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探析普通高校体育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15544 浏览:689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9-9328(2013)04-000-01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思想意识的变化,体育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这些特点,针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学生创造性思维,德育教育和体育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一、体育发展的特点

(一)国际间竞争更加激烈

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国际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体育竞赛成为国家或区域间综合实力的较量,对于促进各国或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体育的社会功能增强

未来社会的高度技术化及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灵活性与自由性,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但人是社会性的,需要社会交往。因此,日常健身必不可少的运动场,作为社会的缩影,其社会功能明显增强,成为人们社交的场所。

(三)体育向身心和谐方向发展

未来社会的快节奏、高时效、高技术密集型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心理紧张加剧,体力耗能降低,体脑倒置。为补偿这种偏差,缓解脑力紧张,人们对体育活动的要求提高。不仅要求体育活动能锻炼肌肉,更希望其能训练心脏,增强心力,消除心脑紧张。因此,体育的趣味性增加,快乐体育成为主流,体育的艺术性提高。

二、适当调整体育教学重点,着重培养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只有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自觉地养成锻炼习惯,学生才能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身心健康,充满活力,从根本上形成体育锻炼质的飞跃。
1.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普通高校的学生在逻辑思维、观察、想象、记忆等方面都有了较高的水平,通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教学,学生会明白体育对增强体质的科学依据和作用,以及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他们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增强了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在教学上将产生良性的循环。
2.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审美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假如教材内容贫乏、单调或是简单的重复,往往会由于缺乏技术的吸引作用,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甚至反感消极的情绪,这哪还能产生主观能动性呢!运动技术是体育锻炼的基础。没有一定运动技术的人是很难体会运动的乐趣的。
3.大力发展运动俱乐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高校学生思想积极,充满活力,在走入社会之前,他们对各类有意义的活动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运动俱乐部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校园团体,它是建立在体育锻炼和比赛的基础上,让学生管理自己的新兴活动团体。
4.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随着运动条件与学习结果的差异,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可能会由于挫折、失败,产生失望、自弃的消极情感。对于有损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消极情绪,应尽量避免或帮助消除。

(二)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培养想象能力,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和利用原型启发,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诱发思考;其次要培养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再次要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和灵活性两个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实践证明,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无目的、无计划的流于简单技能教学,其效率和效果都是明显不同的。

(三)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参加劳动锻炼少,存在着"骄","娇"二气,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教师一旦发现学生这些问题,应及时进行思想教育,这样就能有力地促进错误思想和行为的转变。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

(四)增强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

三、教学组织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引入体育运动处方理念

大学体育教育是以整个青少年群体体育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统一性和规范性。而体育运动处方则是以个体的体育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则表现出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体育运动处方以先进的体育健身理念和现代的服务管理观念,结合大学体制教育资源优势和教育平台,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体育教育创新模式,这种体育教育模式从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确定了大学体育教育服务管理职能。

(二)加强管理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学校体育目的任务能否实现的关键在于管理。其中,应以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为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其积极性为根本,而以管理人员的明确分工尽职尽责为保障。因此,实施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人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提高整体效应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事关全体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其工作过程,涉及面广又很具体,只有全校师生员工上下配合,协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刘国标.实用运动处方[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王刚珊.终身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3] 张红谭.从体育本质看体育教学[J].2008.
[4] 雷继红,贾进社.我国高校体育论文大全www.618jyw.com
教学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200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