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新课改农村初中英语新课改路在何方

更新时间:2024-04-16 点赞:6891 浏览:2299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改革教育投入机制和管理体制;加强农村教育科研;加强农村初中建设和改造薄弱初中;大力发展远程教育;采取优惠措施,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大力鼓励民办教育;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改
初中英语新课改已四年了,许多教师都认为新课程编写的理念很好,符合初中学生的语言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自我学习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模式比较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理性,易于操作,课堂上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用英语做事,课堂气氛很活跃、很热闹……但这也给贫困山区农村中学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惑。如:老师每次布置作业、话题讨论等学习任务都很难完成:在初中三个年级期末水平测试中,原本是初一学生成绩最好,但现在初一学生成绩最差,两极分化从初一第一个学期就开始凸现,差生比例也比以往高,哑吧英语现象依然没有好转……等等。尽管新课改在某些发达城市和地区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广大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甚至有万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新课程教材编写城市和农村搞整齐划一,实行“一刀切”,过于新潮,超越了当前农村的贫困现状,难以适应文化教育落后的农村地区
新教材部分内容过于“城市化”,语言材料“架空”,脱离农村学生实际的语言环境。毕竟,教室与真实的生活情景是不同的。语言学习、交流、实践、运用仅靠课堂45分钟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有语言环境。对英美学生来说,在讲到购物时,他们可以在商店里上课;在讲到问路时,他们可以在大街上上课;在讲到吃饭时,他们可以在餐馆里上课。而在中国广大贫困山区农村,对于这里“足不出户”的山里的孩子来说,开门见到的除了山还是山,相互交流除了用本地方言还是本地方言,甚至连普通话也很难有“市场”,他们能用英语日常交流吗?
新教材词汇量太大且单词的字母多,如:wardrobe、crayon、garage、rectangle、triangle、rectangular、competition、environment、strawberry、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等单词拼读起来很“绕口”。即使用实物演示或运用情景口语教这些单词,对于农村贫困地区绝大多数初中生来说,要求他们掌握这些单词,的确是强人所难,他们也许今天能记住,但明天就有可能忘了,因为他们毕竟是十二三岁的小孩子。课文中大篇幅的conversation、Read and understand、activities、project材料,句型复杂,词汇繁多。况且大多数农村中学每周只有5—6节英语课,学生还要学习其它科目,整天沉浸在“书山题海”里,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达到新课标要求的那个“level”。
课程改革因教材因素带来的教学问题日益突出,新教材篇幅过大,内容繁杂琐细、语法知识分散零乱不成体系、偏于艰深,而且教参的指导过于宏观,缺乏深入课文内容的力度,也没有考虑到农村教师群体素质差异的因素,许多老师感到难以操作。因此,笔者认为针对城市发达地区和农村落后地区的实际,应该编写城市版和农村版两套难易不同的教材,学校师生有权以申报的形式淘汰不符合学生实际发展特点、授课质量差的教材,教育部门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选择本地区试用教材。
2 整顿教学评价标准混乱局面,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势在必行
就课堂教学来说,什么才称得上一堂完美的英语课,教师心中越来越没有底。有的人认为只要不是单纯讲语法就符合课改理念,因此,就出现了另一种课堂:几个学生扮成课文中角色表演,其他学生当观众;或者整堂课学生都在讨论,学生随意下座位、摆龙门阵、喝水、上厕所等等,这些在传统课堂上的违纪行为现在却摇身一变成了学生的课堂正当权益,学校并要求老师保障学生的这些权益。教师也只重视教学过程一个个合作学习的环节和热热闹闹的场面,很少关注学生思维、讨论、参与的含金量。学生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还是优生“一统天下”,差生“袖手旁观”。这种只追求合作学习形式,造成了课堂教学的表面化和形式主义。还有一种课堂教师穿新鞋走老路,仍旧是老师一支粉笔,一本书,老师抱着书本讲,学生盯着黑板听,一堂课包到底,重笔头轻口头,重知识轻能力,运用考试手段,搞成绩排队,以考促教,以考代学,甚至以考代教,把本来应该在正常教学期间使用的进展性考试和学绩考试全部用水平考试来代替,有的甚至全部采用中考题型形式。课堂练习是做题,布置作业也是做题,从一开始就陷入题海战术。还有许多学校利用寒暑两假和双体日补课,提前结束新课复习,做大量中考模拟试题,学生都成了高分低能、低分低能的应试机器。学校领导在会上高谈阔论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会后还是以分数定奖惩,以名次评优劣。因此,出现了“领导搞素质教育,老师搞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形式,应试教育是现实”的怪现象。
教育评价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更要重视过程评价,要体现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导向作用。因此,必须加快考试制度改革,彻底摒弃“一张试卷定终身”的错误做法。考试既要有笔试、听力,也应有口语面试以及更多合教学过程英语操作技能的综合考试,应遵循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减少偶然性和片面性,尽可能把学生真正的素质考出来,发挥教师的原创性和主观能动性。
3 培养和造就优秀的农村师资队伍,实现农村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树立实践新课改应以师为本的观念
新课改成功的关键在教师。由于地理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原因,广大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着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思想素质低,结构不合理、专业不对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他们饱尝了农村经济贫困落后的苦果,相当一部分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麻木不仁,一部分比较合格的英语教师因自然环境、待遇等种种原因奔波于进城调动很难留住,留下来的是非英语专业毕业或民办转正经过一年半栽“零起点”培训的教师任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宁可要能力低的公办教师也不愿要能力强的代课教师以减轻财政压力。公办教师端着“铁饭碗”,不求有功,只求无过,教好教坏一个样,每月工资照拿,只要自己不违法,没有丢饭碗的竞争压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虽然学历达标,但能力不达标,在学习过程中,得过且过,混张文凭了事。自己教学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更不用说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了。但由于紧缺英语人才,当地教育部门只好作“语言紧急援助”,拉长袜子当裤穿,把这些“英才”派上讲台,走马上升。
针对农村教师的现状,教育行政部门要改革陈旧的用人体制,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全面实施教师聘用制,并建立完善合理的教师选拔机制和教师“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推行教师资格证书有效期制度,教师持证上岗,决不能让教学能力差的教师长期占据讲台误人子弟。必须定期组织职前、在职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城乡教师交流、国内外教育教学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等等。
此外,还要加强各种舆论宣传和教育理论培训;改革教育投入机制和管理体制;加强农村教育科研;加强农村初中建设和改造薄弱初中;大力发展远程教育;采取优惠措施,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大力鼓励民办教育;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