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知识共享视野下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12 点赞:12420 浏览:487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体育科研将会从纵深、横向两个方面加速发展,单兵作战的体育科研形式已难以解决体育科学中的重大问题,合作研究将是体育科研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普通高校人力资源和学科上风组建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可以避免重复研究带来的浪费,是普通高校建设特色体育学科、培养学科带头人的有效途径,是体育科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本研究以组织知识共享理论为支撑,以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内容)法、社会网络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法,依据合作-合作网络-科研团队的形成过程,对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合作、合作网络结构及知识共享进行分析。结合体育学科及科研团队的特点,构建了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树状模型,提出了普通体育科研团队构建的方法与对策。研究结果以为|教育论文网|:普通高校是其他相关专业(学科)对体育科研渗透和介入的主体。普通高校庞大的研究群体和丰富的学科资源,使得普通高校在体育科研的数量和研究内容上远远超过了体育院校和体育局,为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构建提供了资源上的可能性。普通高校的合作发文数超过体育院校和体育局,普通高校体育研究主要为理论研究,为诠释体育学科的发展、内在活动规律等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受科研资源所限普通高校体育合作研究的应用性研究偏少;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合作存在着较大校际差异,合作对象主要集中在普通高校内部,对于高校外体育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合作中存在合作率、合作度过小,核心作者过少,合作主要是基于体育教师之间的信任关系,呈现出点多面广的“小作坊”式合作模式,合作成员间的知识共享程度不高。受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合作特点的影响,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合作网络的结构性指标总体低于体育院校和体育局体育科研合作网络,在衍生性指标方面高于其他两个单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科研合作网络中的结构同型性较高,在合作网络中地位和作用基本相同,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同质性较高,难以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研究;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合作网中小团体规模过小、“结构洞”缺乏,体育科研合作网络中没有形成一个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核心层,合作成员难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合作网络结构不稳定,网络结构中缺乏一个较为广泛的活动|教育教学论文|层,不符合科研团队网络结构要求,小团体间知识交流与共享不畅,个体知识难以向网络知识转换,合作网络知识共享程度不高,难以达到体育科研团队高绩效的要求。组织知识共享驱动力是团队文化建设和凝聚力的组织保障。通过对上海市部分普通高校在职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体育科研团队难以发挥自我潜能和满足教师的现实需求;广大体育教师已熟悉到知识共享的重要性,以为|教育论文网|和谐的团队环境是知识交流与共享条件|教育论文网|;广大教师对于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一致性认同度较高,但对团队目标与部分目标的一致性认同度较低,个人、团队、部分目标没有有效的统一起来,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构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难以获得部分的支持;学历层次较高的体育教师对于体育科研团队构建的认同度较高,并有着一定的实践经验;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的组织者对于体育科研团队构建起核心作用,其学术造诣及人格魅力是体育科研团队中凝聚力、和谐知识共享环境创造的保障;团队成员的责、权、利是实现个人与团队目标统一、团队有序运转的组织保障,体育教师为实现自身目标和满足自身心理需求,在团队中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及部分制度对于良好科研环境的创建、外部知识共享、科研团队的支持等外部因素起到积极作用,是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构建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通过实地调研,采用组织知识共享理论中的最佳实践转移机理,对上海市高校的4个体育科研团队进行了实地调研,从团队的形成、网络结构、团队成员知识结构、团队网络知识共享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构建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依据体育科研团队构建的基本原理,结合上述研究结果设计了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结构的树状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及知识共享机理对模型结构及知识共享特征进行了验证,证实该模型适用体育科研团队构建的实际需要;探讨了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的培养及引进,核心成员的培养,成员选拔在团队中知识共享流程中的作用;最后依据团队构建程序,提出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构建的评估阶段需要一定的行政介入;加大跨部分、跨专业、跨学科研究,依据本校实际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培养知识复合型人才;根据本校实际选择适合的团队模式,以点带面实现体育科研团队的多元化发展;采用课题、学生联合培养、实验室、科研所等形式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高校上风学科与体育学科的融合;完善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体育科研团队文化氛围,实现自我目标实现和自我需求的满足。【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网络结构树状模型
