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教学内容《前方》教学内容有效确定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31958 浏览:1462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认识和掌握的主要对象。教学内容的有效确定对促进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前方》是曹文轩先生的一篇摄影散文,被纳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广大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对这篇课文进行了丰富的教学实践和科学探讨,取得了一定的实践及学术成果。但教学实践中《前方》的教学内容不明晰,偏离课程标准,学情和文本的情况一直存在。笔者首先对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查与分析;其次论述了确定《前方》教学内容的依据;最后阐述了确定《前方》教学内容的策略,以学情、文本体式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内容的有效确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并对解决教学内容的随意性问题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一、实践中《前方》教学内容的调查与分析

教师在对《前方》进行教学设计时,确定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笔者阅读了大量一线教师撰写的《前方》教学设计和教案,对确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是要求学生理解文章主旨,读懂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意思,体味作者关于“家”与“前方”阐述的人生哲理;二是要求学生了解摄影散文特点;三是要求学生学习虚实结合、反弹琵琶的表现手法。
讲授《前方》的教师有很多,他们不约而同地将教学内容指向了以上三点。究其原因有四点:一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这决定了《前方》教学内容也分为工具性与人文性两类。理解文意,读懂作者表达的哲理内涵,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必然要求与体现。而《前方》作为一篇摄影散文,其新颖独特的形式需要学生学习了解;作者在文中运用的虚实结合、反弹琵琶的表现手法也同样需要学生学习。这二者都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发展学生对课文内容与形式的审美感受力,都符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及高中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二是在中国几千年传统语文教育的历程中,讲授式教学占有绝对性的主导地位。对课文文意进行精讲精析、细品细读,既是我国语文课堂的传统所在,又是广大语文教师的擅长之处。这决定了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之时,大多将理解文意放在第一位。理解文章内涵,体味作者要表达的人生哲理就成了学习《前方》课堂上的重头戏。三是《前方》这一文章的最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篇摄影散文。教师大多将了解摄影散文的特点列入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却着力不多。大多是在一节课的初始阶段引入“摄影散文”这一概念,略加介绍后就不了了之,没能使其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有的教师试图讲多、讲透一些,苦于无从入手,只能点到为止。四是《前方》谈到了人离家的,离开家园,踏上奔赴前方的旅程,这似乎与“月是故乡明”这一单元的主题“家园之思”背离,究竟是思乡还是离乡?这值得学生进行深思探讨。作者反弹琵琶表现手法的运用就进入了教师的视野,被纳入了教学目标的范围。

二、确定《前方》教学内容的依据

我国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提供了权威依据。其次,确定教学内容要考察学情和学生的起点水平,依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和认知心理特点安排教学内容。最后,应依据文本及其所在教材,既要依据课文的自身特点设计教学,又要考虑课文所属单元的单元主题。因此,《前方》教学内容的确定主要依据以下三点:

