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激励机制构建科学有效志愿者活动激励机制封面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6884 浏览:203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志愿者服务是依靠自身意愿参加的无偿活动,简单的物质激励并不能满足志愿者的自我实现,更可能导致志愿者活动偏离宗旨,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志愿者活动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笔者提出应通过了解志愿者的真实需要,建立内外激励相结合的多方位激励措施,才能最终达到志愿者活动的目标,保证志愿者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者活动 激励机制
1672-1578(2013)01-0070-02
青年志愿者活动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青年个体的发展和思想境界的提升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广州亚运会的顺利召开,我国的志愿者活动组织机制不断完善。自从1993年12月共青团推出“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大学生一直成为志愿者活动的重要力量。然而,十几年来的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很多高校的管理者对志愿者服务的定位不准,极少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中重视激励政策,使得参加志愿者工作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后便缺乏,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也急剧降温,最终导致志愿者队伍缺乏稳定性,志愿者队伍的人员结构不合理,严重阻碍了志愿者组织活动的开展和质量的提高。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青年志愿者活动激励机制,是志愿者活动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
1 激励机制是志愿者活动的可靠保障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对志愿工作的定义为: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我们可以知道,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志愿活动作为一项大型的公益活动,可以扩展和充实志愿者的心灵,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来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志愿者活动仅靠自我激励来运作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对于多元化信息环境下“80、90后”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更需要组织机构实施完善的激励机制,才能够保障志愿者活动的顺利开展。

1.1志愿者活动的无偿性和利他性,需要激励机制来保障

志愿者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简单的物质激励不能符合志愿者的动机需求。对大部分志愿者而言,他们所看重的不只是那些证书或推荐升职的机会,还包括了精神上的激励。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得满足志愿者的需求与期望,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方式,使志愿者的工作得到真正的认可;另一方面还需做好志愿者精神与志愿服务文化的宣传工作,真正让更多的人真正领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去。

1.2志愿者的活动动机是变化的,需要激励机制来维系

志愿者活动的动机是利他的和无私的,利他动机指的就是对别人有好处而又没有明显自私倾向的自觉自愿的动机。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动机是有其变化性和交互性的,也就是说每个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不是只有一个,他可以同时有好几个动机驱使他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在服务的过程当中,他的动机也会发生变化,这里可以称为“初始动机”到“持续动机”的变化,因此需要完善的激励机制作为驱动力,促使志愿者活动持续发展。

1.3志愿者活动的自我意愿,需要外部激励来增强

志愿者行动的理想动力是对道德的追求,个人道德和公共道德的支持力是志愿者参加活动的永久动力。但大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之中,他们渴望赢得社会尊重、获得社会荣誉和赞许、获得自我满足,完全的道德理想主义很难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因此,必须对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给予必要的激励和鼓励,同时起到一定的宣示效应,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志愿者行动之中,从而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学校的道德教育巧妙地融为一体,同时也可使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得更好。
2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激励现状
目前对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奖励。组织者发给志愿者的证书、集体照,提供一些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618jyw.com
奖品如衣服、小物品、小礼物;或者组织聚餐、宴会、郊游等。奖励活动能够极大地增强那些不常有机会聚在一起的志愿者的团队感。如果能在志愿者管理当中,适当地采取奖励措施,都可以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同时帮助大学生志愿者正视自己的身份和岗位。一类是精神激励。它包括简单的对志愿者说声感谢、尊重志愿者和他们的劳动、允许志愿者参加问题解决和有意义的决策、赋予志愿者更大的责任等。相对来说,奖励侧重物质层面,而酬谢则更侧重荣誉本身。因此酬谢有助于对志愿者的长期、有效的激励。特别是在条件有限的志愿者活动中,非正式肯定对志愿者的激励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然而,高校在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时,由于组织者往往认为大学生志愿者本身很愿意参加志愿服务,组织过程中看重活动而忽视激励,忽视前期的思想引导和后期的保障工作,不重视完善各种配套激励手段,使激励过程变得形式化,不能发挥激励的鼓舞作用,造成志愿者人员的流失和志愿者意志的动摇。究其原因总结如下:

2.1激励定位不准确,缺乏思想引导

很多高校的管理者对志愿者服务的定位不准,没有了解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真实需要,缺乏思想引导和活动指导,极少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中重视激励政策,只是盲目地开展活动,使得参加志愿者工作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后便缺乏,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也急剧降温,最终导致志愿者队伍缺乏稳定性,造成志愿者队伍的人员结构不合理。

2.2激励体制不完善,缺乏后勤保障

主要表现在志愿者活动组织领导不充分,运作机制不完善。完善的组织运作是保障志愿者活动的重要基石,志愿者在活动中能感受到组织者的重视和社会的理解,能够使其更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并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目前的激励体系难以顾全所有志愿者的各种需求,导致对志愿者的激励不足。

