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育理念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理念及课程方式学位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15384 浏览:615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信息化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它要求高等学校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信息化时代的人才观要求学生具备信息处理和创新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素养;要求教师选取的教学模式要兼顾效率和效果,即正确处理不断激增的信息知识和有限教学时间的矛盾,缩小教学理念与信息社会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在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新型教学模式广泛实践的基础上,燕山大学《当代国际关系》课采用了“最新国关报告”的教学模式,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互动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育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 信息时代;教学理念;课堂模式;人才培养
[]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2-0008-03
教育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变化的过程,信息社会的新变化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变革面临的最大挑战。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如何迎接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发挥人才库、高新技术辐射基地的地位和作用,是高等学校教育要面对的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的时代课题。最近几十年,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竞争持续升级,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关乎国家未来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1 信息社会对高等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挑战
信息社会的理论研究源于上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对未来社会的描述。信息化社会主要体现为信息量的急剧增加、信息更新周期和频率的加快。人类生活的标准、工作和休闲的方式、教育系统都明显地被信息知识的进步所影响。信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过程面临着全新的革命。信息时代给高等学校带来的变化和挑战不仅仅是教育手段和方式的变革,还有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

1.1 对教育理念的挑战

信息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化时代,知识信息更新快,竞争更趋激烈,每个人都将是终身的学习者。终身教育理念在信息时代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持续的变革需要持续的学习。1996年是“终身学习”理念的关键年,欧盟将其定为“终身学习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报告将“终身学习”确定为指导思想。终身学习在政治意愿层面被重视,在实践层面也开始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基本纲领。学习是一个自觉过程,也是一个外在因素影响下不断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学生要获得各种学习策略和方法需要教育者的介入。终身学习能力的培育无疑成为高等教育应有的教学目标。大学面临着双重难题:一方面要与缺少基本信息文化技能的学生们打交道,一方面要培养掌握这些技能并且善于适应信息经济变化要求的毕业生。若想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学生首先要变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为积极的信息处理者,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兴趣。“无论是对信息判断标准的不断学习,还是对知识的快速更新,最终都必须要落脚于人一生持续不断的学习。”[3]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再被动依赖单一的信息源——教师,而是主动地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学生通过主动自觉的探求知识的过程养成创造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会了信息的选择和判断,同时不断更新陈旧的知识结构和信息储备,培育终身学习素养。

1.2 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挑战

工业化时代的教学模式是“传授知识-接受知识”,因为人才的工作环境大多劳动强度高、效率低、科技含量低。因而,传统的人才观关注知识拥有量的多少、运用知识能力的强弱。传统的教育过程是单纯的“知识继承”过程,“复制有余,创新不足”。信息化社会要求学生具备起码的信息搜集、存储、处理能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应是培养适应新型社会形态的人才。信息化时代的素质型人才观在内涵上更广泛,特别突出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相关的合作精神和适应能力。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因此,大学教学在知识信息激增和科学知识老化周期加剧缩短的背景下,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收集、处理、利用知识信息的本领,在教学中应注重素质教育和人生技能的培养,注重知识传输与情感的培养。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要由知识的掌握向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转变,注重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育。