(一)课程标准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部分提出:“通过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这五方面就是“积累 整合”“感受 鉴赏”“思考 领悟”“应用 拓展”“发现 创新”。它们分别要求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一是有目的地积累和在实践中整合。二是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针对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审美感受力得到发展。三是发展语文阅读理想能力、探究能力,形成思考、质疑、探究的良好习惯与思维品质。四是发展语文应用能力。五是发现问题,创新思维。必修课程目标分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其中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目标包括对鉴赏目的和态度的要求;对鉴赏能力的要求;学习掌握鉴赏应具备的相关知识,如文体特征、表现手法、相关背景等。高中语文必修课程标准中关于“文章阅读能力目标”的规定说“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因此教师不能仅仅教授文章的人文主题、对文章进行架空分析,重点是要教给学生关于“摄影散文”的本质的、规律性的知识。
(二)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注重学情是人本主义学生中心教学观的忠实体现。确定教学内容需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起点行为和认知特征,新知识的学习必然建立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上。在了解学生起点行为时应注意学生的学习起点并非为零。研究表明,在教师教授课文之前,学生通过自读已经可以读懂文章的60%—70%,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学生学习的起点。此外,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认知发现特点都会对语文教学及其目标的确定产生影响。教师应依据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并安排教学过程。根据发展心理学的年龄阶段划分,高中阶段属于青年期,又称成年初期。青年期的思维能力比较强,主要表现在知识的应用上,形成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导的思维水平。高中阶段的学生记忆力水平达到了一生之中的高峰。他们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能够发现自我、关心自我,对来自他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人生观、价值论文下载中心www.618jyw.com
观在高中阶段得到迅速发展,逐渐形成并确立。情感上具有内隐文饰性,表达情绪不再像初中时那么外显。在语文课堂上,高中生不似初中生那么乐于发言,他们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害怕被认为是爱出风头。他们情感丰富,对于课文内涵的感悟体验比较深刻。教师应根据以上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设计问题群引发学生思考,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文本体式及教材首先,文本是具有某种特殊体式的具体文本。所谓体式,指文章的体裁及这篇文章特有的表达方式,亦即单个文本的特定样式,个体文本所具有的特殊的表现形态。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抱着合适的目的去看待特定的文本,并促进学生从文本中重要的地方读出所传达的意思和意味来。因此,《前方》作为一篇摄影散文,其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从文本本身出发,教学内容应与文章体式本身对读者提出的要求相契合。教师应依据文本体式对课文进行教学化解读,围绕这种体式的文章应该读什么,应该读哪些地方,应该怎样读等问题制定教学目标。其次,一篇文章或文学作品,进入教材,成为学生阅读的范文,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文章本身的内涵,也要综合课文所属单元进行整体把握。课文是所处教材中某一单元主题中的一部分,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就要丧失其功能。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既要依据课文自身特点安排教学,又要考虑课文所属单元的单元主题。《前方》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里的一篇课文,“家园之思”是这一专题的主题,教师在确定《前方》的教学内容时也应将其纳入范围。

三、确定《前方》教学内容的策略

在实践中教师们确定了三类教学内容:第一是要求学生理解文章主旨,读懂作者在文章表达的意思,体味作者关于“家”与“前方”阐述的人生哲理;第二是要求学生学习虚实结合、反弹琵琶的表现手法;第三是要求学生了解摄影散文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第一种和第二种教学目标都得到了较好地贯彻落实,学生能够尽力理解文章主旨,在一定程度上也掌握了虚实结合、反弹琵琶的表现手法。但了解摄影散文特点这一教学目标,却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教师想教的和实际教的存在较大的出入。对摄影散文特点的讲解大多点到为止,尚未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用摄影散文的特点统领全文阅读。为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统一,有效确定《前方》的教学内容,在宏观层面上应以课程标准、学情和文本教材为依据,在微观层面上应依据学情和文章体式开展教学,落实教学目标。

(一)依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的策略

学情,摘自: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应该包括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的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三大要素。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关键问题是做好学情分析。首先要探测和分析学生学习《前方》这篇课文的起点水平,即指学生在进行语文课堂学习时的基础、需要与准备。基于学情确定和实施教学内容,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通过学案了解分析学生的准备情况,掌握学生的起点水平,明确学生的问题后与学生一起带着疑问展开教学。
依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应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自由解读,根据自己的理解点评自己喜欢的句子,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
需要强调的是,学情并非泛泛而谈。学生学习《前方》时的学习起点是具体的,学情也是针对这篇课文具体而言的。教师根据学情制定教学目标,不仅仅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认知发展阶段及特点,还需要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文本体式的解读来估量和分析学情。关于《前方》这篇课文,教师在教学设计、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具体分析学生哪些地方读不懂,哪些地方误读或理解存在偏差,阅读方法有哪些问题等,教给学生“这一篇”课文应该按什么阅读方式、从文本的什么地方读出什么东西来,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阅读困难。