【论文提纲】:摘要4-6Abstract6-131概述13-401.1选题依据13-151.1.1科学研究是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131.1.2科学研究是普通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13-141.1.3科学研究是普通高校体育服务社会的需要141.1.4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构建的必要性14-151.2研究目的与意义15-161.2.1研究目的151.2.2研究意义15-161.3文献综述16-351.3.1知识管理的研究16-221.3.2团队的研究22-301.3.3体育团队的研究30-321.3.4体育科研团队的研究321.3.5高校知识管理评述32-331.3.6高校科研团队研究的评述33-351.4主要研究内容351.5研究对象与方法35-371.5.1研究对象351.5.2研究方法35-371.6研究总体思路和研究技术路线37-381.6.1本文研究思路37-381.6.2研究技术路线381.7创新点与难点38-401.7.1创新点381.7.2研究的难点38-402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构建的基本理论40-592.1高校体育科研团队定义的界定402.2团队构建的理论基础40-412.2.1合作与竞争理论402.2.2人性释放模型的组织发展理论40-412.3高校体育科研团队的组织知识共享41-482.3.1组织知识共享模型41-422.3.2科研团队构建中的知识共享障碍42-452.3.3高校体育科研团队的组成形式45-472.3.4体育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驱动力47-482.3.5体育科研团队的最佳实践转移482.4体育学科带头人对组织知识共享的影响482.5科研团队网络结构与组织知识共享48-562.5.1社会网络分析相关概念的解释49-502.5.2合作网络的知识共享流程50-522.5.3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科研团队构建研究中的意义52-532.5.4科研团队网络知识共享研究的特点53-542.5.5科研团队网络结构对科研团队之间的评价机理54-562.6体育科研团队网络的形成机制56-592.6.1运动人体科学C302合作网络的形成过程562.6.2体育人文社会学B103团队网络的形成过程56-572.6.3体育教育练习学C201合作网络形成过程57-593普通高校体育科研的基本情况59-743.1普通高校体育科研现状59-603.2普通高校体育跨专业研究的组织知识共享上风60-653.2.1其他相关专业科研职员体育科研独著的研究60-613.2.2体育学科与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共享61-653.3普通高校跨专业(学科)研究的知识共享对象65-663.4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合作的组织知识共享的校际差异66-673.5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合作知识共享内容分析67-713.5.1合作论文高频关键词分析67-683.5.2合作论文知识共享内容68-703.5.3知识共享的研究对象703.5.4知识共享方式70-713.6普通高校合作论文的合作率、合作度及核心作者数71-723.6.1合作率713.6.2合作度、核心作者71-723.7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合作知识共享的表现形式72-73本章小结73-744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合作网络的组织知识共享现状74-954.1普通高校体育合作网络中个体间的组织知识共享74-814.1.1合作网络规模对知识共享的影响74-754.1.2合作网络组织知识共享的知识创造75-794.1.3合作网络的组织知识共享的合作对象79-814.2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合作网络组织知识共享的资源、信息流通81-854.2.1“桥”在合作网络中组织知识共享的机理81-824.2.2合作网络结构中“桥”的分布82-834.2.3合作网络小团体组织知识共享的信息、资源流通83-854.3普通高校合作网络的知识共享绩效85-874.3.1合作网络凝聚子群密度对知识共享的影响85-874.3.2合作网络子群密度对知识共享的影响874.4网络结构与知识共享关系87-934.4.1合作网络的描述性分析87-884.4.2网络结构与组织知识共享的关系88-93本章小结93-955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构建的知识共享驱动力95-1135.1基本信息95-965.2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知识共享驱动力的因素分析96-985.3教师对团队中构建知识共享驱动力认知的基本情况98-995.4教师对体育科研团队组织知识共享驱动力认知的差异性99-1025.4.1不同教师对组织知识共享驱动力认同度的差异性99-1015.4.2不同教师对组织知识共享驱动力认同度差异性的分析101-1025.5普通高校组织知识共享驱动力各因子间的相关性102-1065.5.1个体需求因子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102-1045.5.2制度保障因子与其他因子间相关性104-1055.5.3激励驱动因子与知识驱动因子的相关性105-1065.6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构建中组织知识共享驱动力间的关系106-1115.6.1个体需求与激励驱动的关系106-1075.6.2个体需求与知识驱动的关系107-1085.6.3个体需求与制度保障的关系108-1095.6.4制度保障与激励驱动的关系1095.6.5制度保障与知识驱动的关系109-1105.6.6激励因子与知识驱动的关系110-111本章小结111-1136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网络结构的最佳实践转移113-1266.1产、学、研结合的体育科研团队113-1176.1.1发展历程113-1156.1.2团队结构115-1166.1.3启示116-1176.2上海体育学院技战术研究中心117-1206.2.1发展历程117-1186.2.2团队结构118-1206.2.3启示1206.3T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的体育科研团队的研究120-1236.3.1发展历程120-1216.3.2团队结构121-1226.3.3启示122-1236.4S教授的硕、博士科研团队123-1256.4.1团队结构123-1246.4.2启示124-125本章小结125-1267基于组织知识共享的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构建126-1427.1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网络结构树状模型构建127-1317.1.1树状模型的特点127-1287.1.2树状模型的验证128-1317.2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网络结构中最佳知识共享模式131-1327.3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的构建程序132-1407.3.1自我评估132-1347.3.2实现目标的一致性134-1357.3.3科学的职员选择135-1387.3.4遵循自愿原则1387.3.5公道的角色界定1387.3.6明确的的岗位职责和权限138-1397.3.7制定行为准则139-1407.3.8提供条件支持140本章小结140-1428结论与建议142-1448.1结论1428.2建议142-144致谢144-145参考文献145-152附表1调查问卷发放院校(15所)152-153附图1:1999-2008《体育科学》部分合作论文网络结构图153-170附表2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构建知识共享的驱动力调查问卷170-173附表3问卷的项目分析及信度检验173-176大学本科至研究生学习经历176-177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科研经历17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