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数学课以一节数学课谈新课程下数学学习方式转变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15787 浏览:629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材、新的课程理念都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本文通过对一节数学课例的剖析,从实践层面探讨如何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一、课例简述

授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第十四章“轴对称”中等边三角形第一课时。

1.等边三角形概念

2.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

3.例题的教学

4.“探究”教学

二、新课程下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

1.数学概念的学习方式

数学概念的学习既是对数学概念本身的理解,同时也是对数学概念形成过程的把握。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亲身探究,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成分,把数学成分进行符号化处理,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深刻的。

2.数学定理、公式的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在数学教育中,数学定理的呈现方式是“教师给出定理内容—师生共同证明—例题应用”。对于数学公式的学习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记—教师示范例题—学生模仿练习—学生背下公式。这种单项信息传递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所以对于定理,我认为应让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
例如:在教学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我就让学生以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首先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生活中有很多很多东西是三角形的,在这些三角形中,你是怎样很快辨别出哪些是等边三角形的?”然后让学生先自主探索,独立思考问题,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出了他不同的辨别方法:“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对于这个结论,有部分学生持怀疑态度,我没有马上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引导学生继续在小组内探究、试验,最终达到让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发现定理的目的。

3.数学例题的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也倡导数学问题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要赋予数学问题合理、生动有趣的现实背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和潜能。所以在例题的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熟知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方式就由过去的“接受式”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究、合作式”学习。长期以往,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
提高。

4.教材中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

“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具体地说,在探究类问题的学习中,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先安排一些操作、观察、测量等简单的探究活动,再重点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等综合性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认识探究的内涵,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也强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我在教学等边三角形(第一课时)中的“探究”时,把问题开放为:(1)先画一个等边三角形,再用直尺与等边三角形的底边重合,把直尺向上平移;(2)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无论直尺怎样移动,只要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它与底边平行,则它在其余两边上所截得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3)引导学生把(2)中的问题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出来;(4)提出问题(即“为什么得到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并自己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这种循序渐进的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当然,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数学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高低。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完全是为了学生的“学”的现代教学理念。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堰口镇古城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