地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在体操教学中必须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保护与帮助能力。4.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首先,在体操教学中把竞赛规则与裁判法渗透到体操技战术教学过程中,做到学习裁判与学习技战术同步进行。在体操教学中要改变观念,不仅要重视学生体操技术水平的培养,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体操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在体操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的学习往往能使学生既学会技战术又理解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其次,体操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是社会实践的具体表现,因此,体操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要想做好体操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就应努力做到把竞赛组织与裁判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多让专修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能力。如每年学校新生广播体赛,把组织编排和裁判工作全部教给学生去做,教师负责指导。
5.成套动作创编能力。在体操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成套动作创编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上课过程中为实现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巩固学习成果,可以采用课上让学生带领准备活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应用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增多,编操、带操的热情较高,课上和课下主动练习的积极性较大,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提高了学生的创编能力。第二,在体操课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组织课上小型比赛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操运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编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互助能力。在掌握体操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可充分发挥想象力,独辟蹊径地创编出新颖、构思独特、简单易学的成套体操动作,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第三,在体操课上运用“小团体”学习法来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既能促进学生主动、协同地进行学习,又能一改过去课堂上“一言堂”的沉闷局面,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体操学习中去,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6.体操健身能力。体操健身能力包括健身方法运用能力、身心健康咨询能力和一般医务监督能力。针对不同能力的培养需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例如,在培养学生健身方法运用能力时,要求学生能准确无误地介绍运用体操手段进行健身锻炼的方法和健康保健知识;在培养学生一般医务监督能力时,要求学生根据对象情况和要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作业的形式提交给老师。

三、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实施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实现学生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职业教育学的观点加以审视,整体行动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整体性学习来实现。对职业教育整体性学习结构的梳理表明,能力本位教学要求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授课方式,教师要从知识的提供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发展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应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任,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拥有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态度,甚至是根本的转变。
(二)适应社会需求,编写实践教学教材。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实践的导向,编写合适的教材,规范实践教学内容,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这也是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建设。应在内容结构和特色上,突破传统模式,突出素质和能力教育,突出实践能力训练,适应社会上行业的要求,在实践教学教材内容上以实践能力训练为主,分列不同模块内容,介绍不同的实践方式,使实践、实训内容更接近未来工作的实际。
(三)正确认识和评价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知识本位教学忽视能力培养的现象而提出来的,其特定的目标和功能指向就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显然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也不是教学活动的唯一功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理论、智力以及情感、意志、人生观等非智力因素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应理智地看待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功能和价值,在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能力培养和知识、技能培养的关系,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参考文献】
段杭.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丛威.山东省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修课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构建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3]陈庆合.论能力本位教育[J].职教论坛,2003(16)
[4]饶芹.体育院系健美操专选课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构建[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
(责编 吴 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