2.3激励方式不恰当,不注重实效性

激励方式不恰当主要表现为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不平衡。大学生志愿者较为重视精神层面的回报,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组织的物质激励应该如何操作、到底起多大作用。奖励的运用一定要适度,简单的物质性奖励会使奖励的意义大于工作的意义,消除了个人的内在动机,使个人丧失实际行动的动力,甚至因为竞争奖励而伤害了志愿者彼此之间的感情,偏离志愿者活动的宗旨,志愿者管理方只提供物质方面的外在激励或者只提供精神方面的内在激励都是不合理的激励。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设置合适的激励机制成为焦点。
3 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要保障志愿者活动的可持续性,志愿者管理组织必须通过内外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来增强组织的工作效率,在组织内部应重视对志愿者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发志愿者对志愿工作发自内心的兴趣,以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就感,实现自身价值。高校需要通过了解志愿者的真实需要,建立内外激励相结合的多方位激励措施,内激励源于志愿者对参与活动产生的内在满足感,如以志愿者身份为骄傲,为能够展示自我而高兴等。而外激励则是志愿者受外界肯定获得的满足。内、外激励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志愿者产生饱满的工作热情。同时,从志愿者的服务动机来看,志愿者的需求层次已摆脱了完全的物质追求,因此,志愿者的激励应该以精神激励为主,使之更好地激发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巩固志愿者的行为动机。

3.1外在激励机制

明确志愿者活动目标,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目标是一面旗帜,是号召人们前进的力量,能够在理想和信念的层次上激励志愿者,因此组织应该在激励机制上设置科学合理的目标。对于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来讲,基本目标是一样的,就是在有组织的情况下提供志愿服务,当志愿者的个人动机需求与活动目标相符合,志愿者能够更持续的追求活动目标,以最大效率地完成志愿者任务。所以在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当中,明确的定位、准确的组织目标可以吸引到固定的志愿者长期的参加志愿服务,保持组织的稳定性。
重视思想引领和宣传引导,提高社会认可度。高校应注重对志愿者的思想引领,不仅在志愿者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专业素养的培训,在大型的志愿者活动中,还可以将党团组织建立在志愿者活动基地,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带动作用,激励志愿者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同时,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宣传和倡导,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和其他社会资源进行立体宣传,在全社会倡导志愿精神,不仅让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使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更能提高社会对志愿者活动的认可度,从而增强志愿者的自我肯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发挥互联网的沟通优势,提高志愿者的参与性。在信息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互联网已成为广泛应用的信息传输渠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如建立志愿者互动区、志愿者日记,不仅能够让社会更加了解志愿者,能够为志愿者提供相互交流的空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借鉴和学习国外成熟的志愿者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拓展志愿者的视野,使志愿者更加坚定志愿服务的信念,保证志愿者队伍的稳定。

3.2内在激励机制

增强组织凝聚力,让志愿者找到归宿感。作为一个组织,志愿者管理组织不能单纯的认为志愿者就是来奉献的,组织的功能就是为他们提供志愿服务的机会,这样的想法会使得整个组织的发展陷于停滞不前的境地。要把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作为一个真正的组织来管理,为志愿者提供交流分享的途径,让大学生志愿者找到组织内部的归属感,使得每一个大学生志愿者都能够在参加志愿服务的同时也能感觉的自己也在被组织关怀着,从而获得最大的组织向心力。
提供参与式管理的平台,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参与式管理是一种领导及激励法则的管理制度,其主旨是在养成组织成员的自尊心、责任心及主人翁的事业观,使之发奋努力,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志愿者组织管理者可以充分发挥志愿者的积极主动性,尊重成员的参与决策的意愿,共同努力,创造佳绩。志愿者组织可以营造参与管理的氛围,如成立志愿者自己的管理团队,建立并管理志愿者专门网站等,实现权利分享,全员参与,搭建参与管理的各种平台,达到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成员的自尊心、责任心及主人翁意识,形成志愿者组织独特管理文化的一种管理方式,以充分满足志愿者自我价值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实现的需求。
在激励中蕴藏人文关怀。激励措施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始终要突出“关怀意识”,一份最具诚意的嘉许,坦诚地关心志愿者的需求,才是真正的嘉许,是维系志愿者参与的重要原动力。同时,营造积极、和谐的组织气氛。高效协调的组织氛围能够激励志愿者的士气,激发志愿者的工作热情,调动其志愿者的工作动力,增加志愿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志愿者管理的效率和组织的绩效。建设良好的组织氛围需要管理者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运转顺畅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公平公正的考核激励体系以及组织的沟通都显得非常重要。
志愿者活动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青年志愿者服务对大学生成才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志愿者组织机构应充分了解志愿者需求,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志愿者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志愿者活动的作用,在完成志愿者活动的同时达到志愿者的自我价值实现,以保证志愿者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胡素妮.当代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0年(7):236.
宣萱.小议新时期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应注意的几点问题[J].科技信息,2009(36):41.
[3]辛燕.基于实践调查的大学生志愿活动问题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0(3):110-111.
[4]刘淳,王丽娟.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体系构建[J]. 法制与社会,2010(17):22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