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职业师范职业价值观与职业自我同一性相关

更新时间:2024-04-12 点赞:7526 浏览:246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以河南师范大学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师范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自我同一性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自我同一性的过去危机维度与职业价值观的六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并有不同程度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同一性的现在的自我投入维度与职业价值观威望维度和物质生活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并对威望维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同一性的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维度与职业价值观人际关系维度、贡献维度和自我发展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并对人际关系维度和自我发展维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师范生;职业价值观;自我同一性
作者简介:仝音(1985-),女,河南安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河南 新乡 453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研究”(项目编号:SKL-2012-79)的研究成果。
1007-0079(2013)04-0207-03
“自我同一性”(Ego Identity)是由艾里克森(E.H.Erikson)提出的重要概念。自我同一性本质上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整合,也是个体探寻“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坚定并且连贯的意识。大量研究表明,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是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中心主题,同一性的形成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必须独立去面对许多新的抉择,这些抉择仍然围绕着“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包括职业的选择、异性朋友的选择、生活方式的选择等等,而职业发展是个体同一性形成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更渴望实现自身价值,在职场中有所作为。但与此同时,社会就业现状呈现出矛盾倾向:一方面毕业生人数迅猛增加,人才供给充足。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以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为主要求职意向,而这些地区吸收人才的能力是有限的,致使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本文就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否受到其自我同一性的影响、自我同一性是否对其职业价值观有预测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618jyw.com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河南师范大学选取样本,发放问卷260份,回收问卷254份,其中有效问卷252份。被试采取分层取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其中大一学生44人,大二学生69人,大三学生88人,大四学生51人;男生127人,女生125人。所有被试均身体健康,智力正常。

2.研究工具

(1)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测量。采用西南师范大学于海波的自编问卷《高师生职业选择问卷》,该问卷经由小样本测试修定,前测和全国范围的正式施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
(2)职业自我同一性测量。采用加藤厚1983年编制,经张日昇教授1989年修订的自我同一性测试量表。该量表共计12个测查项目,测查项目由现在的自我投入、过去的危机、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三个量表尺度组成。该量表是测查职业自我同一性的常用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
(3)数据处理。回收问卷后剔除无效数据,将有效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

2.0统计软件对数据处理分析。

二、结果分析

1.师范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总体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师范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由六个因素组成,其中在威望维度上的得分最高,而物质生活维度上的得分最低。六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威望、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家族、贡献、物质生活,其中人际关系维度和自我发展维度得分相同,并列第二。
依据研究假设,不同年级的学生职业价值观应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也部分证实了这种假设。通过方差分析可知,在人际关系维度和威望维度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进一步事后检验显示,在人际关系维度上大一和大四、大二和大四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显著差异,相伴概率分别为.049和.016,小于显著性水平;在威望维度上大一和大四、大二和大四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显著差异,相伴概率分别为.003和.016,小于显著性水平(见表2)。但是其他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并且所有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2.师范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总体状况

测试结果显示,师范大学生在过去的危机、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三个维度上得分依次逐渐增加,其中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维度得分最高,过去的危机维度得分最低。
依据研究假设,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自我同一性上应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也部分证实了这种假设。通过方差分析可知,在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显示,在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维度上,大一和大三、大二和大三、大一和大

四、大二和大四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充分说明在自我同一性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3.职业价值观与自我同一性的相关分析

对职业价值观的六个维度与自我同一性的三个维度相关分析的结果发现,自我同一性的过去危机维度与职业价值观的六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自我同一性的现在的自我投入维度与职业价值观的威望维度和物质生活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自我同一性的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维度与职业价值观的人际关系维度、贡献维度和自我发展维度呈显著负相关。
以自我同一性的三个维度为自变量,以职业价值观的六个维度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同一性过去的危机维度对职业价值观六个维度的因素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同一性现在的投入维度对职业价值观的威望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同一性将来的投入愿望对职业价值观的人际关系维度、贡献维度和自我发展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三、讨论

