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等教育关于“关于高等教育个性化”等若干则

更新时间:2024-04-16 点赞:15064 浏览:604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于高等教育的个性化
随着高等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实现高等教育个性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内容。所谓个性化就是尊重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具体到高等教育,就是指一方面要在整个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另一方面要注重高等教育发展的独特性,充分鼓励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要建设独具特色的高等学府。个性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促进人的不断发展的目标要求高等教育实现个性化;高等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决定了高校发展必须走个性化道路;市场需求要求高等教育发展趋向个性化。高等教育个性化所蕴涵的公平价值,一是契合了平等的原则,二是充分体现了差异化和补偿原则,三是充分体现了效率原则。保障高等教育个性化过程中实现公平的措施,首先是政府和教育部应该对高等教育个性化发展加强宏观指导;其次是地方政府应当积极支持高等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再次是要加强校企合作,为高等教育个性化保驾护航。
摘自《江苏高教》2013年第二期 吴中波《高等教育的个性化及其公平价值》
关于人职匹配的意义与局限
美国人弗兰克·帕森斯职业选择原则的提出意味着经典人职匹配思想的初步形成。人与职业的匹配被认为是职业指导的基本原则,也是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职业选择行为。首先,人职匹配是对人职关系的特殊揭示;其次,人职匹配是个体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条件;再次,人职匹配是企业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益的基本途径。但是,它作为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求职的一条指导性原则,本身也存在某种固有的局限。一是人与职业匹配存在技术基础上的局限。心理测量无可争议地成为人职匹配的技术基础,并且是唯一的技术基础,而心理测量技术的可靠性在当代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二是人与职业匹配存在时代局限。人与职业的关系是否是一种永久性匹配关系而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这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三是人与职业匹配存在地域的局限。人职匹配是否具有地域和文化上的普遍性,这也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摘自《职教通讯》2013年第一期 王亚丰,李尚群《人职匹配的意义与局限》
关于利益相关理论与职业教育
利益相关者是指对企业的决策和活动施加影响或可能受组织的决策和活动影响的所有个人或群体。利益相关者理论本质上要求人们用普遍联系的思维思考问题,以使思想更加广泛、深刻。职业教育由于其特殊性质,本身就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利益相关者理论框架下,职业教育应当广泛地与市场、社会、政府建立起联系。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开展研究时,研究者要对其局限性有清醒的认识。首先,人们往往将精力集中于分析显性相关者,而忽略隐性相关者;其次,利益相关者本身也会因情况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将其固定化、程式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再次,研究者要注意利益相关者分析的适用性。与中国职业教育利益的相关者,一是政府部门,二是企业,三是学校管理者,四是教师,五是学生及家庭,六是竞争对手,七是媒体,八是国际组织。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三十四期 赵显通《职业教育系统解析: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关于企业法人型职教集团产权制度
我国集团化办学及其产权安排分为联盟型职教集团、事业法人型职教集团、企业法人型职教集团、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型职教集团等不同的种类。企业法人型职教集团与其他三类职教集团的主要区别是:(1)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研究机构、其他社会组织六方主体成立的企业法人型职教集团属于企业性质,因此是以盈利为目的的;(2)企业法人型职教集团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可以对外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3)企业法人型职教集团的组建成立程序与其他三类职教集团不同,其组建程序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按组建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方式进行,其注册登记机关为国家工商机关,企业成立时还须税务登记;(4)企业法人型职教集团比其他三类职教集团能更好地界定各参与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三期 王志伟《企业法人型职教集团产权制度初探》
关于开发地方职业新标准
在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地方职业新标准,可有效解决国家标准不完全适应地方实际的矛盾。开发地方职业新标准的一般原则是:(1)传承与创新相结合;(2)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3)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4)职业标准体系的模块化与等级化、层次化相结合;(5)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技术技能应用的实时性相结合。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四期 梁快《论开发地方职业新标准的一般原则》
关于普职渗透
“普职渗透”办学模式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普通高中教育渗透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基于现实状况的历史选择。普职渗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总趋势:(1)普职渗透办学模式是教育本质的要求;(2)《纲要》是普职渗透办学模式的政策基石;(3)职校实训中心要立足学校,面向市场,服务社会;(4)普职渗透是普高学生的实际需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www.618jyw.com
求;(5)要通过政府搭桥,学校实践,探索普职渗透办学模式。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六期 张明,齐云《普职渗透——实现双赢的实践与研究》
(逸 公辑)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