(二)依据体式确定教学内容的策略

所谓体式,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指文本的类别,即文类文体。比如文学作品用“四分法”可划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再如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可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或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等。二是指单个文本的特定样式,也就是个体文本所具有的特殊的表现形态。王荣生先生在《依据文本的体式确定教学内容》一文中指出:不同体式的文章有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标准,要依据文体的特点选择最有核心价值的教学点。因此,对于《前方》这篇摄影散文,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学目标时应紧紧围绕摄影散文的体式特点,选择最有价值的教学点,引导学生学习用读摄影散文的方法读《前方》。
摄影散文的概念来自于“摄影文学”,这一概念由成东方于1990年提出,他在1990年3月3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摄影文学有着广阔前景》一文,首次提出“摄影文学”这个概念。“摄影散文”这种新兴的文体是由摄影作品和文字构成,是按照艺术创作的规律,通过一幅或若干幅连续的摄影画面进行表现,并运用文字进行说明和描述,从而形象地塑造人物、抒发情感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曹文轩先生是在欣赏一组以“远行”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后,由摄影作品《前方》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写了《前方》这篇摄影散文。它兼具摄影作品的直观性和散文的自由性,具有复合审美的价值。阅读是针对某种特殊体式的具体文本的阅读。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抱着合适的目的去看待特定的文本,指导学生在特定体式的文本里,能从重要的地方读出所传达的意思和意味来。因此,教师在确定《前方》的教学内容时,应从其体式特点入手,明确学生应该读什么,应该怎样读。在保持对文章主旨和表现手法重视的基础之上,从仅仅“了解摄影散文的特点”升级为“学习摄影散文的体式”,依据摄影散文的体式规律去阅读摄影散文,以实现用体式统领全文阅读,使学生通过读一篇文章,掌握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从而学会读一类文章。
依据体式确定和实施教学内容,首先应明确摄影散文的体式,它可以概括为:1.描述摄影作品,展开想象。2.从摄影作品本身过渡到作者要讨论的话题,按照逻辑顺序展开讨论。3.阐述人生哲理,思考人生,从表面现象的描述深入到抽象人生的认识。因此,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欣赏摄影作品,进而对摄影作品进行解读。其次是由对摄影作品的解读过渡到对文本的解读,综合把握摄影作品的直观性和散文的自由性,眼观全文与品读重点相结合。最后是带着对散文的理解回归摄影作品,升华学生的思考及感悟,引导学生掌握摄影散文的体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重视学生对摄影作品和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对产生的不同见解进行充分有效地讨论,并设计问题群启发学生思考,改变过去“摄影散文的特点是什么”之类的问法,改为“你觉得摄影散文应该怎么写”,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学习摄影散文的体式。最终实现学习一篇文章,会读一类文章的学习目标。《前方》作为一篇摄影散文,其体式及行文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学习价值。教师应将“学习摄影散文体式、通过体式理解课文”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依据课程标准、学情、文本及其所在教材单元等进行综合把握,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采取合宜的学习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确定。
参考文献: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R.M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加涅,L.J.布里格斯.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裴娣娜.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基础课教材: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5]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7]王荣生.简论制约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知识状况[J].学科教育,2002,(10).
[8]王荣生.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9,(10).
[9]魏本亚.语文教育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10]朱庆和.大地上的异乡者——曹文轩《前方》赏析[J].名作欣赏,2007,(07).
[11]秦晓华.《前方》的另一种读法[J].中学语文教学,2008,(08).
[12]包兆会.“图文”体中图像的叙述与功用——以传统文学和摄影文学中的图像为例[J].文艺理论研究,2006,(04).
[13]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14]韩金凤.现代教学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15]成东方.审美复合是摄影文学的生命和灵魂[J].文学评论,2003,(01).
[16]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7]魏本亚.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8]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9]史大明.语文教学案例选评[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
[2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南 教育学专业基础[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1]步进.如何确定教学内容——“依据文本体式”和“根据学生学情”的统一性[J].语文学习,2011,(07).
[22]步进.如何依据文本体式确定阅读教学内容——2009年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六[J].中学语文,2010,(06).
[23]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4]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5]丁帆,杨九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6]成东方.摄影文学:一种艺术的创新[J].文学自由谈,2003,(04).
(邢佳琪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2210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