1.师范学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基本特点

根据研究结果,师范生的职业价值观由六个因素构成,分别是: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威望和家族,这与以往有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结果一致。[3]说明师范大学生作为全国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与大多数大学生相比具有基本相同的职业价值观。但同时,也应看到师范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有其自身特点。
首先,师范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各因素的受重视程度与以其他地区大学生群体为被试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师范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六个维度得分排序依次为:威望、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家族、贡献、物质生活,其中人际关系维度和自我发展维度得分相同,并列第二;而张国兵等人以武汉地区大学生为被试做的研究显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六个维度得分排序依次为:自我发展、人际关系、贡献、物质生活、威望、家族;[4]同时,李强等人以天津、山西等地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则显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价值维度上得分排序依次为:外在报酬、内在价值、外在价值。[5]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研究被试取样的差异,本研究的被试全部为河南师范大学学生,而河南师范大学生源多数是省内生源,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思自考论文www.618jyw.com
想较保守,因此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因素在人们心目中地位较高;而武汉相对开放,氛围相对宽松,因此人们自我意识相对较强,在职业价值观上自我发展更受重视。
其次,本研究结果只表明职业价值观的人际关系维度和威望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其他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这与以往国内学者研究非师范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得出的结论不同,[6,7]但与一些学者研究师范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得出的结论相同。[8]这验证了最初所做的假设,充分反映出师范生职业价值观独有的特点。这样的结果一方面说明师范生的精神需要强于物质需要,反映了师范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师范教育内容和目的的特殊性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此外,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这种特点也与师范院校的管理特点有关。与普通高等院校相较而言,师范院校的管理更加严格。严格的管理一方面保证了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但另一方面也束缚了学生的交往,限制了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另外,师范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师范院校中,女生占绝大部分。依据心理学中的同化理论,一个群体中占少数部分的个体受占多数的个体的影响,进而被同化,使自己原有的特性变得不明显,而更多的显示出与多数个体相似的特点。这一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师范院校中男生与女生职业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别的现象。

2.师范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基本特点

研究结果显示,师范大学生对自己的将来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更多地考虑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将来能从事什么职业,而较少去考虑现在的投入和过去的危机。这说明当今大学生由于在不连续的文化中成长,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和日益严峻的社会竞争,在通往成年期的发展道路上,他们自然会产生现实性焦虑,会感到无所适从。同时,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缺乏科学和系统的生涯发展教育,多数大学生尽管渴望成长、渴望成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他们却没有在现实中付诸行动。
另外,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在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维度上低年级学生(大一、大二)与高年级学生(大三、大四)存在显著差异,这与近期其他学者的研究一致。[9]之所以在过去的危机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或许也与师范院校的教学和管理特点有关,师范类学生均缺少社会实践经历,因此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现在的投入上也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施测时间是下半学年,低年级学生已经经历了刚入学后对大学的生活充满信心,并且想努力付出的过程,他们逐渐发现大学的生活和以前的生活很不相同,因此对现在生活的控制感下降,而控制感是人积极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对现在的投入降低了。而高年级学生又面临着找工作的危机,由于就业难等问题,大学生会认为自己再怎么付出努力也没法改变现状,所以对现在的投入也比较低。

3.自我同一性发展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

根据研究结果,自我同一性的过去危机维度与职业价值观的六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这充分说明了过去生活经历对个体的影响,过去的生活经历影响着个体现在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这也提醒了教育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活、生涯指导,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另外,自我同一性的现在的自我投入维度与职业价值观的威望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大学生现在付出的努力更倾向于将来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回报,满足自己的愿望。而自我同一性的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维度与职业价值观人际关系维度、贡献维度和自我发展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人际关系维度呈负相关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在大学这个小社会中并没有完全适应或是没有学会一定的社交技巧,因此有回避的想法;与自我发展维度呈负相关可能是因为目前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而与贡献维度呈负相关则是提醒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建设、道德建设、职业操守教育等,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真正为国家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回归分析,还得出自我同一性各维度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表6可以看出,自我同一性各维度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几乎都有预测作用,即从个体自我同一性发展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个体的职业价值观,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10]
四、结论
自我同一性的过去危机维度与职业价值观的六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自我同一性的现在的自我投入维度与职业价值观威望维度和物质生活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自我同一性的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维度与职业价值观人际关系维度、贡献维度和自我发展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
自我同一性的过去的危机维度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同一性现在的自我投入维度只对职业价值观的威望维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能够解释9.6%;自我同一性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维度对职业价值观的人际关系维度、自我发展维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分别能够解释1

5.4%、9.6%。

参考文献:
于海波.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1:19-24.
李亚真,叶一舵,潘贤权.大学生生涯成熟状况及与自我同一性关系研究[J].心理学,2008,31(2):447-450.
[3]洪芳,吴谅.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24(6):719-722.
[4]张国兵,王国芳,彭豪祥.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职业选择倾向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4):66-69.
[5]李强,魏倩,姜琨.金融危机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演变及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2,(6):96-97.
[6]凌文辁,方利洛,白利刚.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3):342-348.
[7]龚惠香.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5,(4):67-73.
[8]赖建权,胡学华.四川省师范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5(2):69-72.
[9]徐娜.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9]谈有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6:12-14.
[10]陈永艳,张进辅,李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自我同一性相关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8,3(29):228-229.
(责任编辑:孙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