1.3 对教与学关系和学习方式的挑战

教学方式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其中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4],在信息社会中,教与学的矛盾体现为不断激增的知识信息和有限教学时间的矛盾。解决或缓解这一矛盾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而教育技术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模式、观念的变革无疑是处理信息时代教与学关系的核心议程。
先进的教育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获得多倍知识信息量。大多数学生也学会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知识信息的检索和选择技能,这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先决条件,也是当代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信息化时代教学模式的探索应始终围绕着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进行。在信息海洋中,人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信息。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的指导、帮助和角色整合至关重要。高校教学模式的变革首先要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课堂上,教师要敢于与学生分享讲台,让渡一定的教学时间。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教师的角色不应被教育信息技术所代替。教师不再独霸课堂,独自承担传递知识的权威。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而是指导者、合作伙伴,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者、教育的研究者应包括学生在内。信息化时代的学习如同呼吸一样重要,学习技能应包括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信息社会冲击了传统学习方式,学习不再是信息记忆的过程,“死记硬背”已不能适应“知识爆炸”的现实,学习应该是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习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一种人际互动、一种创造的过程[5],这个过程需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2 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及案例分析
大学课堂向国际化、信息化趋势发展是发达国家高校课程改革的趋势。在各教育阶段,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已经被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所取代,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成为新型教学模式的代表。面对信息社会的新变化和新挑战,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在缓慢中前行,某所学校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以教师讲课为主的课堂所占比例高达70.15%[6]。教育理念的更新并没有在高校的课堂实践层面引发更深刻的变革,这源于高等教育中教学和科研的矛盾关系。大学教师的个人成长侧重于科研的质量和教学的数量,而非教学效果。为了从理念和政策层面改变这一现状,美国卡内基基金会重新定义了“学术”,提出“教学性学术”,把教学和学术视为一个整体来评估大学教师,目的是要鼓励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进行总结,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影响学习质量,“鼓励学生成为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想者,并且在大学毕业之后继续学习”[7]。应对信息化的挑战,教育政策和教育理念的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总结和提炼高校课堂模式改革的个体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当代国际关系》这门课程采取了“最新国关报告”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教师的讲述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线索,而是以最近或正在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为重点,将课堂教学和国际关系实践连接起来,架起一座连接国际关系源于:毕业小结www.618jyw.com
历史和现实的桥梁。每一堂课前20分钟由一位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选或由教师指导选题,报告事件的缘起、经过、未来发展预测,之后开展课堂讨论和教师点评。“最新国关报告”本质上是一种讨论式、互动式教学,它包括3个环节:(1)在讲授新的专题之前,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创设学习议程,向一组学生提前公布(或沟通)报告题目;(2)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所有相关资料,有甄别的选取与主题相关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形成研究性报告,选出一名报告员在课堂上以讲演的方式报告,这一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通过把信息变为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累终身学习的能力;(3)在课堂环节,报告员精彩地陈述研究成果,本组同学可以适当补充,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质疑,由此在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在这一环节中注重培养了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主题报告员和全体学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表达能力,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和学生共同活跃了课堂,搞活了知识。
“最新国关报告”的教学模式秉持信息时代的教育理念,建立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秩序,为学生提供一种情境,依托已有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科研、信息处理能力。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言,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要依托于以前的知识或体验,新知识要进入以前掌握的知识体系才能更有效。掌握知识的过程先要对事实、现象、事件、规则等有一定的感知,然后通过对比、解释等逻辑操作引导对新知识的理解和领会,对特征、属性的概括使所学东西系统化。温故而知新是一个现实化的过程,旧知识复现在新的学习情境中,刺激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概念和认知,运用新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和信息技能的过程。《当代国际关系》开设在大学二年级的下半学期,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具备了分析国际政治格局等的专业知识背景,具备了分析大国双边、多边关系的历史背景,形成了专业知识的视野和从事相关研究的基本素质。
“当代国关报告”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实现了课堂平等、权力关系的变革。教师不是课堂的权威,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者,在平等、活跃的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学生有自我学习的空间,能够培养信息处理技能,培育相互合作意识。课堂权力关系的变革源于信息时代新的社会需求,大学的教学不是转移知识,而是创造一种环境,提供一种经验,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构造知识。的课堂教学过程同时应存在着三个层次的互动:教学法、知识讲授、道义和情感的互动[8]。每一个学生被置于一个被期望的课堂环境中,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体验到了成就感,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在享受的教学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信息处理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达到高效。学生最大程度的课堂教学参与和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高效课堂的两个判断标准[9]。主题报告式教学模式的最终价值诉求是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素养;通过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环节培育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3 启示与总结
主题报告式的教学模式是适应信息社会挑战而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个案,但其内在、深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普遍意义,其教学方法也适合社会科学领域学科的课堂改革。这一教学模式的最大经验就是转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堂权力关系,从集权型课堂模式转变为化课堂权力模式,真正建立起师生平等对话的新型课堂教学权力关系。在课堂师生权力关系的转换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一定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信息时代课堂教学的成败依赖于教师的素质,教师角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完成议题设置,在课堂上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保持持续的热情。教师的重要性不是体现在课堂的主宰者角色,在信息社会的终身教育理念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帮助者,而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是课堂的指引者而不是掌控者,教师的引导性角色越强,信息作用的力量越大,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性越突出[10]。同时教师要参与到终身学习的过程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终身教育思想,保持终身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其次,教师要有教学控制和课堂管理意识。主题报告式的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设计的思维方式,不再突出循序渐进和教学过程的严密策划,而是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设计课堂。在实施新型教学模式时,教学过程与预期的设计有很大差异,教师会不自觉地部分或完全放弃了原来设计的方案,依据情境变化进行教学。这本身是一种正常的教学现象,设计是静态的,而教学是动态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入了太多的不可预期的因素,一个疑难问题的讨论可能会使进度延长或改变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控制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使动态的教学符合静态的设计,既不要让课堂教学过度偏离教学内容,同时还要维护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再次,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终身学习技能的培养。“只有知道什么样的学习习惯最有效率,才能在21世纪处于优势地位。”[11]信息时代的素质教育首先要培育公民的信息技能,主要包括信息意识情感,即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使用网络或其他信息技术解决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具备信息操作能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评价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在更高层次上,要具有开发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和意识。在教学评估环节,主张全面、积极而有特点地评价学生能力。教师评价学生要知识和能力、思想和情感并重,要重平时表现,重个性。既要考察知识,又要考察能力和技能,还要评价情感、态度和习惯;既要考察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也关注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师生互评。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化时代实现师生的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靖继鹏,吴正荆.信息社会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
克里斯托弗K纳普尔.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
[3]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0:19.
[4]孟令全.教与学关系新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4,(7):32-36.
[5]马尔柯姆泰特.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7.
[6]蒋楠,金颖.我们的课堂出了什么问题——大学课堂调查启示录[J].现代大学教育,2011,(1):84-90.
[7]Boyer,EL.Scholarship Reconsidered: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M].Princeton,New Jersey: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1990:24.
[8]Elina H.How do Teachers View their own Pedagogical Authority[J].Teachers and Teaching:Theory and Practice, 2009,15(1):109-129.
[9]张志勇. 转变非理性教育思维 推进教育改革新突破[J].教育研究,2011,(2):54-57.
[10]李德昌.信息人社会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8.
[1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618jyw.com
1]John A.Johnson.Beyond the Learning Paradigm: Customizing Learning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J].Community College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2006,(30):10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